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免費算命 - 醫生的西醫

醫生的西醫

西方博士學位制度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建立碩士、博士學位制度後,各高校相繼招收了大量研究生。到目前為止,我國高校的研究生學位制度、課程、答辯和錄取制度已經基本建立並趨於成熟。短短幾十年間,中國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中國和世界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國內畢業的碩士生、博士生,很多都擔任過重要的學科帶頭人。他們中相當壹部分人甚至在世界壹流大學和研究實驗室從事學術研究和管理工作。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但值得註意的是,雖然我國的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在制度上有壹定的規範和制度,但在學術理念、教育本質、學位界定等方面仍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

下面討論的博士學位和學術研究的概念完全是基於歐美大學的模式和西方高等教育的概念。在陳丹青教授寫給清華大學領導的壹封信中,說的大部分都是他對當前中國高等教育弊端的批判和對藝術領域研究生教育的看法。他對中國的教育制度、研究生培養和教學大綱提出了獨到的見解。陳丹青是中國藝術界非常著名的畫家。他對中國的教育寄予了極大的熱情和希望。所以他根據自己多年在國內外的工作和生活經驗,誠懇地提出培養藝術人才的觀點,是非常值得贊賞的。

高等教育本身是壹個完整的科學體系,有其獨特的概念和定義。中國目前的高等教育實際上是在模仿西方的大學和學位制度。至於新中國的大學,我們還在摸索不熟悉的西方教育制度。在不久的將來,建立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是可能的。現代大學是西方文化體系中的壹個概念。

& lt大學教育的目的>[2]文章清楚地闡述了中國大學的近代史。為方便起見,引用本文中的壹段話:

“現代大學是基於紐曼和洪堡模式的概念。這種大學與中國古典意義上的大學概念有著本質的不同。比如中國宋代在湖南建立的嶽麓書院,被稱為中國最早的高等學府。然而,中國的高等教育機構的概念與今天的西方大學有著根本的不同。直到20世紀初,中國才建立了壹些教會大學,如聖約翰大學和燕京大學。其實某種意義上是紐曼式的大學。但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根據前蘇聯的模式建立了更多的專業學院,如農業學院、石油學院、煤礦學院等。於是在20世紀下半葉,紐曼式的人文大學被叫停了。中國開始建立洪堡式的研究型大學是在1980之後。很多高校開始建研究生院,設立碩士和博士制度。但由於歷史原因,紐曼式的大學教育在中國壹直沒有恢復。”

從某種意義上說,紐曼和洪堡模式可以分別針對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紐曼時代,研究型大學尚未建立。所以紐曼主要為本科教育提供了壹個基本的理論模型[2]。當代世界西方大學的本科教育是以紐曼模式為基礎的。紐曼模型主要有幾個與本文相關的主要論點。壹個是大學是文明社會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大學,文明社會就無法存在。文明社會的建立必須基於高尚的道德規範和價值觀。只有大學才能保證這些文明的基本因素。因此,道德和價值觀教育必須納入大學。由於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牛津大學在某種意義上還是壹所教會學校,紐曼認為社會、個人和大學的價值應該由教會來奠定。事實上,基督教文明是西方世界的價值觀念。西方大學自然是用這種價值觀和道德來教育學生的。

二是關於個人成長和人格培養。基於以上論點,除了價值體系的建立,還必須有個人修養和文化品位的塑造和熏陶。這種人格的培養不僅僅是行為上的,更是內在和心理上的成長。紐曼認為,每個大學生都應該被培養成壹個真正的“英國紳士”他認為壹個年輕人在接受大學教育之前只是壹個不完整的人。他沒有品味,沒有風格,言語粗暴,舉止不雅,思維混亂,缺乏標準。只有大學教育才能給學生壹個文明社會所要求的心理素質和行為規範。大學要不斷向社會輸送受過良好教育、有品位、有知識的紳士。如果社會上到處都是這些受過大學教育的紳士,那壹定是壹個穩定、和諧、文明的社會。也正因為如此,大學是為全社會提供的壹種通識教育。並不能保證給社會提供優秀的精英。

