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做好事會導致莫問的未來”出自明朝的“增聖”(作者不詳)。百度知道的解釋是:多做善事,活好當下,不問未來。
“但善行,莫問的未來;心之所欲,無關於西方與東方之問題。”Csi的理解是:凡是妳認為值得做的善事,不管前路茫茫,困難重重,都要勇敢無畏,百折不撓,不計個人得失;妳內心的向往和夢想,妳不需要擔心別人的評論和批評,妳不需要東張西望,妳應該沒有雜念,堅持自己的追求,銳意進取。
多年前,老何命中註定要向道生和夫學習活法。道生和夫認為,生活和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x熱情x能力。
稻盛和夫說,“只有這個等式才能詮釋我自己的幸福生活,京瓷和KDDI的順利發展,JAL的成功重建。”在這個等式中,他把“思維方式”放在第壹位,把“能力”放在第三位。為什麽?
這裏的“能力”和“熱情或努力”可以分別從0到100打分,兩者可以相乘。
比起那些自認為有能力,自負,不願意努力的人,認為自己能力壹般,卻能取得比努力,有燃燒的熱情的人更好的事業成果。在這個乘積的基礎上,乘以“思維方式”,等於人生或事業的結果。
所謂“思維方式”,就是對待生活的態度。分數從–100到+100。因為是乘法關系,稍有負面的“思維方式”就會帶來負面的人生結果。
所以,在“生活-工作等式”中,個人的努力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人作為人必須有正確的思維方式。
多年來,CSI壹直在思考:什麽是正確的思維方式?怎樣才能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
最近,老何在《離開範的四個指示》中學習了如何把握和控制自己命運的四種心理學方法:立命之學、改造之法、積德之法、虛心之效。
Csi覺得是每個人人生的必修課,是成就完整人生的重要基石。值得所有感興趣的朋友學習和思考。
“四大紀律”,掌握自己的命運,靠這四點,受益壹生。
“戒迷四法”是先生六十九歲時立下的家訓。這個家訓是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如何改造命運,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範先生生活十分節儉,在家庭情況允許的情況下,經常幫助身邊有困難的親戚朋友。他每天都在自省和改造,不斷地在修德培養自己的性能力。為了教育兒子,他寫了四篇短文,當時命名為《管教》和《荀子文》。後來有識之士為了開導世人,改名為“範四紀”。
制定家訓和家規壹直是中國家庭教育的壹大特色,比如曾國藩的家訓,而修德在世界上的這些仕途經驗總結,越來越被推崇為家庭教育的典範,甚至被古今中外各界所肯定。
曾國藩是了凡四大紀律中最受推崇的,讀過後甚至改名為《洗命》。生者,取袁了凡之言:過去如昨日之死,未來如今日之生。"
這個家訓分為四個部分:人生之學,改造之法,積善之法,虛心之效。
第壹,學習生活
“萬事皆有福報,不離心,萬事皆有感。”俗話說:“我創造我的生活,我尋求我自己的幸福。”袁了凡先生給兒子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和在改變命運中看到的考驗,希望兒子袁天齊不要被命運束縛。
有壹天,他去棲霞山見雲谷禪師,壹個和尚。於是他和禪師面對面坐在禪房裏三天三夜,甚至沒有閉上眼睛。雲谷禪師說:壹個人之所以成不了聖人,只是因為心中的妄想和不斷的糾結。但妳靜坐了三天,我沒見妳有妄想。原因是什麽?
袁了凡說:我的人生已經被算命先生決定了。什麽時候生,什麽時候死,什麽時候得意,什麽時候倒黴,都是固定的,沒有辦法改變。我為什麽要胡思亂想,浪費精神?
