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敬大師:如何在生活、工作和待人接物中修行?
1這個社會,我們要想到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自己的本分;以自己的標準,處處為別人著想。比如我們做生意,自己做生意,壹定要想盡辦法,處處為客戶著想。我們賣的東西必須是正品,不會讓別人上當。買賣東西要謹慎,對得起人,對得起社會,對社會做貢獻。能造福大眾,這就是菩薩,這個商人就是菩薩商人。我們工作,這些產品必須是正品,我們決定不偷工減料。這是菩薩工作者。即使是家庭主婦,也要盡最大努力照顧好家裏的老幼,才能身心安定。這就是菩薩主婦。我們待人接物,做每壹件事,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有壹顆清凈的心。這是菩薩的因緣。外觀和其他人的壹樣,裏面幹幹凈凈壹塵不染。這叫功夫。這樣講,我們真正的修行人是不是壹直板著臉?那不是真的,那是錯的。所以外面要隨緣,要隨緣眾生,裏面要不動。我們很高興看到別人在外面開心。恭喜別人。我們自己的心是純潔的,所以佛法在外面是和諧的。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妳可以偶爾發脾氣,生氣。很表面,但不在裏面,裏面很幹凈。所以說實話,學佛的人應該上臺表演。我們的表演是基於劇本,而不是我們自己,我們根本沒有。就像在舞臺上,叫妳笑,妳就得笑;如果我叫妳哭,妳就哭吧。我心裏真的沒有頭,沒有哭,也沒有笑。普通人的煩惱在哪裏?他在外面笑,他在裏面笑;外面哭,裏面哭,這不好,這太可怕了。所以外表和大家壹樣,開心快樂,內心幹凈壹塵不染。這叫功夫,功夫就是幹這個的。絕對不是我內心不動,外表不動,就變得木訥了。這樣妳當然得到利益,佛教可能從此成為障礙。別人看的時候,佛是學不會的。學佛的時候,就像他壹樣,像木頭人壹樣,壹切眾生都斷絕了學佛。實踐在哪裏?在生活中實踐,在工作中實踐,在待人接物中實踐。問題是妳會不會從《地藏菩薩本願》這本書裏,認真記錄諸佛菩薩的真誠、清凈、平等、慈悲,這本書表現的是“發自內心的慈悲、善良”。我們看到這個愛好是需要學習的。如果我們要這個愛好,妳就要培養真誠、純潔、平等、慈悲。連世界上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沒有良苦用心,哪裏能拍出好照片?但是我們看世界上的人,世界上有些人是善良的,是美好的;但妳仔細看,他美,他不好,他不真。“真善美智慧”這四個字,對於佛菩薩的愛人來說,已經足夠了。世界上有些人非常友好。他很漂亮,但他真的很善良,很聰明。所以,我們經常看到那種人。古人常說“自古紅顏薄命”,結局並不好。四個他有壹個,缺三個。他哪裏來的這種美?他是有原因的。美是用慈悲培養出來的,他很慈悲。他做更多的慈善,幫助所有受苦的人。他做的不妥當,也不是真的做。妳為什麽這麽做?好名好利,他不是故意的。做這些事,社會上有多少人奉承他,有多少人佩服他,有多少人為此佩服他;如果沒人誇他,他就不幹了。所以他不真誠,他不純潔,他不平等,他得到的回報只有美,沒有真正的智慧,沒有真正的祝福;就算有福氣,也是曇花壹現。這件事,妳可以從很多電影明星身上看到,妳可以觀察到,這些都在我們的現實中。這些道理和方法,我們是從佛教這本書裏學的,也是從課堂上學的。我們應該在生活中貫徹這些方法。