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對話是人物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暫且通過第壹幕中不同人物遇到的不同對話來分析王利發的性格。
1.出場:王利發和唐鐵嘴
“唐先生,到外面走走。”這是全劇的第壹句臺詞,也是王利發的第壹句臺詞。劇本講的是壹個茶館的興衰,第壹句臺詞就是茶館的掌櫃對客人說的話。王利發正在送唐鐵嘴走,要他離開茶館去別處走走,以免影響生意。唐鐵嘴是誰?壹個抽鴉片,靠算命為生的流浪漢,來茶館喝茶,卻經常為此欠錢。王老板壹直給他送茶,就是為了不讓他經常打擾,為了茶館的安寧。王利發還告訴他,如果戒不了煙,就永遠不會走運。這句話很真實,很真誠。對於這樣的人,王利發的做法是勸他送茶。寥寥幾筆勾勒出了壹個老實本分的商人形象。不過這個圖還是比較粗糙的,只是有些輪廓不清晰。
2.沖突壹:常也斯與爾德子(從矛盾沖突看王利發的人生態度)
老舍先生巧妙地設置了昌大師和二德子大師的偶然相遇,由此產生的爭吵沖突,從而再現了當時的混亂時代。常四爺是個正直坦率愛國的旗手,不喜歡市面上的紛擾,也不喜歡警察二德子在他面前晃威風,洋人侵華不能打,但二德子是個典型的地痞,胡攪蠻纏。這是全劇第壹次沖突,也是第壹次赤裸裸地揭露那個時代的黑暗。由於不斷的戰爭,人民處於貧困之中。原來的警察都是地痞,有能力欺壓百姓,打架鬥毆,但是面對外國列強的侵略,他們卻逃之夭夭。這是時代的悲劇和黑暗,王掌櫃無法控制也無法意識到。他只是壹個普通的店主。他解決問題的眼光和出發點,都在於保存老祖宗在亂世留下的老字號。他的茶館,他是壹個普通的市民,壹個普通的商人。和當時中國社會的數百萬人壹樣,他只是那數百萬人中的典型代表。所以,他說什麽符合身份的話是很自然的。他管二德子叫“德爺”,他說:“哥們就是街上的朋友,有話好好說。爺爺,坐妳後面!”典型的,為了茶館的秩序,為了討好他的顧客,為了大家的“安寧”,被要求“有話好好說”,殊不知兩人的想法有著本質的不同,發生了巨大的碰撞。另外,二德子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怎麽可能被王老板壹句話就放過。接著,另壹張臉出現了——馬師傅。對於這個人物,老舍先生只是通過幾句很個性化的話和壹個離開茶館的小動作來正面描述。他說:“爾德子,妳真棒!”言外之意,在我面前,妳打的是什麽威風?怎麽能有威望資本!結果,爾德子立刻變了臉色,不再和常師傅爭論。他給了馬老爺壹個面子,就是告訴馬老爺,在他“老頭子”面前,他二德子沒威風。這從壹個側面說明馬師傅的身份和地位非同尋常。這裏面隱藏著什麽樣的身份?先讓觀眾去猜測和思考。後來,四爺經常去找五爺談,認為五爺“聰明”,求他給自己“講道理”。但是五爺沒有幫他,而是在四爺和四爺吵架的時候,因為五爺在場,矛盾已經變成了五爺和二爺的矛盾,因為二爺不該在五爺面前囂張,馬。常四爺不知道他其實已經惹惱了常五爺,因為他提到了外國人如何如何,但常五爺沒有理會常四爺,離開了茶樓,這恰恰說明了他的不滿——對常四爺的不滿,對常四爺說外國人不好的不滿。所以,這給了我們壹個暗示,五爺和外國人有壹定的關系。
馬師傅是個什麽樣的人?妳為什麽離開?這些回答都是從後面王利發的解釋中得出的。“妳不知道這是馬吧!難怪妳得罪了他!”“妳剛才說什麽外國人?他只吃外國大米。信洋教,說外語。有事隨時可以找宛平縣的縣爺,不然連他都不會惹!”“說話請小心!”老舍先生以高超的藝術才華,安排王利發說了這些話。王利發為什麽知道這麽多?為什麽讓他透露馬師傅的身份?很明顯,因為老舍寫了《茶館》,王利發就是這家茶館的掌櫃。如果店主不熟悉每個顧客是誰,這生意怎麽做下去?如果掌櫃不能對壹些“大人物”了如指掌,他又怎麽能確定有壹天不會“得罪”四爺那樣的人呢?如果我們得罪了他們,這生意還怎麽做,這茶館還怎麽開!在整部劇《茶館》中,王利發重點講述了如何改進茶館,並把它保留下來。那樣的話,他做的壹切都是為了茶館!王利發對馬五爺身份的認識,也體現了他對茶館的“苦心”。他想知道誰能得罪,誰不能得罪,在誰面前說什麽。至此,壹個生動、精明、老練的商人形象生動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王老板,好壹個懂得生活的商人!還有那些舞臺提示,比如“竊竊私語”“微微把頭偏向宋恩子和吳祥子”,形象地刻畫了他的謹慎。多好的筆法啊!宋恩子和吳祥子還沒說話,但王利發的行動已經提醒了我們,這兩個不是“普通角色”!看,我們的王掌櫃是多麽精致和有洞察力啊!
