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壹,最初是古代先民為祭拜龍祖、祈求辟邪而創立的,後來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安康,意為平安健康,出自元代關漢卿《月亭》第二折:“來尋義門街,直到身體健康,好時節再訪。”
倒影雖然也用了“安康”二字,但只是表示安定安寧的意思。《三國誌·武治·孫臨川傳》:“將軍忠於內發,助危安身,健而昌。”
也就是說安康這個詞比端午節晚很多。“端午安康”的組合是近幾年才流行起來的,不得不說“端午安康”是壹種文化綁架。在許多地方,端午節有熱鬧的龍舟比賽,親戚朋友互相拜訪,這是壹個快樂的節日。古人記載了許多端午節的喜字。比如蘇軾的詩《端午遊盡晚,從子到酒樓》說:“今年馬在騎,節日日夜數。”
端午節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習俗。怎麽可能不快樂卻健康?
筆者搜索資料,找到很多關於“端午安康”的文章。比如今年6月12的《瀟湘晨報》的壹篇文章指出:“端午節互道‘端午快樂’是壹個古老的傳統。祝福‘端午安康’古代沒有,現代才有。”
筆者還發現,“端午安康”之所以廣為流傳,是因為2015的壹個微信笑話:“提醒大家,端午節不能互祝幸福,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為端午是祭祀的節日。這壹天,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親,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五月初五是壹個悲壯的日子,壹個祭祀的日子。非遺專家楊光宇教授表示,並不是所有的節日都能互祝幸福,比如清明節和端午節。只互送‘安康’。”
大家開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