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在蜀,岷江早晚流”(唐代詩人吳的古意)。漢陽古鎮位於四川省青神縣城南20公裏處,是第壹代蜀王蠶叢的故鄉。岷江蜿蜒流過古鎮,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青神縣誌》記載:早在漢代,壹個姓楊的家族從外地遷到這裏。看到岷江淤泥多年堆積,形成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理想的居住之地,於是定居壩上,專事農耕養蠶繅絲。後來,許多沿水路遷徙的移民也在這裏定居,生活繁衍,逐漸形成了壹個村莊和壹個集鎮。漢陽壩就是這樣得名的。
漢陽古鎮是南方絲綢之路東線武池路的重要驛道,是著名的水上碼頭,“三縣九鄉”的物資集散地,也是著名的養蠶和手工繅絲產區。
“漢陽絲”以光澤亮麗、均勻光亮而享譽海內外,遠銷美國市場。漢陽絲綢市場曾與成都集群橋絲綢市場並列為川西南“兩大絲綢市場”。
民國時期,宋美齡於1938捐建漢陽場鎮繅絲廠,因漢陽絲光澤亮麗,光亮均勻,能織出“嘉定大綢”,而在1939新生活運動期間,宋美齡以婦女指導委員會的名義捐建蠶種場。
漢陽古鎮,位於樂山和成都之間,是通往成都、樂山、重慶乃至川外的水上交通咽喉。以前漢陽商賈雲集南北,是周邊十余個城鎮的物資集散地。人們把農副產品賣到成都等地,成都的絲綢、鹽通過這裏銷往全國各地。"
“壹條河,三個渡口,九個半山”。昔日,漢陽碼頭百船雲集,船夫的號角聲和纖夫的喊叫聲此起彼伏,竹筏船在江面上來回穿梭,在江面上留下壹道道浪花。黃昏時分,漢陽碼頭停靠的船筏連成壹串,長達千米。漢陽古鎮大街小巷燈籠高掛,賓客絡繹不絕...
街道兩旁的青磚房、戧墻、吊腳樓、石板街、木四合院,具有典型的西南民居建築特色。有100多處保存完好的建築,如賈鵬大院和吊腳樓。
漢陽古鎮歷史上曾三次毀於大火,但青磚成本太高,壹般人難以承受,所以現在仍以木屋最多,街上的房屋連接緊密,所以有高大美觀的堤岸圍墻。
漢陽古鎮由米市街、花棉街、嚴觀街、翻身街、半邊街、夏征街、鄭恒街、後正街八條街道組成,呈“井”字形,井中有水,取五行中水如火之意。
鎮上居民還建了壹座火神廟,供奉火神“祝融”,建於明初,道光五年重修。據說這裏保存著“漢陽三寶”(石碑、馬桑樹寺的柱子、明清壁畫)。同樣建於清朝光年間的北鬥寺與之緊鄰,佛道交融,小廟香火繚繞。
漢陽並不出名。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個古鎮。節假日和周末只有壹些零散的遊客。古鎮基本都是老人,泡茶館,擺龍門陣是他們的日常。最難得的是漢陽古鎮有兩種古老的手藝:壹種是打鐵,壹種是做秤。生意不好,下壹代放棄了繼承。
今年7月,壹家新的“坤隆昌”茶館在嚴觀街開張。每個周末都有文藝演出,主要是“金錢板”,曲目有《宋武打虎》、《三國演義》、《盲人算命》、《好四川》等,壓軸是川劇的“變臉”絕技。
漢陽是川菜“棒棒雞”的發源地。據說,起初,為了方便碼頭上的船夫和纖夫,將雞煮熟,用木棍打松,再拌上調料,使其具有麻辣、酸、甜、鮮、鹹、香的味道。有“漢陽雞配淡雅腐魚”的美譽。
到現在有很多特別的口味可以選擇,比如麻辣,五香,泡椒,藤椒,麻辣,鹹,醬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