雖然很圓滑,他還是把這些話對常爺爺說了。他的心是向著常爺爺的,因為他有壹雙雪亮的眼睛,能明辨是非。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不管他怎麽出事,怎麽做人,他永遠是個好人,老實人,惹不起,躲得起。這就是他的人生哲學!劇中後面果然引用了的精明,昌爺爺被宋恩子和吳祥子搶走了!不過,早在這裏就已經有提示,老舍先生的筆法確實對應了清代戲劇家李漁在《隨想錄》中提出的“密縫”之法,層層細致,前後協調,渾然壹體!
3.王利發和秦之間的“對抗”:
我們來看王利發見到秦後的第壹句話:“哎喲!秦師傅,妳怎麽閑的會想到去茶館?沒帶仆人?”我們來分析壹下他這句臺詞背後的潛臺詞!其實,剛才這句話已經很清楚地解釋了王利發見到秦後的心理活動,也表明了秦的身份。壹聲“哎喲”,看似不著邊際,卻直接告訴我們秦是多麽的重要。在王利發眼裏,他不是壹個遊手好閑的人。至少,對於王利發來說,他是壹個至關重要的人物!“秦師傅”,這樣的標題是對之前“哎喲”的壹個印證!“妳怎麽這麽閑,會想到來茶館?”這句話的意思是秦平時很忙,有自己的“事業”,很少來這家茶館!“如何”和“我會記得”有另壹層意思。正是因為秦不常來,而所謂“無事不登三寶堂”,所以他來壹定是有原因的。是暗中刺探秦來此的意圖,但他已無跡可尋。這短短的半句話裏有王掌櫃的驚訝,有王掌櫃的擔心,也有他的謹慎,各種感情在這種語言裏交織。語言是塑造人物的靈魂!看最後壹句“妳沒帶仆人嗎?”言下之意,有兩層。又壹層表明秦的身份不同尋常。他是壹個“紳士”,有“壹般的仆人”作為他的隨從。另外,表現了王利發的驚訝和焦慮。他為什麽親自跑到商店?所有這些復雜的感情都是通過這句話傳達出來的,而秦作為壹個人,在我們聽到他說話之前,就從王利發對他的態度中略知壹二!所謂高手就應該是這樣的!
從秦對的第壹句話就可以看出他是多麽的不屑,而就更加的卑微,而且是極其的卑微。而下面這段話就為他之前做的壹系列事情找到了“理論依據”和“思想基礎”。“嗯,邊學邊做,指著這個吃飯。誰讓我父親早死呢?我做不到!好在照顧異己的都是我父親的老朋友。我願意原諒我的輕率,我會閉上眼睛。我流落街頭,人緣很重要。按照父親留下的老方法,我會多說好話,多表示敬意,被人喜歡,這樣才不會出事!坐下我給妳泡碗小葉茶!”
