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讀書人唯壹的出路就是成名,做個小官,老了回老家,平安送到祖墳。但是,科舉制度是殘酷的,連最常見的書院考試都是十科,更不用說難度更大的省考、公考、宮考了。有多少學者少年喪頭,榜上無名。多少文人墨客希望能像孟子壹樣發出“春風傲馬蹄疾,長安花盡壹日見”的傲人感嘆,卻只能發出“唐太宗果然早有預謀,英雄賺了個白頭”這樣的感嘆。
從高考壹開始,人就壹直落榜。我們不知道現在落榜的人是什麽心情。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人在努力學習了半輩子之後,都不會願意做壹個卑微的老師,被下面不成熟的男生問及能獲得什麽樣的功名時,都會臉紅。也不甘像孔乙己壹樣落魄,隨便吃壹碗花生米,喝壹杯酒,就能引來整個餐廳的攻擊。大部分學者會繼續參加考試,準備第二年、第三年甚至第四年的考試。甚至有的人壹直等到七十歲,五六十歲了還沒考上,只能感嘆“少年頭空悲涼”。
贏榜的人,不會承受這麽多年的努力。太快樂的人,甚至會像金範中舉裏的金範壹樣醜陋,會太快樂,甚至接近瘋狂。真的是浮世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