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免費算命 - 深澤吊墜的歷史淵源

深澤吊墜的歷史淵源

深澤墜子戲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末,由傳統墜子書演變而來。演出中,說書人身著戲裝,化上簡單的妝容,以不同的角色表演書法,以引起觀眾的興趣,引起轟動,大大提高了觀眾的欣賞興趣,深受觀眾喜愛。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冬天,邯鄲廣平縣嚴小寨落馬的老藝術家杜雪芹,曾根據書中主要人物化妝,躲在書桌後面,翻開書時突然冒出來,引起了觀眾的極大興趣。藝術家們也受到了極大的啟發。從此開始化妝表演,從單口對口說唱到多口說唱,輔以簡單的表演動作。1949年春,杜雪芹在邯鄲區臨漳縣郭小屯村,把地攤上唱的《妝墜》搬上舞臺,表演了劇目《鋸缸》。不久,大名縣的李和春、梁,廣平縣的顏、齊,冠縣的王遠山,曲周的龔仙妹,欒城縣的羅福成,魏縣的魏連祥,(藝名九歲)等吊墜藝人也登臺亮相。

從此,從兩個人到三個人在黑板上講故事,逐漸變成了吊墜戲。50年代初,吊墜戲初具規模,逐漸發展。五六十年代達到頂峰,群眾癡迷於看吊墜戲。曾有“賣被子看吊墜”的說法。

1954年春,深澤縣文化科科長組織從廣平墜子劇團分離出來的羅、白、段秀英,成立了“紅紅墜子劇團”。為了滿足角色的需要,他們對董事會進行了重大改革。從原來的上下句,采用了河南豫劇、曲劇、山東魯劇的近調,並根據人物性格特點和情節需要,加入了高亢、激越、優美的京劇、評劇唱腔,形成了獨特的韻味。大鍵琴也由原來的木琴換成了銅琴,音樂更加深沈響亮。

從1955到1958,該團在石家莊、保定、京津、太原、陜西等城市演出了《唐太宗聖旨》、《王清銘探親》、《杜爾梅》等劇目,所到之處座無虛席。由於行政區劃的變動和“文革”的影響,該團從1958開始經歷了兩次解散和重建。1975第三屆團委成立後,《朝陽溝》、《李雙雙》、《快馬》、《小女婿》等現代戲不斷排演,轟動壹時。其中,由他們自編自演的《航標燈》、《春風送幸福》分別在河北、石家莊參加演出,受到廣泛好評。1991在全省首屆國防教育短劇及小品表演中獲奉獻表演三等獎;1997參加石家莊市第二屆戲劇節,演出《舟渡鬼塘》獲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