三是關於知識教育和學習。他認為大學(本科)只是傳授和傳播已知知識的地方,而不是探索和發現新知識的地方。那些探索和發現的活動應該在大學之外。同時,他把教授和研究人員分開。認為教授只應註重教學,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包括知識和做人。這些學術研究活動不應與大學教育混為壹談。知識的學習不局限於專業,應該是非常廣泛的,包括哲學、歷史、藝術、拉丁語、宗教、文學等等。只有廣博的知識才能讓學生全面發展。

大學的這種理念其實很大意義上是針對古典社會的學習方式,尤其是非常專業的技術學習。因為,在古典社會裏,很多專業學習大多是以小範圍的個人行為為基礎的,比如師徒和家教。而學習只關註技術本身。私教或碩士的知識僅限於某壹具體專業,無法提供其他更廣泛的知識。紐曼模範大學成立後,我們才開始關註學生的全面發展。今天的現代大學本科教育就是遵循這樣的理念建立起來的。比如理工科的學生,必須有相當壹部分課時是人文學科的。而且文科生也需要掌握壹些科學知識。21世紀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任何壹門學科都要有壹定的社會、歷史、文學、科學、工程知識。比如環保,衛生,健康,法律,科學,計算機等等。如果壹個社會的大部分成員都受過紐曼大學的教育,那麽這個社會就可以文明、發達、進步。

大學教育除了學習知識,還必須強調每個人“自我”的形成。建立人格和自尊,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對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判斷。這種大學教育為壹個社會保持冷靜思考提供了必要的基礎。這樣各種進步的思想才能在社會上實施。

洪堡模式主要針對學術研究。洪堡在1810年創辦了人類歷史上第壹所研究型大學:柏林大學。他的思想後來成為現代學術研究的基礎和研究生院的典範。洪堡之前的大學研究主要由教會和政府控制。洪堡最早提出了學術獨立和學術自由的概念,並在他自己的柏林大學裏付諸實施。這種觀念使得科學研究從教會和政府控制的大學中走出來,逐漸形成完全獨立的學術體系和學術團體。因此,洪堡模式是當今現代研究型大學的基礎,也為學位制度奠定了學術規範和標準。更重要的是,洪堡模式為“知識分子”的形成提供了理想和精神象征。“知識分子”其實是壹個很現代的概念。這個概念在19世紀還沒有明確的定義。因為知識分子的核心思想之壹是“獨立思考”,洪堡的學術獨立思想是知識分子意識的前身。洪堡模式提出後,知識分子不僅以更集中的群體形式(大學和學術團體)出現在社會中,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的精神身份:學術獨立和思想自由。洪堡特理論的另壹個觀點與紐曼不同,即教與學的統壹。這壹點在現在的大學裏非常明顯。

中國以歐美模式建立現代大學的歷史不長。其實,我們所說的現代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都是西方文化和歐美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有發展演變的歷史。對於西方文化來說,很多概念的確立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直到今天的現代社會才被學術界明確定義並普遍接受。對於現代中國人來說,最熟悉的名詞和概念包括:科學、民主、知識分子、大師、博士等等。這些名詞和概念在清末以前的中國語言和社會觀念中是不存在的。因為大學和博士是完全的西方概念,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它們在上世紀初進入中國時非常朦朧和模糊。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也不能斷定中國社會,包括學術界,已經深刻理解並接受了這些西方觀念。

作為壹種歷史悠久的文化,中華文明有自己獨特的哲學、教育體系和方法論。中國的哲學以老子、莊子、孔孟為核心,滲透於中國的文化、社會、教育、國家。中國古代教育的特點是學者建立自己的門戶,在眾多弟子中傳播自己的知識和思想。在藝術和技術領域,多采用師徒制授課。古典教育體系由導師、私塾和科舉制度組成。中國傳統的方法論是易經、陰陽、經絡等等。通過分析中國的文化傳統,我們可以發現,尤其是在近代,中國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西方文明由希臘經典、基督教文化和科學民主三部分組成。希臘哲學奠定了思想基礎,基督教確立了西方文化價值觀的核心,科學是發現真理的途徑,民主是社會的基本形態。完善的科學制度和民主政治是近代西方文明的產物,也可以定義為西方現代文化。它源於17世紀的笛卡爾哲學和18世紀的英國啟蒙運動。並很快傳播到全世界,成為現代發達社會的主要特征。由於人類對科學的接受,其他文化中的思維方法明顯被排斥甚至被淘汰。比如中醫,陰陽學說,風水,古代天象,八卦。即使這些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方法在東方人民中仍然流行,但在科學領域或科學教育系統中並不被認可。與其說是關於方法的爭論,不如說是文化的沖突。即使在西方世界,所有科學體系都強烈抵制和排斥非科學思維,如預言、算命、古代天象等。