這段長長的獨白其實是全劇的壹個“核心”,是推動劇情發展的心理線索。在第二幕中,王掌櫃為什麽要改革?在第三幕中,王掌櫃為什麽繼續改革?為什麽王掌櫃以不同的方式對待每個人?為什麽王掌櫃“屈尊”並試圖挽救他的茶館?他為什麽知道茶館最後被別人查封了?這壹切自然是時代使然,但王掌櫃做這麽多事情,也有心理主線,有心理“核心”,有“理論依據”。這個“基礎”在哪裏?也就是說,支撐王老板做這件事的信念是什麽?那就請妳看完這段話吧!“指著這個吃”沒有這個茶館,他沒有別的本事,也沒法謀生。“好在照顧主兒的是我父親的老朋友,我願意容忍我的輕率,閉上眼睛。”“人緣最重要”說明這些客戶是他的老客戶,他不能得罪。所以他壹直很謙卑,壹次又壹次的讓步。“人緣最重要”解釋了他為什麽彬彬有禮,和顏悅色。他需要良好的人緣,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才能把生意做下去。“多說好話,多表示敬意,讓人家喜歡妳,就不會出問題了。”這是他的生活方式。好了,至此,我們已經完全理解了王利發的心態。王利發的所作所為都是有事實依據的,這個人會更豐滿!
但觀眾難免會有疑慮。王利發為什麽要對秦說這樣的話,又為什麽要把自己所有的想法像報告壹樣向這個秦二爺匯報呢?這個疑問也為揭露秦的身份鋪平了道路。後面的對話是為了表現王利發的好客,秦請喝茶,讓他坐下,不停地詢問他的家庭好不好,還有壹句很典型的臺詞“妳怕什麽?這麽多生意,妳的小指頭比我腰還粗!”多麽有趣的臺詞,多麽滑稽誇張的臺詞,自貶身價,擡高秦都到了這個地步,說明他知道秦這次來這裏有事,要提前巴結他,還說出這樣的話,說明他的語言水平相當高,說白了就是“嘴甜”!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混在場面裏”,維持他的茶館生意!果然,這時,秦提出讓王利發提高房租。還沒等秦說完,王利發就壹口壹口的附和起來,仿佛那不是自己的房租而是別人的房租。至此,我們也恍然大悟,秦原來是這所房子的主人,也就是王利發的“房東”。難怪王利發這麽上心,這麽諂媚。他擔心秦收回房子後,自己的茶館就開不成了。所以,如果業主提高了房價,他能有什麽異議?自然能把麻煩降到最低就好了!“二爺,妳說得對,沒錯!但是,妳不需要為這點小事分心。請妳派人來負責,我和他商量租金多少,我壹定照辦!”雖然很客氣,也很過癮,但是有這麽壹句話:“我會和他商量房租該漲多少,我壹定會去做。”增加多少錢需要“商量”,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王利發為什麽不停地問秦他為什麽不帶壹個仆人來這裏。我們可以想象壹下曾經發生過什麽。我們可以想象壹下,秦壹次也沒來,房錢壹次也沒漲,但是他來了很多次,還帶了壹般的仆人。所以王利發怎麽敢不小心?由此我們也可以認為,秦的仆從似乎比秦更好說話,所以王利發壹直要求和他的“管事”進行“協商”。!他已經摸清了秦的心思。難怪連秦都說:“妳小子,妳比妳爹還圓滑!”於是他又加了壹句威脅王利發,說房子遲早要收回來。壹方面,他是故意這麽說的,因為“遲早”二字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很明顯是秦在“嚇唬”王利發;但是另壹方面也表達了他的壹個想法,壹個他想付諸行動的想法,就是後面說的,他想把自己的房子賣掉,辦壹個工廠。他是民族資本家,這是他的身份決定的,所以“遲早”二字,既有實有虛。王利發只能揣摸著在秦面前“嚇唬”他的想法。至於買房辦廠,他做夢也不會想到,因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作為王利發,他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想法的。對他來說,這種想法也是不可想象的。在封建社會,房子和田地是壹個人真正的所有物,是要賣的。於是王利發對秦說,“別嚇唬我玩。我知道妳有多在乎我,為我感到難過。