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免費算命 - 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北魏第壹謀士崔浩(上)

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北魏第壹謀士崔浩(上)

崔浩,北魏第壹神,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物之壹,是諸葛亮和王蒙絕對不甘示弱的。

簡而言之,天文、地理、歷史、政治、軍事、文化...什麽都知道,而且這個人長得又白又清秀,就像個女人壹樣,說話優雅而意味深長。歷史上如果要找壹個人來比較,也只有漢朝的張亮,就算是三國的周郎,也遠遠比不上。崔浩確實把自己和張亮相提並論,先後經歷了太祖拓跋珪、太宗拓跋思和世祖拓跋燾三個朝代,為北魏的繁榮立下了汗馬功勞。縱觀北魏崛起的歷史,他多次面臨重要選擇。每次,崔浩都以獨特的視角指出迷宮。只有這樣,北魏的航船才能最終駛向洛陽,融入中華民族浩瀚的湯潮。所以這個人對後世中國人做出了貢獻,值得所有中國人敬佩和崇拜。

看看這位絕世高手能做什麽。

在道武帝天興年間,崔浩擔任秘書和作家,拓跋珪因為擅長寫作而壹直在身邊。當時的拓跋珪非常嚴肅,稍有不對,朝臣就會責備他,於是大多逃跑躲藏。只有崔浩偽裝自己,很勤奮,有時他壹整天都不回家。拓跋珪知道了這件事,特意吩咐人給他熬粥喝。面對如此苛刻的君主,他壹點也不害怕,壹心撲在自己的工作上。可見此人極為正直,剛正不阿,絕對是孟子描述的儒者君子。

道武帝的繼承人拓跋珪,是明朝的元帝拓跋嗣。此人比拓跋珪更為儒雅好學,特別喜愛殷和蜀。他經常聽崔浩的易經和洪範的五行學說,還讓崔浩占蔔和解釋天文學。崔浩正好借此機會大顯身手,在對天人研究貧乏的同時,推斷事物的演變,大部分都應驗了,從壹個書生成為大神。拓跋思對崔浩近乎迷信。他應該在做決定之前和他討論所有的軍事事務。

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北魏發生大饑荒。當時有官員和親戚建議遷都河北葉城,也就是現在邯鄲東南的臨漳縣。這樣,北魏第壹次面臨國運的選擇:是留在北方草原,還是遷入東部平原。

崔浩和另壹位官員周濂勸道:“如果國家遷都鄴城,或許可以解燃眉之急,但並不是長久之計,因為東方大多數人認為我國處於遼闊的草原,牛羊等牲畜不計其數,所以稱之為群牛。如果我們往南走,我們的人數和財產就會暴露。而且,人民流亡在外,肯定是抑郁的。周圍的敵人聽說了,肯定會鄙視我們。屈蓋、柔然等蠻族也將相繼被殺,我們的首都雲和平城將危在旦夕。到時候我們東線部隊在衡山和代州會隔著幾千裏的險路,要幫助他們會很困難。所以,還是留在北方比較好。假設東方有變故,我們就騎馬南下,炫耀我們的威懾力。沒有人知道我們的細節,必須讓人民信服。這是國家控制中國的長期策略。”拓跋思聽後,深感有理。他還問崔浩:“到明年秋天才成熟怎麽辦?”崔浩等人回答說:“我們可以先安排山東三州的窮人分食。如果不行,那就另辟蹊徑。”拓跋思聽了兩人的建議,在山東三州安置貧民,並把三州的糧食儲備分出來安置。結果,來年,他遇到了壹個成熟的年份。