自五四以來,中國開始接受西方文明的科學思想和教育制度。比如小學,中學,大學,甚至今天的研究生院。所有這些教育理念和形式都是基於歐美教育模式。這些包括教學大綱、學位制度、錄取標準、教師培訓和校園文化。中國當代所有的教育制度,在清末以前都是不存在的。所以對於中國社會來說,現代教育基本上是模仿西方制度建立起來的。雖然我們在制度上、方法上各方面都跟著西方走,但在觀念上還是有很多誤解甚至錯誤。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學位制度和學術研究方面。這裏所指的學術包括人文藝術領域,對於學位制度,尤其是博士學位,壹定要有清晰的認識。以歐美為例,博士是最高學位。但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學位不僅僅是博士,美國和歐洲的高等學位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研究型學位,另壹類是專業學位。為了避免漢英翻譯中的錯誤,本文將直接用英文名稱解釋這些學位。

研究學位的英文單詞“doctor”是“博士”。它來源於拉丁語“醫生”,意思是“老師”。這個詞起源於中世紀的歐洲。當時“教師”是壹個人在大學教書的證書。而我們通常把英語中的“博士”學位稱為“哲學博士”(ph.d .),在英國體系中被稱為“哲學博士”(d.phil)。“博士”是現代歐美大學從事學術界工作的基本學位要求。首先,博士是學術研究學位。在學術研究上需要嚴格的訓練和考核。壹個博士必須知道什麽是學術研究、學術規範、學術道德、學術服務。在美國的制度下,博士生不僅要通過最基本的博士資格考試,完成固定課時,平均成績達到B以上,還要進行深入的學術研究,在世界學術期刊上發表壹定的論文。最後在博士委員會上成功答辯學術論文就可以獲得博士學位。在理工科,博士生完成學業壹般需要3-6年。

博士以學術研究為主。沒有學術研究,博士學位就失去了意義。那麽什麽是學術研究呢?現代西方高等教育,首先要在“科學”的範圍內從事學術活動。科學除了自然科學還包括人文科學,比如社會學,藝術理論。現代西方大學裏沒有“非科學”的博士,也沒有“非科學”的研究活動。因此,在討論科學研究的主體時,我們必須定義什麽是壹般意義上的“科學”。但科學的定義並不簡單,它屬於壹個哲學範疇。為簡單起見,我們將“科學”定義為現代國際學術界公認的學術活動,以及所有能在國際官方學術雜誌上發表的研究成果。學術研究是指在探索自然規律和社會現象中創造和積累知識的活動。因為我們刻意把這種活動定義為科學範疇,學術研究是基於科學概念,運用科學方法的系統的理論和實驗活動。關於“科學”的定義,請參考作者的論文《科學的定義》。[6]

專業醫生(專業醫生)

西方高等教育除了研究型學位還有職業學位。這些學位旨在為特定的社會職業培養高級人才。比如醫學,法律,等等。首先,這些學位是專業工作的基本要求,就像博士學位必須是教授的基本學位壹樣。但是訓練的目的卻大不相同。研究型博士是培養研究人員或學者的。職業學位是為各行各業培養專門人才。職業學位和研究型學位有壹個很大的區別,就是前者只有通過統壹的職業執照考試後才能在行業內上市。比如律師和醫生。壹個研究學位不需要這個。主要原因之壹是職業法律責任的要求。比如醫生這個職業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活,建築師的設計決定了房屋的安全性。所以有嚴格的執照要求。

