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頭村位於齊魯佛教名山五蓮山南3公裏處,東、南、西三面環山。在北部,兩條河流交匯沈積形成數百畝良田,遠看就像壹個巨大的U型寶庫。在這個村子裏,世代流傳著壹首民歌:“三脊立於兩河之上,廟堂坐於嶺頂,天塌下來也要撐住,讓農民和桑葚過上安穩日子。”
古定是西陵向東北延伸的壹處突兀之地,三面懸崖陡峭。古北和是壹望無際的沼澤和窪地,王與水相連,蘆葦叢生,古樹參天。再往北是崖頭河,從九仙山南麓流過來。谷東有壹條長長的清溪從華山順流而下。有壹個巨大的平頂和肥沃的土地,有壹個尼姑叫古寺。
相傳南宋末年,安陽市壹個富家小姐阿秀和兩個丫鬟在家中喪親。面對朝廷的腐敗,他們生來就有逃入空門皈依佛門的想法。她走遍了九仙山的山山水水,選擇了茅箭庵,取名古寺。在幾年的時間裏,寺廟已經從壹個小茅屋發展成為壹個被墨墻、瓷磚和畫家包圍的四合院。大雄寶殿金身菩薩端坐慈祥,眉宇清高,儀容端莊,引得香客進香。左右廂房精致,三階玄關厚重,禪房相連。因該寺依山傍水,林木蔥郁,蘆葦青青,綠草如茵,故又稱翠微寺。作為主持人,阿秀取法名行善,身著尼服,與其他尼姑壹起念誦佛經,潛心修身,香火鼎盛,佛教興盛。慧山法師經常往返於九仙山縉雲寺和馬兒山潛龍寺,交流佛教故事,講學講法,法名四重,有時被稱為“山前三寺”。
村西的古井離尼姑庵僅壹箭之遙,相傳是惠山宗師石維安泉。王興村建立後,小井打至5米深,內徑1.2米。井口是方形的,井臺是用四塊巨石鋪成的。井底是用四個栗子做的井字形木架,放在墻石下面做基木。栗子至今沒有在水裏腐爛,還和以前壹樣結實。井水清澈甘甜,泉水如潮。即使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也足夠村裏的人和動物用了。村民們都喜歡用這井水泡茶,被稱為泡茶的上等水。目前,雖然許多農民在院子裏打了水井,但喝茶的人或客人都來這裏打水和泡茶。此井發源於惠山,故稱“通神井”。雖然廟裏滅了佛,但村裏很多人在每年大年初壹結束的時候都會供奉供品,帶燒紙鞭炮,到井邊拜佛祈福,祝願壹年風調雨順,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