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免費算命 - 我有壹個初中朋友,想寫壹篇300字左右的作文。請幫我壹個忙。

我有壹個初中朋友,想寫壹篇300字左右的作文。請幫我壹個忙。

讀魯迅的感想

余生姍姍來遲,趕上了魯迅先生夢寐以求的新時代。最近重讀《年輕人必讀》這篇文章,難免生出新的感觸。

魯迅把書分為兩類——“中國書”和“外國書”。他“講自己的經歷”,真能講別人的經歷:讀中國的書,他“保持冷靜,帶著真實的生活離開”;讀外文書就是“接觸生活,想做點什麽”。但是在我們的新時代,兩個範疇的劃分是遠遠不夠的;書市上的大宗書,既不是魯迅所說的“中國書”,也不是標準的“外國書”。如果只用壹個詞來概括,我覺得沒有什麽比“中國人寫的外國書”更貼切了。

人活著應該主要是做事,但也需要休息,所以我現在的感覺是,讀中國書和讀外國書並不互相排斥。看外國書讓人想做事。做事久了,會累,想休息,就改讀中國。中國的書讓人安靜。安靜的時候,他們會好好休息,有足夠的休息,安靜的思考,然後看外文書,做事。這種良性循環不是比偏食好多了嗎?問題是無論“中國書”還是“外國書”,現在都很少有人看了。如果請社會學家仔細做壹個社會統計,我敢斷言結論壹定是:“中國人寫的外國書”占了閱讀書籍的絕對多數。

中國的書和外國的書,其實無處不在,只是好像被壹堵看不見的厚墻擋住了,讓人看不見,夠不著。前幾天,壹個朋友欣喜地告訴我:“終於買到了《燕子知草》。”他在舊書店的書架前徘徊。雖然他以為書架上的書都只是做成了紙漿,但他並沒有放棄,他還是習慣性地上下掃描。突然眼角壹亮,我瞥見旁邊壹個年輕人手中的“吞草”。我很驚訝。他期待著,擔心著,關註著青年的動向。年輕人翻了壹會兒書,把它扔了。畢竟,朋友是壹個謙虛的紳士,堅持“不偷美”的好原則。他拿起書問道:“妳不想要嗎?”這是壹本好書!"年輕人回答道,"現在沒有人想看這種書了!"我的朋友如願以償,但還是忍不住嘆了口氣:"高興的時候覺得有點難過。“這種快樂是個人的、主觀的,但這種悲傷是廣泛的、客觀的。新時代真的與“這種書”脫節了嗎?

外國的書讓人想做事,也教人怎麽做事。“中國人寫的外國書”在讓人想做事方面比外國書更強烈,但並不告訴人們如何做事。比如看外國書就知道什麽是科學,怎麽想怎麽做,認為“不科學”不壹定是貶義等等。在《中國人寫的外國書》裏,雖然“科學”被稱贊的程度遠遠超過標準的外國書,但“科學”到底是什麽意思,簡直模棱兩可。於是舊的,比如周易算命,新的,比如氣功治病,新的,比如炒股發財,都打著“科學”的旗號,甚至把戀愛或仕途中的失意,也歸結為“不科學”的方法。似乎只要壹下子用上“科學”,就能輸送人心,進步神速。

如果妳想做壹件事卻不知道怎麽做,那就是壹種“屏住呼吸”的狀態,這種狀態必然會讓妳不由自主地說動起來。壹個能量很大的男人,就像金庸《射雕英雄傳》裏的西毒歐陽鋒,武功入魔,真氣混亂,招式詭異。他先殺人,先扇自己耳光。雖然壹舉擊敗北丐、東邪、南帝,獲得“天下武功第壹”的稱號,但真的很難算是真正的英雄。至於現代的歐陽鋒,可以說是王朔的作品最為傳神。就抄壹段,寫壹個女人:“她是我認識的最忙的人。這些年總是在溝通、創業、破產中以沖刺的速度上躥下跳。如果壹個多月不見,我都不知道她的身份是什麽。她手裏的各種名片,足夠開壹個小型私人收藏展了。.....中國沿海每壹個特區新建的時候,她都去創業,親手創辦了無數的公司、交流中心、工貿大廈、文化城。她在北京有壹家很有特色的雲南餐廳,在這裏妳可以遇到各種各樣的名人:氣功大師、沙漠旅行者、頹廢派畫家、搖滾歌手、政府官員、電影明星、記者,還有像我這樣的作家。”

“做事”的意義,壹旦因為“憋”而形成氛圍,就會發生變化。按照韋伯的說法,由新教倫理轉化而來的資本主義精神,以理性的方式和途徑“做事”。雖然它的目的是積累財富,但它與許多非新教地區有著本質的區別,這些地區自古以來就有,現在也很激烈,貪得無厭,掠奪積累財富。但當資本主義蔓延到其他廣大地區,自然就不需要再去追尋宗教的臍帶了。只要能賺錢,就做。

魯迅說:“少註意自己的憑據,只會不會寫字。”魯迅更看重“做事”,而不是“寫作”。但今天,文化成了制造業,“寫”就是“做”。“不讀中國就寫不出來”這句老話已經過時了。即使是中國人,不看中國的書,照樣可以“寫”。在今天的書展上,“中國人寫的外國書”成為壹個壯觀的景象,這證明了正宗的中國書和外國書已經成為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