第壹次國家災難被崔浩等人如此巧妙地解決了,這被認為是地理危機,其次是天文學危機。

西秦姚興去世前壹年,北魏負責天文歷法的太史令說:“彗星壹夜之間突然消失了。不知在何處,國家恐陷盛傳之禍。”火星,因為它的紅色,在古代象征著戰爭的篝火和死亡的鮮血。拓跋思聽後非常吃驚,於是把十幾個博學的學者和歷史學家召集在壹起求證究竟是怎麽回事。崔浩根據古代天文歷法進行了壹番推理,得出的結論是:他是被迷惑進了秦國,也就是姚興占領的鹹陽。換句話說,姚興遇到了麻煩。當時所有的人都變色了,說,天上的星星都丟了,凡人怎麽知道自己去了哪裏,怎麽能胡說八道。崔浩只是笑了笑。80多天後,鶯鶯真的出現在了秦國的土地上,秦國的土地也確實遭受了嚴重的幹旱。希迪和昆明池的水幹涸了,然後各種謠言出現了。第二年,姚興病死,兩個兒子起了沖突。三年後,終於被劉裕的北伐軍消滅。這下眾人都嘆服了,承認崔浩的學識淵博,絕不是他們所能企及的。

這是大神出道的第二招。有招就準,專治各種不服。

繼地理和天文之後,輪到軍事了。這壹次,北魏政權迎來了壹個超級強敵——劉裕,虎口吞萬裏。

此時,姚興已經病逝,姚宏繼位。東晉時在南方叱咤風雲的人物劉裕,不免感到孤獨。發動伐秦戰爭,要求從黃河下遊逆流而上,西入鹹陽。這時北魏朝廷發生了爭吵,官員們紛紛議論:“函谷關據說是天下之危。即使壹個人在戰鬥,也很難讓所有人都進入。劉裕的船步兵如何能進?”假設我們切斷後路,他們不說進攻,就算想撤退。但是,如果他們想去北邊的河岸,那就很容易了。也許他們只是威脅要攻擊姚紅,但真正的目的很難猜測。現在,如果他們借給他們水道,他們將放縱他們的目的。這肯定是不可接受的。他們應該派兵防守黃河水道,阻止他們西進。“拓跋思似乎有道理,想聽聽這些建議。崔浩說,“這不是上策。當年,東晉司馬秀芝等人壹直騷擾荊州。劉裕早已咬牙切齒,恨之入骨。現在姚興死了,兒子也不行了,劉裕要趁亂討伐。我想他們的意思是入關。這些強硬而殘忍的人往往忽略了後患。如果我們在西面堵住他們的去路,他們肯定會上岸在北面攻擊我們,所以姚紅沒事,但是我們面對的是強敵。現在柔然不斷入侵,百姓缺糧。如果我們出兵攔截南方人,北方的柔然必然會進攻,如果我們救援北方,東方各州又會有危險。所以不如借水路給他們,縱容劉裕西進,然後再派兵堵住他們的東進之路。這就是邊莊做的壹舉兩得的事情。假設劉玉生贏了,他會感激我們占了道的便宜。假設姚紅贏了,我們也會救鄰居。就算劉裕得到關中,也不可能守得那麽遠,最終還是歸我們所有。所以現在,我們不用努力,只需隔山觀虎鬥,看其成敗。這是上策。"

崔浩的分析如此透徹,以至於他的大臣們還是不聽。他們認為如果劉裕進入關中,北伐北魏,姚洪的軍隊不會幫忙,於是劉裕提高嗓門向西,實際上是北伐北魏。拓跋嗣驚嘆於崔浩的天文地理才能,卻不相信崔浩的軍事才能,於是聽從大臣們的意見,派司徒孫昌宋領兵攻打西漢武帝的水軍。也就是說,他要去見那個時代的軍神——宋武帝。

讓我們別管他這個決定有多愚蠢。這場戰役最大的意義就是讓後人有機會看到當時最強大的“六鎮軍”的前身北魏鐵騎與江南最強大的北府兵之間的正面較量。

戰爭大致是這樣進行的:公元417年,劉裕的水師沿著黃河壹路西行,北魏的騎兵沿著北岸壹路追擊騷擾。壹旦南軍的追蹤者落入水中,立即被北軍擊斃。就這樣,雙方終於迎來了戰鬥的時刻。劉裕的船隊先在壹處平坦的河岸登陸,700名士兵駕駛並控制100輛戰車。在岸上組成“月陣”,圓弧朝外,盾牌環繞,直到兩端的水被封住,然後2000名士兵帶著結實的弓箭進入“月陣”的中央。

