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免費算命 - 孩子的自律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要靠父母的引導。

孩子的自律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要靠父母的引導。

做好這六點。

孩子很難自律,不上進。

第壹點:放棄強迫,給孩子壹個獨立的機會。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時,特意帶了壹只公雞和壹只。

放米飯。他把米飯拿在手裏,用另壹只手強迫公雞吃。結果公雞受驚了。他沒有吃米飯,而是四處遊蕩。後來他在講臺上隨意撒米,遠離公雞時,公雞主動啄米。每個孩子都有對自主和自我的渴望,教育孩子就像餵雞壹樣。

如果總是控制孩子,強迫孩子,不僅會破壞孩子內心的動力,還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與我們的期望背道而馳。放棄對孩子的各種控制、命令和要求,尊重孩子的意願,給孩子壹些獨立的機會,充分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讓孩子積極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第二點:改變獎勵方式,用精神獎勵代替物質獎勵,物質獎勵只能起到暫時的效果。最重要的是,物質獎勵會改變孩子的學習動機,讓孩子從“我要學習”變成“為獎勵而學習”。壹旦獎勵停止,或者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內驅力就會消失。所以家長壹定要學會改變獎勵方式——放棄物質獎勵,重視精神獎勵。給孩子壹個滿意的微笑,壹個欣賞的眼神,壹個真誠的鼓勵和表揚……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愛和關註。

給孩子壹次期待已久的旅行,滿足壹個孩子的願望,陪孩子看壹場電影,踢壹場足球...讓孩子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獎勵越豐富,孩子就越不會覺得無聊。獎勵越周到,對孩子的激勵就越持久有效。

孩子很難自律,不上進。

第三點:發掘孩子的閃光點,少壹些負面暗示,多給他壹些正面暗示。

羅森塔爾曾在壹所小學寫了壹份“最有前途的人名單”,暗示了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其實這個名單上的學生都是隨機抽取的。令人驚訝的是,8個月後,名單上的學生都得了10分。

大家都進步很大,各方面都比以前好。如果我們總是給孩子壹些負面的反饋,或者給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簽:妳怎麽這麽不小心?為什麽這麽喜歡偷懶?孩子會下意識地接受這樣的暗示,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就是妳說的那個人。”如果我們經常給孩子壹些積極的暗示:妳今天及時完成了作業,寫得很認真;妳勤奮努力;

妳以後會是壹個非常自律的人。積極的暗示和積極的期待,會溫暖孩子的心,促進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自發地向好的方向發展。

第四點:不要嘮叨、指責和催促,讓孩子體驗“自然後果”

孩子早起賴床,就讓他們嘗嘗遲到的後果。如果孩子作業粗心,讓他嘗嘗被老師批評的滋味。如果孩子貪吃不吃,就讓他們嘗嘗饑餓的滋味。就像《小馬過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無論別人多少次給我們指出危險,都不如我們自己的經歷印象深刻。只有讓孩子從真實的經歷中獲得經驗,從經驗中總結教訓,才能真正明白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才有自我驅動和自我控制的內在力量。

第五點:不要急於求成,從壹個小小的改變開始。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裏德曼和弗裏斯做了壹個關於“無壓力屈服”的實驗。在實驗中,實驗者去了兩個居民區做同樣的事情,並建議人們在家門口貼上“小心駕駛”的標語牌。不同的是,第壹個居民區的實驗者直接向居民提出了這個要求,結果被大多數居民拒絕,只有17%的居民同意。第二個居民區的實驗者首先要求居民簽署壹份贊成安全駕駛的請願書,幾乎所有的居民都同意了。

幾周後,實驗者要求居民再次張貼標語牌,55%的居民表示同意。人們不願意接受更高更難的要求,而願意接受更小更容易的要求。只有在更容易的需求實現之後,才會接受更大更難的需求。良好習慣的形成非壹日之功,不能壹下子讓孩子自律。讓我們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從壹個小小的改變開始。等孩子做到了,及時給孩子正面的表揚,然後逐步提高要求,讓孩子成為壹個真正自律的人。

第六點:先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再解決問題。

有壹次,我催孩子寫作業,孩子磨蹭了壹個小時,卻只寫了兩道題。我看見她低著頭,不停地摳手,她也不反抗。“妳怎麽這麽懶?”話音壹落,女兒的眼淚就掉了下來,很委屈地說:“媽媽,不是我不想寫。不知道接下來怎麽寫?”那壹刻,我突然很驚訝。原來有時候孩子不是不想做好,而是找我們幫忙。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批評、責備和懲罰,而是接受孩子的缺點,探究孩子的心理需求,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孩子學習不自律?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只有找到孩子真正的著力點,才能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