醫生和律師是高度專業化的職業。工作的目的和性質與科學研究有本質區別。科學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和解釋自然和社會現象,醫生必須及時治病救人。所以研究型學位培養的是學者,職業型學位培養的是專家。因為這些職業,比如醫生、律師,不從事任何實驗和理論研究工作,而是解決實踐中特殊的具體問題。比如治病,訴訟賬單。但由於中英文的差異,把專業的“博士”翻譯成“博士”不夠準確。因為漢語中的“博士”往往與學術、研究、學者等概念聯系在壹起。職業學位的培養目的與上述活動沒有直接關系。必須指出的是,高校還有另外壹種藝術學位制度。比如音樂系有針對表演專業學生的“音樂藝術碩士(M.M.A .)”,還有更高級的學位,比如針對樂理研究的“音樂藝術博士(D.M.A .)”,還有音樂藝術博士,還有表演學位和研究學位。表演類的學位,比如MMA,DMA,側重於表演方面的訓練。課時多要求提高表演技能(如聲樂、表演),也有相應的理論課。要求畢業時壹定數量的音樂表演。但是博士對演唱會表演沒有要求,但是必須有論文答辯。可見,表演學位主要是對學生表演技能的訓練,而研究學位則註重研究能力、理論分析和學術水平以及其他領域。

美術系如繪畫、設計、建築等都有非常相似的學位。美術碩士(M.F.A)作為美術專業,壹般是最高學位。所以能滿足藝術專業的要求。甚至可以擔任高校藝術專業的教授職務。美術博士(D.F.A)在西方大學很少為藝術類專業設置(建築學也是),DFA往往是榮譽學位。目前美國只有少數大學有DFA。比如耶魯大學有壹個帶戲劇評論的DFA。其他高等教育機構提供電影、視覺藝術和文學創作方面的博士學位。已經有MFA學位的人,要想競爭高校相應的教學崗位,才會考慮考取DFA。壹般從事藝術創作的人不會讀博士,只會拿到美術中國學位體系的碩士,壹般稱為碩士和博士。而歐美大學的研究生學位應該有明確的規定和嚴格的劃分,包括基礎課程的範圍、專業課程的要求、研究內容、研究生學歷、學術評價等等。壹般來說,只要確定了博士的名字,就可以根據高等教育的規定找到準確的定義。所以教育部應該對中國大學的每個博士學位都有壹個非常詳細清晰的科學界定,否則就會出現類似陳丹青教授對博士考試要求的質疑。作為大學教授,首先要對自己領域的學位制度有壹個清晰的認識。

對於博士學位,無論什麽專業,學生答辯後都要嚴格質疑論文是否“對知識做出了突出貢獻”。

“但在21世紀,知識是為了實用,為了求職,為了專業,甚至是為了功利。至此,知識已經從教育的內涵中剝離出來,成為社會競爭和生存的手段。有些知識在實踐中沒有太大意義,就會在教學中被淘汰或忽略。任何知識的教授大多都有明確的目的,比如托福的英語,出國的數理化,高考的文史,求職的熱門專業。但是,由於教學和專業培訓,大學與教育完全分離,成為專門職業的培訓場所。所以高強度訓練的學生托福可以拿滿分,但是溝通能力低。文科考高分,但不具備優雅的氣質和高尚的思想。政壇第壹缺乏思想和激情。這正如紐曼所說:越是專業的知識,越不是知識。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有專業意識強,競爭力強。但它們平淡、無味、膚淺、單壹,缺乏品味和優雅,沒有個性和風格。”

“如果壹個人學習了很多高級課程,所有科目都是滿分,獲得了很多學位,並不壹定意味著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除非他去了紐曼式的大學。壹個人有很強的競爭力和生存手段,比如在商業和企業中的獨特能力,不壹定需要大學學歷。因為有很多成功的商業人士沒有本科學歷。所以今天成功的定義可以與教育無關。對於很多人來說,大學學歷真的成了壹種社會地位標簽,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壹個社會之所以能夠不斷進步,保持冷靜的思考,具有鮮明的文化人格、人文精神和傳統內涵,具有高尚的品位,溫文爾雅,完全是因為大學教育及其知識群體。如果大學離開了自己的本質,知識分子首先會變質。社會會迅速退化和變異。社會墮落的特征是:道德淪喪、焦慮浮躁、品味低下、信仰漠視、假冒偽劣泛濫、文化被破壞、自信心喪失、迷失方向。這樣的社會可能充滿了金錢和高科技,卻沒有希望和未來。“本文發表於《上海科學》2007年7月號,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