雲谷禪師笑了:我以為妳是大英雄,其實妳只是個普通人。
“什麽意思?”袁了凡問道。
“只要是正常人,壹顆心不停地思考,就會被陰陽運氣所束縛。如果是很善良的人,也不會抓他。這種好的力量會讓他化災難為快樂。當然,罪大惡極的人是不能被數字逮捕的。這股邪惡的力量會把他變成壹種祝福,”傑克遜·雲谷解釋道。
《詩經》上說:有求必應,自求多福。人要時常想想自己做過的事,合不符合天道,福報很多,不求而自來。
易經也是為了壹些有德、有仁、有義的君子,幫助他們趨吉避兇,走向吉祥的方向。
如果命運無法改變,怎麽會吉祥,哪裏可以避免?易經說:積累好的東西,就會有余慶;如果積累不好的東西,災難會更多。
第二,改革的規律
《左傳》說:“人非聖賢犯錯誤,但可以改錯,並無大礙。”壹個人要亡羊補牢,要有三心:壹是羞恥心;第二,恐懼;第三,勇氣。
子曰:“知恥近乎勇。他還說:“不改就過了,太過分了。“如果妳犯了錯誤不改正,那就真的是錯誤了。所以,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勇於改正,是壹種勇氣和美德,也是不斷自我完善和進步的階梯。
太多是心造,也是心改,如斬毒樹,斷其根。不要簡單的摘幾片葉子或者砍掉幾根樹枝,而是要從心底徹底的理解和改變。
小錯要改,大罪不能再犯。在《左傳》、《國語》等記載史實的書籍中,都說東周春秋時期,各國官員往來頻繁,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僅憑壹個人的言談舉止就可以推斷出他的吉兇。
在壹個人還沒有發生的時候,提前顯露出來的吉兇禍福等現象,都是發自內心,表現在外部的。
為人穩重善良的人,往往福報深厚,行為不莊重,待人刻薄,容易招致災禍。如果妳想獲得好運,避免災難,妳必須從糾正自己的錯誤開始。
首先要喚起羞恥感,很多時候,我們暗地裏做了壹些不道德的事情,以為別人不知道,卻表現出了沒有任何羞恥感的傲慢,於是壹次次的走下去,壹次次的犯錯。
然後,妳要有敬畏之心,妳要知道有壹個神在三尺高的地方托著妳的頭。如果妳想讓人們知道,妳必須自己做。不要有自欺欺人的心態,以為別人看不出來就可以肆無忌憚。
壹個人只要能發出勇敢堅決的善念,就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比如千年的黑暗山谷,只要有壹盞明亮的燈照進來,那麽千年的黑暗就可以被去除。所以,錯誤無論大小,只要能改正,都是有價值的。
最後,要勇敢。人之所以不能改正錯誤,多半是因為得過且過。當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時,他們會立即下定決心。他們不能拖延,不能猶豫,不能坐等,不能自欺欺人。
犯了小罪,壹定要盡快改掉,就像壹根尖刺戳進肉裏。如果犯了重大罪行,要像毒蛇咬手指壹樣,盡快把毒液吸出來,毫不猶豫地切斷毒血循環,以免毒液擴散到全身。
如果妳能有這三種頭腦,壹旦發現自己的錯誤,馬上改正。肯定枯木逢春,運勢深厚。
三、積善之道
對於善惡的判斷,要有正確的是非觀,要理智理性的向善,不要壹時情緒化,以為自己是在幫助別人,其實是在造惡。
行善的方式有很多種,簡而言之,大概有十種:
善待他人。如果妳看到別人有壹點善良,幫助他們,讓他們的善良成長。如果妳看到別人在做好事,妳會幫助他們,這樣善行才能完成。
有壹顆愛的心。比自己優秀的人,比自己年長的人,應該被尊重,比自己年輕的人,應該被當成自己人來愛。
成人之美。比如有人想做好壹件事,但是沒有決心,就應該鼓勵和支持他去完成。如果別人遇到困難,無法前進,可以幫助和引導他。不要嫉妒別人,故意破壞別人。
勸人向善。不要因為小善而做,也不要因為小惡而做。不僅自己做,還要說服別人多做。
拯救生命的危險。全世界的人都寧願在脖子上添花,也不願雪中送炭。當別人遇到困難和危險時,他們伸出援助之手,有錢出錢,沒錢出力,幫助別人解決危機。
建設意大利。權力大的人可以做有利於大眾的事情,比如官員可以為國家和人民多做壹些好事、實事。
為了幸福放棄財富。“要解釋壹切,先給予。”佛教的壹萬種善行中,布施是第壹位的。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可以做壹些慈善捐助,幫助別人,積累福報。
守護佛法。知善惡,明辨是非,多讀聖賢經典,有正知正見。
尊重妳的長輩。對於比自己大的人,比自己有見識有見識的人,我們要有尊重,不能因為嫉妒而醜化他們。
珍惜事物和生命。珍惜食物,愛護動物。不要隨意糟蹋,隨意殺戮。
第四,謙虛的效果
《易經》中,唯壹的占蔔是“謙”,六爻皆吉祥。《書經》曰:“滿損,謙益”。
易經說:“天道利而謙,地道利而謙,鬼神害而謙,人性惡而謙。”
天道就是誰自滿就讓他賠錢,誰謙虛就讓他受益。隧道就是自負的人想要改變,不可能永遠滿足,而謙虛的人讓他保持滋潤,取之不盡,就像低窪的地方,必須填滿。鬼神的道理是,驕傲的人讓他痛苦,謙虛的人讓他快樂。人的道理是討厭自負的人,喜歡謙虛的人。
《離範四紀》中說:“天將降福,必先發智。此智慧發,浮者真,驕者自。”
壹個人如果能夠謙虛,壹定會獲得社會大眾的廣泛支持和信任。懂得謙虛的人,才會知道“標新立異”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在學習和待人接物方面取得進步。每壹個進步都源於謙虛。如果我們沒有謙虛,覺得自己已經很偉大了,就不會再有進步,所以叫謙虛。
這四部分講的都是修心的重要性,俗話說:“壹分敬,壹分利,非常敬,非常利。”
稻盛和夫早年讀過《番番四紀》,然後指導他的人生。
後來他還在作品中說:我遇到了袁了凡的“被丟棄的四大紀律”,頓悟了就有頓悟的感覺。原來生活就是這樣。我們的生活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經歷。妳如何思考和描述妳在每壹次經歷中的願望?這些思想和信念會改變壹個人的命運。妳們心裏都是美好的。妳做的事情是好的,壹定會有回報的。相反,如果妳天天作惡,壹定會有回報。從那以後,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