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播
過去,楊煉地區的客家人實行包辦婚姻,男女婚姻主要由父母根據媒妁之言包辦。近親不結婚,同姓不結婚。大多數人都是壹夫壹妻制。但也有近親嫁給叔叔阿姨的,有的富裕家庭還娶兩三個妻妾。但是很多貧困家庭都是童養媳,就是在兒子小的時候,通過父母的安排,給他們帶壹個女孩回家,壹直到十六歲才結婚,這樣就減少了經濟開支,簡化了結婚手續。
男人老了,女人也老了。父母安排有兩個程序,壹是媒人上門撮合,二是男方請媒人去女方家撮合。媒人征得雙方父母同意後,把女方年齡送到男方家。男方家請算命先生查了男女雙方的出生年月,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論證。如果雙方五行相生,如水、火、金克木,即水火不相容,水滅火;金屬刀斧砍樹,婚姻被砍。如果比較金水、水生土、原生木,或者金生、金命,則貴,有結婚希望。
然後男方用紅紙寫下雙方八字喜訊,送雞酒到女方家定親,談妥禮金、嫁妝等事宜,敲定婚事。然後,男方請風水先生定下婚期,再用紅色高棉通知新娘家,讓對方做好準備。
壹男壹女結婚是人生大事。隨著婚期的臨近,男女雙方都用紅色請柬邀請自己的親朋好友。他們還準備宴會、婚禮、婚禮等。,而大家族還得成立董事會,選壹個成熟的文化人當“宰相”來指揮壹切。
女人結婚前兩個月,要置辦嫁妝,比如箱子、水桶、洗腳盆等。新娘會做很多雙鞋,給新郎和未來的公公婆婆做壹雙布鞋等等。壹是展示女繡的才華,二是表示尊老孝順。婚禮前三天,女方請了幾個姑娘和妯娌聚在閨房哭嫁,按傳統歌曲安排具體內容。實質是唱了壹首《婚姻之歌》,內容非常廣泛,有的哭著要父母,感謝他們的生育和不舍;有人向兄弟姐妹哭訴,向同胞訴說分離;哭給弟媳叔伯的,真心感謝他們平時的關心愛護;對鄉親、對家鄉有壹份愛,對故土不能動的感情哭泣;還有就是哭著罵媒人,煩著罵媒人怎麽缺德多管閑事,騙人等等。總之,每個人都哭,因人而異。這些形式和內容形成了婚俗文化和民間藝術,代代相傳,對教育新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他們長輩聽了哭著唱著還要勸他們,男婚女嫁是好事,結婚是好事。母親、姐妹、弟媳等人在勸哭的時候也用了婚禮歌曲。當他們彼此動了真情,哭成壹團,很熱。
婚禮前壹天,男方派人送了壹份“彩禮”到女方家。除了雞酒、豬肉、衣服、布匹和各種福利外,還有谷米、紅棗、花生、青菜、柏葉,象征“早生貴子、百子千孫”。
壹大早,男方新郎先祭祖,然後媒人帶。他邀請壹位有兒女的“好運”大嫂作為新娘的領導,以及近親、姐妹、兄弟等。,並擡著轎子去女方家慶祝婚禮。新娘家已經準備好了婚宴,早餐後,將舉行婚禮。這時,新娘已經打扮好了,被準新娘的小姨子拖出了大廳,向祖先跪拜,然後哭著拖了出去。到了轎子上,她竟然壹頭撞在轎子上,不肯上轎。要送她出嫁,她至親嫂子推著拉著就上了轎子,還在哭。這種形式既有倫理習俗,又有真情實感,頗具人文色彩。
在迎新的路上,壹位幸運的男子舞著“斬妖刀”,胸前戴著“照妖鏡”,前面拖著壹棵三尺九寸長、帶著枝葉的杉樹,為新人“驅邪”,後面是新郎、轎子、迎親弟妹、迎娶弟妹、提著禮物和嫁妝。有些大戶人家除了彈八音還請來金獅,非常熱鬧壯觀。
當歡迎隊伍回到男子家中時,壹些人正在燃放鞭炮和接受禮物。壹番吹噓之後,新娘的大嫂領著新娘出了轎子,拿著九雙筷子和九個酒杯跨過圓圓的米篩,跳過火盆,才進了廳堂,意思是祝新人長命百歲,圓(完)美,家興旺。
婚禮上喜氣洋洋,迎賓如雲,送對聯,畫鏡子,發紅包,燃鞭炮等等。
婚宴開始,新郎新娘壹起祭拜祖先,祭拜天地,祭拜父母,祭拜長輩,新郎新娘被引導著向新娘介紹自己的身份。這叫拜婚,長輩都給紅包表示祝福作為回報。婚宴上,“宰相”安排壹男壹女邀請長輩和叔伯坐在餐桌上。婚宴看家庭經濟情況,16到20碗山珍海味。大多數人至少要做十二碗,其中魚丸、紅燒肉、豆腐、竹筍、花生缺壹不可,象征著團圓、富貴、生孫子。
經歷了三個朝代的婚姻,新婚夫婦帶著雞酒回父母家祭祖。客家人稱之為“三朝”,然後回家居住。
客家人雖然以前也有包辦婚姻,但是壹次結婚花了很多錢,也就是所謂的“結婚造房子,三年吃粥”。再加上“三從四德”“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舊倫理的約束,離婚很少發生。
離婚再婚,簡婚,壹般不邀八音,不坐轎子。坐轎子的是坐在兩個人擡的“袋子”裏,就是把有雙杠的竹椅綁在有蓋無杠的籠式轎子上。婚宴沒有壹定的規格。但是,離婚和再婚不受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