妳永遠也不會叫我去挑壹個大茶壺,到街上賣熱茶!”很巧妙的回答,既表揚了秦,又堵住了秦的嘴,有些“耍賴”甚至“撒嬌”的成分在裏面,在秦面前裝小,裝孫子,說秦“照顧”他,“心疼”他,明顯是長輩對晚輩的感情。這時候王利發的手段已經登峰造極了!還有秦的那句“妳就等著吧!”正是這句話引出了後面的壹系列文章,甚至是最後壹幕。秦的工廠倒閉了,成了“逆向生產”。秦後悔了。所有這壹切都被他這句話背後的含義所暗示,因為他的意思是賣方最終將生產和經營工廠。在下面的文章中,老舍先生通過制造壹個偶然的小矛盾,把這個意思解釋得更清楚了。我們來看下面。
4.矛盾二:秦與常(從矛盾沖突看王利發的人生態度)
正在這時,壹對乞討的母女走了進來。這是多麽“普通”的壹幕啊。那時候真的很“普通”。就像四爺後來常說的,都淪為賣兒買女了。從這些人的話語中,我們看到了這個整個時代的壹個縮影。老舍先生寫劇本的時候,曾說自己來自社會底層,不知道高層人物在做什麽,說什麽。但是,他看到了這些底層人物的行動,聽到了他們的哭喊和聲音。老舍通過他們瑣碎的言語和行為來反映這個時代,通過普通人來書寫政治!筆法不高超!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們劇中的兩位主角表現出了不同的態度。秦對說:“滾!”多麽無情,多麽殘忍,多麽殘忍,但是,其實,這種殘忍的背後,也包含著很多的悲傷和無奈,是司空見慣,管不了的!但是常爺爺是壹個很有正義感和同情心的人。他不能袖手旁觀和看到弱者,所以他給了他們兩個腐爛的面條。這其實只是常爺爺的個人行為,但卻在不經意間成為了秦對的挑戰和不滿。結果又發生了沖突,而且這個沖突也是偶然的!老舍先生在壹次又壹次地制造意外,讓人物之間偶爾碰撞出的火花壹次又壹次地閃耀,來表達人物和整個時代。
在這樣的情況下,王利發怎麽辦?這是最輝煌的沖突,其中有三個主角參與其中,即三個人的個性和思想是毋庸置疑的,激烈的,有吸引力的。王利發道:“常老爺,您真好,給他們吃面條!但是,我告訴妳:這條路上的事情太多了,太多了!誰也管不了!”他轉向秦說:“二爺,妳看我說得對不對?”這種對話,我們真的沒想到!他兩邊誰都沒得罪,但表面上他是偏袒秦,但實際上他也是為四爺好。他把四爺的行為定義為“善行”,這顯然是對他的褒獎,但壹個“但是”卻轉移了話題,為秦的行為做了壹個表態。當然,這其實是他自己的想法,那就是“這條路上的事情太多了,太多了!誰也管不了!”事實上,這句話不僅僅是為了秦,更是再次顯示了這個社會的黑暗,兩個“太多”的重疊產生了震懾作用。這時,為了表示自己對秦的“忠誠”之心,他轉向秦說:“二爺,您看我說得對不對!”給足了秦的面子,也平息了四爺的怒火。雙方互不冒犯,各自專註,隨鏡頭而動。他深諳四爺和秦的脾氣,他也知道他們之間的關系更為重要,所以他暗中站隊,這是不聰明的!
說完這句話,秦通過壹系列的話語表達了剛才的潛臺詞,也就是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妳就等著吧”。他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自信地表達了自己想讓賣家辦廠的想法。他認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愛國,才能救中國。王利發自然無法理解他的想法。他嚴肅地說:“別這樣,二爺!”“妳是不是為了別人,不顧自己,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賣了?”這些話,不僅是想勸阻秦設廠,更是想保住自己的茶館,不要因為秦設廠而收回。這其實才是本質原因。但他確實有好心勸阻秦的意思,因為在他看來,秦的想法是瘋狂的,從中可以看出他是壹個保守的人,壹個思想局限性很大的小市民,同時也是壹個很真誠的人。他看到別人“喪家的瘋狂行為”,就想到勸他,就像他看到唐鐵嘴抽煙鬥,也會用同樣的方式說幾句。王利發的形象越來越豐滿了!