壹開始北軍不理解,也不知道南軍在幹什麽。然後它反應過來,發動了壹場風暴。邦聯軍隊原本弓箭就很弱,引誘聯邦軍隊進攻。北方軍確實被南方軍欺騙了,三萬大軍蜂擁而至,想要壹舉吃掉南方軍。這時,南軍的強弩開始發力,箭如飛蝗。北軍大量中箭倒下,但這激起了北軍的士氣,死戰戰車。

接下來的戰爭很重要,但是《紫同治劍》的介紹卻很抽象。據說主將朱超世把他的長臂斷成三四段,然後用錘子錘打。這似乎有點難以理解。猜測有兩種可能:壹種是用強弩射斷臂,用錘子移動弩機構;不過,後壹種可能性似乎大壹點。北軍已攻陣,擠在戰車前,壹時擠不進去。這時南軍從盾孔裏捅出壹根斷針,後人用鐵錘砸,這樣壹根斷針就能貫穿幾支北軍——戰爭場面慘不忍睹,北軍像糖葫蘆壹樣串在壹起。根據歷史記載,壹般都是這樣。反正南軍只派了不到三千人,強大的北魏鐵騎被串成了糖葫蘆,北魏大敗。

事實證明,劉裕時期的北府兵絕對天下無敵,拓跋思亦深信自己輸了,只後悔沒有聽從崔浩的建議。這樣,除了天文和地理,崔浩在軍事上和敵人壹樣不可預測。

但是壹場戰爭說明不了什麽。馬上就會有人考驗崔浩軍神的素質。那就是東晉統帥王毅。他建議拓跋思出兵切斷劉裕的東進退路。這讓拓跋思心壹動。但是,有了前車之鑒,他再也不敢奢望什麽了。他問崔浩:“劉裕已經到了潼關。他能攻下官麽?”崔浩回答說:“當年,姚興有個好名字,但不實用。現在他的兒子姚宏有病,早就是漢奸了。劉裕乘人之危,英勇無畏。壹定能征服。”

拓跋思又問:“劉裕和慕容垂誰的軍事能力更強?”這是壹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南北朝兩個戰神誰更厲害?作為北魏的統帥,拓跋思也很感興趣。崔浩回答說劉裕贏了,拓跋思問為什麽。崔浩說:“慕容垂繼承了他父親、祖先和其他世代的資本,生來就有貴族身份。類似的人陸續來投,稍加努力,他就能建功立業。但劉裕出身貧寒,沒有壹寸土地本錢,沒有壹兵壹卒服從命令,卻能在北方消滅桓玄,活捉慕容超,在南方消滅魯迅和孫恩。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劉玉榮能平定並歸還姚秦,他將篡奪司馬師的東晉政權。只不過秦地與異國雜居,風俗不同,人情難改。如果妳想用涇陽等南方地方的風化來治理三秦之地,那就像想飛沒有翅膀,想走沒有腳壹樣。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妳派人留下來,那只是資助敵人。因此,只要我們加強軍事訓練,休養生息,壹旦他們回來,秦將成為我們的所有人,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控制和守衛它。”拓跋思又問:“劉裕已入關,不能進也不能退。若我派精銳部隊南下攻彭城、壽春,劉裕如何自立?”崔浩說:“現在西北還有兩個強大的敵人沒有消滅。陛下不能親自率軍出征。我國雖然軍事力量強大,卻沒有像韓琦、白起這樣的名將。雖然司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但他不是劉裕的敵人。我想我們應該等等。不要太晚了。”

崔浩對時事的分析有多準確?

