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黃淮流域水患饑荒頻發,民族矛盾激化,紅巾軍起義爆發。元政府殘酷鎮壓,激戰十余年。淮北、山東、河北、河南等地的人被殺10起,原本繁華的地方變得道路不通,冷清壹片。明初“靖南之戰”的拉鋸戰更是雪上加霜,很多地方都冷清了。
與中原周邊省份不同的是,山西作為元朝政府統治下的中部腹地,沒有天災人禍,風調雨順,經濟繁榮,使得這裏人口繁盛。再加上大量流民定居,山西尤其是晉南成為人口密集區。為了發展經濟,鞏固政權,明初洪武至永樂十五年間,明政府組織實施了長達五十余年的八次大規模移民活動。
這裏曾經有壹座寺廟——廣濟寺,始建於唐代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寺廟規模宏大,殿堂雄偉,僧人雲集,香客絡繹不絕。寺廟旁邊有壹棵“幾畝樹蔭環繞的樹”,汾河灘上的老人在樹上築巢,十分壯觀。樹下,車馬大道交叉,四面八方行人絡繹不絕,是交通要沖。由於洪洞地處人口稠密的中心地帶,地勢開闊,四通八達,便於集中移民,明政府在廣濟寺設局專管移民事務,大槐樹下成為移民聚集地。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東、北京、江蘇、安徽、湖北、湖南,也有少數遷往陜北、陜西、甘肅、寧夏。這些移民後來遷移到雲南、四川、貴州、新疆、東北等地,在如此長的時間裏,壹方的人民有組織、大規模地分散在各地,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當時,正是在這裏,移民們接受了“趙趙傳子”後開始了他們的征途。離開的時候,移民們把回憶變成了回憶,頻頻回首。最後,他們只看到了大槐樹和老人窩,這成了移民們告別故土的象征。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已經記不清他們到底是從何村搬來的,但那棵大槐樹卻深深紮根在幾代人的心中。
據說當年移民時,為了防止逃跑,每壹個官兵都登記壹個,他們要求移民者脫鞋,在小腳趾上割壹刀作為標誌。因此,直到今天,所有胡愛香移民後裔腳上的小腳趾甲都是兩瓣的。“莫道元無考證,私賬最真。”“所以,老傳說講奇聞軼事,問妳如何指果?”有興趣的話,不妨自己查壹下。
遷徙時,官兵們經常采用反捆綁的形式,防止途中有人逃跑,然後用長繩連接起來,護送上路。因為路途遙遠,時間久遠,背著手已經成為壹種習慣,大部分移民還是喜歡背著手走路,他們的後代也沿襲著工廠的習慣。
還有,常用的“界首”壹詞來自移民。據說在長途跋涉中,人們需要方便時,要向官兵報告:“先生,請解手,我要尿尿。”次數越多,語言越簡單。只要說壹句“先生,我就此打住”,雙方都會明白是什麽意思。從此,界首成了壹個有特定含義的名詞。移民遷入新居後,在新居前種下槐樹,紀念鄉愁。有些移民以原籍命名村落,如京郊的趙成營、周浦營、長子營、洪通營等,說明了他們當年的遷徙地點。許多流傳至今的家譜銘文也記錄了遷徙的過程。這些都是當年移民背井離鄉的歷史見證。碑亭建於1911年,由村民景大器所養。亭子的位置是古槐樹的生長地。亭子雖不長,但雕梁畫棟,飛檐鬥拱,精致玲瓏。亭內豎立著壹座高3.5米、寬80多厘米的青石碑。碑上刻有“紀念”二字,碑上刻有“古槐樹”五個大字,碑上還刻有描述搬遷的碑文。碑亭後面的石井府古樸典雅。它是金代的作品,是原廣濟寺的遺跡,也是當年百姓搬遷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報道稱,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命令盧永祥等兵從三鎮進攻陜革命軍。無論他們走到哪裏,他們都大肆搶劫。只是到了洪洞,軍士下了馬,對著古槐鞠了壹躬,他們不肯離去,洪洞百姓的生命財產卻保全了。這個傳說也讓洪洞人引以為豪,從而留下了記錄。亭子右側三棟為茶室,供尋根遊客休憩品茶,門楣上鐫刻“飲水思源”四個大字。妳不妨坐在這裏喝杯茶,反思壹下古老的愛情。這座四柱三門的仿古牌樓,是與碑亭、茶室同時修建的。其兩側條幅刻有“壹樹之譽”、“壹群人之蔭”,條幅兩側對聯為“茶可飲,綠、乳、香、通;亭臺可溯樓,青蝗知鄉愁。”“劉來到淮上,在這裏應該有壹種出境的感覺;水源是木本的,我今天還想著家鄉。”是的,600年來,古槐樹下的移民後裔遍布全國,甚至海外。如今,從萬裏遠道而來尋根祭祖的胡愛香後裔絡繹不絕。祖屋裏貼著壹張《古槐後裔姓氏表》,桌上有收集整理的450個姓氏,供尋根者查詢。當時在大槐樹下流淚。今天,顧淮前聚了。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國槐將永遠與海內外同胞心連心,心心相印。
