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頭圍建於明代,地處黃坡、龍頭、甘棠、南三、赤焰松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處於廣州灣、雷州、徐聞、海南之間的吳川、電白萊要道上。1976之前,石門大橋還沒建成的時候,雷州、徐聞、海南去省會廣州、珠三角。在湛江,清代的坡頭集市、黃坡集市、麻章集市都很有名。手工藝品和小商品比較發達。法國殖民者入侵廣州灣時,在坡頭尾修建了當時的最高行政機構——公使堂,還有壹所培養殖民行政人員的法中學堂。可見當時坡頭尾的地理位置之重要。坡頭自古屬吳川管轄,民俗、文化、商業與吳川壹脈相承,重文重商意識濃厚。
殖民時期,出現了許愛周、陳楚材、梁軍等富商。舊時代僅廣州灣三民路和東堤路就占據了半壁江山。他們還壟斷了廣州灣的航運業。
民國初年,法國統治者在坡頭設立郵局。20世紀二三十年代,坡頭有壹個私人客運站,有四輛燒炭的客車,從魯美開往東瀛(赤焰松)。當時有許多油行、酒樓、旅社、商店、煙店、賭場、當鋪,工商業繁榮。此後,也出現了地方商會。在第147屆博覽會期間,來自黃坡、龍頭、甘棠、南傘和赤焰松的村民被吸引到博覽會參觀。甚至吸引了化州、廉江等地的客商前來交易貨物。商品主要有鹽、五谷、三畜、六畜。土特產、日用品,甚至走私的洋紗、洋布、西藥、消防水、鎢砂等。賣藥的,算命的,唱戲的,雜耍的,江湖上其他人什麽樣的都有。水果、小吃、糖水、粥攤壹應俱全,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1936年3月,法國殖民統治者在坡頭強行推行“強制公共服務法”,引起坡頭人民的強烈反對。坡頭3萬多人舉行示威遊行,要求法國執政當局撤銷這壹惡法。統治者向示威者開槍並鎮壓他們。坡頭人民忍無可忍,奮起反抗,包圍了法國軍營,襲擊了公共辦公樓,收繳槍支,展開了長達壹年多的武裝鬥爭,迫使傲慢的法國統治者低頭,廢除了“強制公務員法”,更換了坡頭的行政長官,賠償了受害者的生命和金錢。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三月三”反法事件。這壹事件震驚了南京政府和巴黎的法國當局。
解放後,人民公社時期,坡頭圩圩期由147改為15。在那個物質文化貧乏的年代,人們把進城當成壹種享受,壹個重要的日子。農副產品交易和相親交友都選在了圩田。每到圩日,人們紛紛放下農活,呼朋喚友,像洪水壹樣從四面八方湧向坡頭圩。當時坡頭圍主要由明清時期修建的三條古窄街組成。不足三四米寬的街道,兩邊都是攤位。街道擁擠狹窄,人群擁擠。恰逢節日,又是座無虛席,槍打不開。各種交易讓人眼花繚亂。坡頭尾的圩田日遠近聞名,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