5.矛盾三:秦與龐太監(從矛盾沖突看王利發的人生態度)
又壹場意外沖突開始了!秦想離開,但他遇到了太監龐來買壹個妻子。秦代表了壹股新生力量,資產階級的力量,他是民族資本家。但宦官龐卻是封建腐朽的代表。兩個人壹見面,就有好戲看了。
果然,兩個人壹句挖苦話,壹句挖苦話。表面和諧,其實都是互相鄙視,互相鄙視。宦官龐借用查譚嗣同余黨的話暗示秦的“改祖憲法”沒有好下場,而秦也不時用反語諷刺宦官龐。這場較量可以稱之為壹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或者說是壹場“冷戰”。我們再來看老舍先生的舞臺暗示:“飲茶的人突然變得鴉雀無聲,幾乎閉氣傾聽。”可見兩人的身份非同尋常,代表著兩種力量,也反映了當時兩種力量的鬥爭和較量。然而,無論哪種力量,都沒有辦法拯救中國,他們的鬥爭。而王利發,這個時候,我們是看不到他的,因為這個時候無論他幫誰,都是不可能的。龐太監不總是四爺,王利發又不能“得過且過”。他能做的只有冷眼旁觀,因為這是“二虎鬥”的事情,這樣的“鬥嘴”對他的茶館不會有任何影響,因為他們不是沖著他來的,而是更多。所以我們看到他只是在矛盾結束的時候說了壹句無傷大雅的話“經理,請妳在裏面休息吧!”他沒有發表任何意見,也沒有說太多話,只有壹句恭敬的“經理”,可見他就是那個懂時代的“接君”!
6.王利發等嘉賓:
我們可以看到,在接下來的劇情發展中,並沒有出現明顯的沖突,只是小沖突時有存在,貫穿全劇。我們看到的第壹個場景是幾個茶客在談論譚嗣同事件,這也是很偶然的,因為剛才龐太監和秦鬥嘴的時候提到了譚,從而引出了壹個話題,壹個不大不小的爭論。就在他們開始討論的時候,王利發及時制止了他們:“各位客戶,咱們不談國事!”語氣很溫和,是討論的語氣。其實就是提醒他們小心點,別給自己找麻煩,更別說我的店了。王利發就是這樣壹個謹慎的人。
最後,還有壹件事可以說明王利發的性格,那就是乞丐女孩又來到王利發的店裏,王利發不再給她飯吃,但他沒有像秦那樣讓她們滾,而是無奈地說:“唉!滾出去!”我們可以看到這句話充滿了同情,但壹個“唉”字卻生動地表現了盡管同情卻難以幫助的無奈,以及社會黑暗的無奈。壹個“唉”字有無限的含義!王利發,他不是壹個鐵石心腸的人,但是他想維持自己的店鋪。他不可能是慈善家。在這樣壹個人人貧困的時代,他自己的吃住也是個問題。就像他自己說的,“這種事太多了,太多了!”所以他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去管這些事,我們不必對他太苛刻,但要看到這句話裏包含的他善良的壹面,看到他對社會無聲的譴責!
王利發,壹個社會底層的普通市民,壹個靠自己的雙手老老實實養活自己的商人,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調動自己的聰明才智,竭力維持著老祖宗留下的老茶館和自己的工作。他沒有要求太多,只想吃點東西,只想讓茶館開下去。可就是這麽簡單的願望,又遇到了多大的阻力!單從第壹幕就可以看出,他對每個人的態度都不壹樣。雖然態度不同,但是有相同的因素在裏面,而這些相同的因素就是他性格的寫照。他謹守本分,言行謹慎,勤政盡職,對達官貴人要卑躬屈膝,不會得罪客戶。他知道如何微笑和混日子。他圓滑、有思想、有見識、世故,對社會上每個人的心理揣測得相當準。他還有壹顆善良的心。雖然他不能幫助窮人,但他同情難民。他很無助,很聰明,也很悲傷。在這樣的亂世,像他這樣的人是不可能力挽狂瀾的。他有他那個時代的局限性,他的眼光是短視的,看不到太遠太深刻的東西。他是壹個平民,他是壹個普通人,他是千千萬萬處於危難中的貧困平民中的壹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