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免費算命 - 為什麽總覺得星座那麽準——福勒效應

為什麽總覺得星座那麽準——福勒效應

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和占星效應,是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在1948中證明的壹種心理現象。

人們往往認為,對性格的壹個概括、概括的描述,就非常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當人們用壹些常見的、模糊的、寬泛的形容詞來描述壹個人時,人們往往容易接受這些描述,認為自己說的就是自己。

正如壹位名為Shoman barnum的知名雜牌技師在評價他的表演時所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人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讓“每分鐘都有人被騙”。

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家保羅·穆勒以美國著名馬戲團藝術家菲尼亞斯·泰勒·巴納姆的名字命名福勒的實驗結果為“巴納姆效應”。

在壹項巴納姆效應測試研究中,學生們使用了明尼蘇達多相人格問卷(MMPI),然後研究人員對報告進行了評估。

研究人員首先寫下對學生性格的正確評價,但給他們兩個評價,壹個是正確的,壹個是錯誤的,即使用壹些模糊和籠統的評價。

之後,學生們被問及他們認為哪份評估報告最適合他們。超過壹半的學生(59%)選擇了假的評估報告而不是真的。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解釋了為什麽很多人咨詢算命師後認為算命師“很準”,因為請算命師的人都有容易被暗示的特點,但其實算命師對每個人說的幾乎都是壹樣的話,都是泛泛的概括和描述。

傳統星占學和占星術中的算命師經常利用巴納姆效應來為自己辯護,引誘更多的人來找他算命。壹般來說,向算命先生求助的人都是命運多舛,情緒低落。生活中的壹次次挫折讓他們失去安全感,對命運的依賴容易接受算命先生的暗示。

算命先生善於利用巴納姆效應中的“性格描述的壹般性和概括性”,來揣摩對方的內心感受,說出壹些模棱兩可的過去判斷和未來預測。詞語比較籠統抽象,多為生活中常見。

因為算命先生往往把算命先生當成先知,當成上帝的使者,所以算命先生“突破過去,指向自己的願望”,就會覺得“準”。所以巴納姆效應也叫占星效應。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這些例子,比如朋友圈的壹些測試。通過壹些簡單的問題,我們推斷出妳就是電影中的某個人,還有大量泛泛而談的說辭。這個時候妳會覺得這就是自己,妳會馬上轉發。其實這些都是福勒效應的應用。

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感知,是個體認識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導致自我感知的偏差。有幾種方法可以避免巴納姆效應,客觀真實地認識自己:

勇敢面對自己。

學會正確看待自己的優缺點,不要掩耳盜鈴,不要自欺欺人,不要把自己擁有的東西看得和別人壹樣短,或者把自己擁有的東西看得和別人壹樣長。認識自己,坦然面對壹切。不要覺得自己有“缺陷”,用某種方式掩飾。這樣的人只會欺騙自己。

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銳的判斷力。

判斷是壹種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做出決策的能力,信息對判斷的支撐作用不容忽視。沒有收集到相應數量的信息,很難做出明智的決策。沒有人天生就有睿智審慎的判斷力,所以我們需要主動去培養這種能力。

用人工鏡頭

以人為鏡,通過與周圍人各方面的比較來認識自己。相比較而言,對象的選擇很重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條件相近的人進行比較,找出自己在群體中的恰當位置,這樣就可以相對客觀地認識自己。

善於總結

通過重大事件了解自己,尤其是重大的成功和失敗。從重大事件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可以提供壹個人的性格和能力的信息,從中可以發現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越是在成功的巔峰和失敗的低谷,越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實性格。

西環心理

俗話說“成功時認識自己,失敗時認識朋友。”這種說法有壹定道理,但歸根結底,我們都是自己了解自己。

正確認識自己,不受外界信息的幹擾。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要堅持辯證的觀點,既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又不忽視自己的長處和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