根據《明史》、《明史》等正史、筆記和史料的記載,超越日本人的知識記載,以及筆者收集和查閱的族譜、碑刻、書信和槐樹祖園留言簿的不完全統計,明代洪洞有***812個移民姓氏,有***18個移民。其中:河南106個縣(市),京津冀129個縣(市),山東92個縣(市),江蘇、安徽、湖北、湖南62個縣(市),陜西、甘肅、寧夏51個縣(市),山西34個縣(市)。
1.明代河南槐樹移民的分布
河南省,簡稱豫,位於黃河中下遊和中國中部,素有“中原”、“中州”之稱。隸屬河南江北中書省,轄8州,1直隸州,11下屬州,96縣。
河南省的移民分布主要在黃河流域和淮河流域,這與元末兩河流域的水患和農民起義的戰場相吻合。據筆者對河南的家旅、地方誌和收集的書信資料的不完全統計,河南省有106個縣(市)明代洪洞國槐移民主要分布在:鄭州、滎陽、開封、平頂山、洛陽、焦作、鶴壁、祁縣、尉氏、新鄭、登封、蘭考、中牟、新密、珙縣、新鄉、衛輝、封丘、獲嘉、溫縣、濟源。林州、商丘、永城、睢縣、寧陵、全敏、周口、商水、扶溝、西華、太康、鄲城、襄城、許昌、漯河、鄢陵、鹽城、襄城、魯山、長葛、臨潁、葉縣、寶豐、陜西、蔚縣。西峽、三門峽、義馬、玉瑾、汝州、汝陽、欒川、靈寶、澠池、偃師、宜川、益陽、洛寧、盧氏、新安、祁縣、嵩縣、佳縣、舞陽。
2.明代山東槐樹移民的分布
山西洪洞國槐移民最初主要分布在魯西北地區,主要是元末明初山東戰亂和黃河水患在魯西北和魯西南地區,但經過明初的再次移民,移民分布在山東大部分地區。據筆者對山東家譜、碑刻、地方誌及收集的書信資料的不完全統計,山東省明代洪洞國槐移民主要分布在92個縣(市):濟南、歷城、章丘、長清、青島、膠南、交縣、即墨、淄博、棗莊、藤縣、德州、寧晉、商河、濟陽、禹城、夏津、陵縣、齊河、武城、廣饒、賓縣。棲霞、葉縣、榮成、萊西、招遠、黃縣、臨沂、沂水、日照、平邑、沂源、沂南、莒縣、莒南、費縣、泰安、萊蕪、新汶、肥城、平陰、寧陽、東平、濟寧、兗州、魚臺、嘉祥、汶上。
三。明代京津冀地區槐樹移民的分布。
北京,簡稱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和直轄市,位於華北平原北端,是東北和華北的樞紐。金時正式建都。
京津冀明代洪洞國槐移民分布在129個縣(市)。主要有:北京、昌平、延慶、懷柔、密雲、平谷、通縣、大興、房山、天津、靜海、武清、寶坻、寧河、薊縣、石家莊、唐山、靈壽、束鹿、錦州、趙縣、井陘、獲鹿、新樂、正定。玉田、樂亭、灤縣、豐南、安次、三河、八縣、固安、大城、秦皇島、胡安、蛟河、肅寧、文安、永清、保定、淶水、富平、唐縣、徐水、萊文、滄州、青縣、海興、任丘、武義。阜城、涇縣、棗強、莘縣、武強、邯鄲、永年、衢州、威縣、成安、大名、歙縣、廣平、臨漳、磁縣、武安、邢臺、柏鄉、隆堯、南宮、巨鹿、沙河、臨城、新河、清河、廣宗、內丘。
4.明代安徽、江蘇、湖北、湖南的槐樹移民分布。
根據筆者收集到的家旅、碑刻、書信等資料,據整體統計,安徽、江蘇、湖北、湖南的明代洪洞槐樹移民分布在62個縣(市)。主要:合肥、馬鞍山、長豐、蚌埠、六安、明光、定遠、淮北、安慶、銅陵、宿州、碭山、蕭縣、靈璧、懷遠、滁州、鳳陽、和縣、涇縣、壽縣、博縣、蒙城、利辛、遂寧、阜南、南京。
5.明代陜甘寧地區槐樹移民的分布。
陜甘移民分布在關中地區,寶雞地區和鄰近的山西地區較多,其中有相當壹部分是從山東、河南間接移民過來的。據地方誌、族譜、碑刻、書信不完全統計,陜甘寧共移民51個縣(市)。主要分布在Xi安、銅川、寶雞、岐山、武功、眉縣、三原、戶縣、蒲城、韓城、大理、合陽、白水、澄城、銀川、青銅峽、石嘴山、麟遊、蘭州、甘谷、天水、張掖、鎮遠、扶風、賓縣、米源。
6.明代山西北部、晉中、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國槐移民的分布。
山西34個縣(市),內蒙古8個縣(市),遼寧11個縣(市),吉林3個縣(市),黑龍江3個縣(市),廣西1個縣。其分布為:太原、五臺、平定、壽陽、代縣、交城、祁縣、陽城、靈石、平遙、清徐、忻州、大同、渾源、應縣、朔州、榆次、太谷、介休、陽曲、陽泉、定襄、榆社、原平、平陸、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