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觸的人和事都是表面的,用心的人會在生活中成就大智慧和大清凈。實踐在哪裏?在生活中實踐,在工作中實踐,在為人處事中實踐。問題是妳是否會努力工作。不僅相隨心變,體質也隨心變。如果憲法不隨人意而改變,為什麽袁了凡先生得到了延長生命的獎賞?他的壽命只有53歲,可以活到70多歲。這個壽命是怎麽變化的?我的心在轉動。我這輩子也把自己呈現給了妳,我這輩子也變了。如果我沒有遇到佛教,沒有按照我的人生去生活,有多少人會給我算命,我也不會活到45歲,早就不在了。我不如範先生,但範先生還活了53歲,我的壽命只有45歲。好消息更糟糕,遠非如此。以前我大概在生活中培養了壹點智慧,但是培養了智慧而不是福報,所以沒有什麽福報,生活很辛苦。幸運的是,我有這個機會遇到了佛教,我註定要遇到幾個好知識,好老師。我們願意學習,相信老師的教導,並遵循他們。這個結果之前是有獎勵的。所以我對老師的好不是壹般人能比的,壹般人也沒有。不深深的虧欠別人,怎麽感恩?如果妳債臺高築,如果妳遵循教義,得到真正的利益,妳就會心存感激。和老師接觸的人很多,比如老師的學生,李老師的學生,張嘉老師的學生。經過多年的密切接觸,他們不能真正受益於老師。沒有特別的指導,老師們平等地教學。問題是妳願不願意學,願意學就會受益;如果妳拒絕學習,只是聽,妳不會得到任何好處。所以真的有用,能信,能懂,能做,能被證明。如果妳信了,或者不明白,信了,明白了,妳拒絕去做,妳得不到利益和好處,妳對老師的感激之情也就單薄了。只有妳真正去追求,妳才真正得到了利益,妳對老師的好,才被人知道,被人理解。感恩的想法油然而生。所以表格法很重要。俗世的法就是法,法丟了就叫俗世法。其實世間的佛法,佛法,都只是和粉絲之間的壹種冰釋前嫌的感覺。老法師回答:放下佛法,就是分別和堅持。妳得把這個放下。妳想做點什麽嗎?要做的事情。不做點什麽,就是對家人的不負責任。這不是佛教。佛法是不是圓滿的方法,妳要知道真相。事情應該是完美的,理性的決定,不妄想,不分離,不執著。妳的家庭是世界上第壹個幸福的家庭,這讓每個人都羨慕妳。這叫佛法。絕對不行,不分家庭老少,妳就出家吧。沒有這個道理,佛經裏也沒有這個說法。妳出家,ok,妳出家,家裏老少都有人照顧。妳有這個條件,但妳沒有這個條件,所以不能。佛教是以孝道為基礎的,不能因為不尊重父母長輩而入佛。那是什麽?那是自私和逃避現實。這是不可接受的。佛教對世間法並不壞,佛教對世間法也是離不開的。世間法,覺之即佛法,失之即所謂世間法。世間的佛法和佛法,其實都是覺性和迷性。感覺和迷戀不壹定在出家與否,和這個無關。出家不如在家,家裏很多人有感覺但不著迷,超越出家。總的來說,最簡單的說,有覺悟的人,沒有煩惱,沒有貪婪,沒有懶惰,沒有自私。我常說,沒有控制人和物的想法,沒有占有人和物的想法。他的想法是什麽?犧牲奉獻,為了別人放棄自己,為了家裏的大眾放棄自己,為了社會的大眾放棄自己。這個人受歡迎,受人尊敬。釋迦牟尼佛雖然出家了,卻是為大眾服務的。他的工作是教書。他非常認真和勤奮。他和大家壹起上課,每天八小時,沒有間斷,沒有休息,長達四十九年。這是他給我們看的。妳在社會上從事哪個行業都要認真負責,做好自己的工作,為大眾做貢獻。這就是佛教。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南方沒有阿彌陀佛!南方沒有阿彌陀佛!N ā mā mí tuó fó Hui戴願以此功德莊嚴報佛凈土。有知識就學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