後來的實際情況是:姚琴面對劉裕,基本沒有還手之力,很快被淘汰;劉裕占領關中後,沒等屁股坐熱就迅速回到史建康,篡奪了司馬氏的東晉政權,建立了劉宋王朝。劉裕離開長安後,任命幼子劉壹禎、王鎮惡、沈天之等將領留守,不久被北方的赫連勃勃擊敗。四萬大軍疲憊不堪——這是奇跡,絕對比瞎子算命更準。

拓跋思聽完崔浩的上述分析,笑著說:“看來艾青已經分析透徹了。”崔浩說:“我私下分析了近代以來的人物,不敢告訴皇上王蒙治國,是苻堅的管仲;慕容柯輔佐少爺,是慕容永的霍光;劉裕平定了叛亂,那就是司馬德宗的曹操。拓跋思問:“艾青對先帝來說是個什麽樣的人?“這就開門見山了,那麽妳的崔浩是本王朝的第壹個皇帝嗎?崔浩不敢誇口,只能低聲下氣地說:“太祖用漠北壹個淳樸的人,進入南方中土大地,移風易俗,與四海融合,可以與伏羲神農相提並論。我怎麽能依靠他的名氣呢?”拓跋思又問,“那屈丐呢?“這個屈丐在《魏書》裏還有壹個稱謂:“屈鬼”,指的是匈奴首領赫連勃勃(劉之子),在通宛城建立夏國。拓跋思大加鄙視他這個人,把他的名字改成了“屈丐”“屈鬼”,意思是卑微無恥。崔浩曰:“屈蓋家國滅後,壹人寄信於人,被姚興封侯。他不是想壯大自己,報仇雪恨,而是與柔然為敵,背叛了姚興。他真的是壹個小人,沒有策略,殘忍,最終會被別人滅了。”拓跋思聽了非常高興。他和崔浩聊到深夜,給了崔浩十瓶酒和壹兩精鹽。他說:“我聽見了妳的話,就像這鹽和酒。"

在泰國三年,壹顆彗星劃過天空,現在又出事了。古人總是忌諱彗星,認為它們是掃帚星——災難的象征。拓跋思隨後召集所有儒生和方士,詢問災難會降臨到哪個國家。誰知道有了熒光星的經驗,這下大家也省事了,都推選崔浩來回答。崔浩不再客氣。壹番辯解之後,他直奔主題,認為《漢書》曾經記載,王莽篡位之前有彗星出入,與現在的情況壹模壹樣。應該是劉裕將要篡奪東晉的標誌。沒有人能反駁崔浩的觀點。

泰昌五年,劉裕果然廢了它的主子司馬文德,取而代之,建立了劉宋王朝。當時拓跋思正在東南方的鹵池裏打鳥。他聽說後,立即召見崔浩說:“艾青前些年說的話果然應驗了。今天我終於相信了天堂。”

沒辦法,上帝再神聖不過了!

據《魏書》記載,當時朝廷的大部分相關詔書和書信都由崔浩保管。但崔浩不喜歡寫文章,而是潛心研究國體國法和典籍,編纂記錄各種社會秩序,似乎有法家的傳統,所以不喜歡老莊的手法,認為都是虛無縹緲,不符合人情。這裏有壹個伏筆:拓跋思時的崔浩不認同道教,自然他也不認同道教。為什麽他到了拓跋燾卻推崇寇的道教?

為以後留下這個伏筆。

拓跋思總有頭暈多夢的毛病。用今天的話說,他有點坐立不安,於是派太監私下去問崔浩:“我患這種病已經很多年了,什麽治療都沒有用。我害怕會突然發生什麽事。現在兒子還小,怎麽辦?並為我設想我的未來計劃。”崔浩首先安慰拓跋思道:“陛下只是年輕有為,國家只是欣欣向榮。只要施以道德政策,消災消災,龍身自然會復原。如果妳真的要我說什麽,那我就胡說八道。自從我們的族群龍興以來,我們就沒有關註過儲君的建立,所以在妳登基之初(因為妳沒有經歷過在儲君的訓練過程),妳的國家就已經相當危險了。所以還是要趁早設立東宮,選擇那些陛下平時倚重的忠臣賢臣作為太子的老師,選擇那些陛下看重的忠臣作為太子的座上賓和朋友。太子是宰相,出門就要指揮三軍,監督國家,照顧軍隊。這樣陛下就可以遊手好閑,醒腦養心,吃藥治病了。將來妳萬歲,國家就有現成的國君,百姓就都安心了。太子想生長子,這也是歷代大禮。現在皇長子陶各方面表現都很好。他若能登上儲君之位,將是天下之福。”

