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出山前就確定了輔佐秦惠文統壹天下的策略。然而,當他加入戰國之亂,成為其中壹員時,他已不再有當初的清醒和智慧。秦失意,差點凍死後,個人榮辱開始影響他的判斷。他原來想通過實現全世界的統壹來拯救全世界的野心被拋到了腦後。個人仕途上的成功,奢侈、奢侈成了他的追求。就這樣,雲蒙山讀書五年的明智選擇,被三個月的挫折改變了。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春秋戰國時期,大國依靠強大的霸權擴張領土,小國則示弱生存,茍延殘喘。經過長期的兼並戰爭,早期的封建國家減少到十幾個,形成了七雄爭霸的局面。此時,世界大同的歷史趨勢已經很明顯。而蘇秦卻逆歷史潮流而動,致力於世界和平與分裂的格局,夢想以壹己之力阻擋世界統壹的滾滾洪流。當然,他是不自量力。強大的趙國,富庶的齊國,戰亂的魏國,都沒有辦法對抗歷史潮流,更何況區區壹個蘇秦!
戰國時期人心不古,禮崩樂壞,國與國之間長期沒有信任。壹切和平都是為了利益,競爭、攻擊、吞並成為時代主旋律。任何契約和聯盟都應該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那時候國家之間有太多的分歧和世仇,最缺的就是信任。在秦國的侵略下,合縱聯盟還能維持壹段時間。壹旦秦國高壓緩解,蕭強之禍必然滋生,盟約必然瓦解。基礎薄弱的建築會倒塌,沒有信任的合作也註定會崩潰。
本來各諸侯國之間矛盾糾紛就很多,各種勢力相互角力,各個國家內部暗流湧動。蘇秦在各國之間跑來跑去,馬不停蹄,背書斡旋,解決爭端,彌合分歧。很多矛盾都集中在他壹個人身上。壹方面,壹碗水端平是不可能的,難免會有親戚朋友;另壹方面,每個人都很難調整,任何事情的結果都很難讓每個人都滿意;第三,是非之人,必有是非。掙紮在是非之巢,遊走在風口浪尖的蘇秦,過著刀口舔血的生活。能堅持十五年已經是難能可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