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學說來解釋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系。它強調整體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和變換關系。陰陽是古代對立統壹的學說,五行是原始的壹般系統論。
五行學說最早出現在道教,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和轉化關系。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的物質構成學說,類似於西方的土、水、火、風四元素學說。它是集哲學、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社會學等多門科學於壹體的理論。
五行是指古人把宇宙萬物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東西,稱之為“五行”,早在《尚書·洪範》記載:“五行:水、火、木、金、土。水潤,火炎,木直,金革(很容易根據人的要求改變形狀),土愛莊稼(指莊稼)。潤則鹹,炎則苦,直則酸,革則辣,耕則甜。”這裏不僅對宇宙萬物進行了分類,還定義了每壹類的性質和特征。後人基於對五行的認識,創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論,主要體現在“五行生威”的規律上。
相互發展是指兩種不同屬性的事物之間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關系;具體來說: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制,則相反,是指屬於五行的兩個不同事物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克制的;具體來說:穆、圖克水、水、霍、金克穆。
五行壹起來(五材論):
金水,水生木,木火,火土,土金。
黃金生水:黃金針融化生水;
水生木:水滋潤原木;
木火:木幹溫火;
火生土:火燒木生土;
自然金:天然礦藏生產黃金。
相互抵抗的五個要素: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火,火,金。
剛勝柔,所以金勝木;因為刀可以砍樹;
專於散射,所以木勝土;因為木樁可以插進土裏;
現實勝於空虛,故土勝於水;因為大壩可以阻止水流;
大眾勝少數,所以水勝火;因為洪水可以熄滅火焰;
精勝力,所以火勝金;因為火能溶解金屬。
很累,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