拓跋思聽了崔浩的建議,於是讓崔浩詔告太廟,任命拓跋濤為儲君,在正殿聽政。司徒宋、金、北新公安為副將,、邱為右將,散騎在馬上。拓跋思曾在西宮避難,經常悄悄刺探情況,聽拓跋濤現場決策。拓跋思聽後非常高興,對左右朝臣說:“有了這六個人的協助,妳我就可以環遊世界,贏得天下了。”王子們不時來玩神秘。拓跋思道:“這不是我所知道的。這應該取決於妳的國家。”

看得出來,拓跋思擺脫了壹個沈重的負擔。很少有對皇帝寶座這麽反感的。很像後來的唐高宗·李治,他也患有頭痛和頭暈。他只能認命於武則天皇後的寶座,甚至壹度想讓給武則天。可想而知被拒絕到什麽程度。看來皇帝的位置不容易坐,必須要有好身材。

縱觀拓跋思繼,其實都是按照崔浩凱的藥方。在拓跋斯眼中,崔浩“善於天人相會”,無所不知,無所不知,幾乎不可思議。

沒有後顧之憂,拓跋思決定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試壹試。這時候正巧南朝威武的劉裕去世了。拓跋思思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決定遠征南方,但遭到崔浩的反對。銳意進取的拓跋思有點生氣,問崔浩:“為什麽姚興壹死,劉裕就滅了他的國,現在劉裕死了,我卻不能討伐?”這是運用崔浩的邏輯思維,顛倒了責任。崔浩回答說:“當時姚興死的時候,情況和今天不壹樣。兩個兒子在打仗,兄弟在打仗,劉裕可以趁機討伐。”拓跋思非常生氣。他不聽的話,派去南方。他在監軍面前商議說:“妳是先攻城還是先掠地?”金認為應該先攻城,則認為:“南方人善於守城。如果他們首先進攻這座城市,如果他們失敗了,他們的士氣就會受到打擊。不如先劫掠土地,派人壹路守商,讓滑臺和虎牢困在我們北面。他們走投無路的時候,就必須沿河東走,否則就成了我們甕中之鱉。”

但北魏的領軍人物認為應該攻城,於是金渡過黃河,率先攻打滑臺。這個西晉是北魏的大俠。他在正面作戰時戰無不勝,但攻城不是他的強項。經過長時間的滑行攻擊,他未能取勝,只能請求增援。拓跋思大怒,親自出馬南巡帥軍,崔浩作為主謀隨行。

當長途汽車回來時,崔浩跟隨拓跋思至西河和太原,站在高高的平臺上俯瞰山川。當時他還挺感慨的,就和同事們聊起了各地的得失和朝代的是非。天師寇每次都與交流,聽他談古論今之弊,常常徹夜不眠而不倦,不禁贊嘆說:“這些話太有道理了,但今天的人大多重眼前而忽視長遠,所以不能認真考察。我長期深居簡出,不理會世俗之事,因緣際會被賜予了“神奇配方”。現在聽了妳的話,我受益匪淺。但我對古代思想了解太少,遇到事情難免迷茫。希望妳能為歷代君王寫壹個治理模式,列出要旨。”崔浩後來寫了20多本書,講述了這些年來發生巨大變化的人們的故事。

拓跋思死,拓跋濤繼位。

這是崔浩的前半生。從拓跋珪到拓跋思,崔浩從壹個腳踏實地的秘書和作家演變為壹個無所不知的偉大人物。他的才華從天文地理擴展到軍事判斷,推理準確。

就這樣,在他的幫助下,北魏的拓跋家有效地度過了最初的饑荒,正確地面對了東晉與西方的堯秦之爭,避開了軍隊的武帝的風頭,甚至確立了太子候選人,樹立了朝廷輔政的格局,保證了政權的平穩過渡,為拓跋家後半段的軍事戰役奠定了絕好的局面。

同時,崔浩也不失時機地扶持道教,推動道教成為北魏的國教,為我們今天看到這座懸空寺奠定了政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