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覺新長子,封建傳統文化,孝子
中國是壹個有著幾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文化思想源遠流長,其中儒家思想最具影響力。到了春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提倡“仁”,提倡“禮”。戰國時期孟子主張“五常”、“仁政”,這是對孔子道統的繼承和發展,再到西漢末年董仲舒提出”。
“獨尊儒術”的政策,在政治運作上主張“用儒術裝飾官事”,儒家經典開始與政治聯姻。從此,儒家思想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中國的傳統文化能夠代代相傳,最重要的途徑就是以“家文化”為核心,將其發揚光大。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所謂“家”是治國之本。家庭就像壹個萎縮的社會。從某種意義上說,家族文化能否發揚光大,體現在“長子”身上。《覺新》是巴金的現實主義作品《家》。
龔作為封建家族的“長子”,肩負著整個家族興盛的歷史使命,但他所處的歷史時期(五四新思潮)喚醒了他內心渴望反抗的靈魂,塑造了現代文學史上具有典型意義和“雙重人格”的悲劇人物形象。
壹、悲傷的枷鎖:
1.人們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覺新生長在壹個封建大家庭裏,首先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對覺新性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造就了他的悲哀。當他遇到困難時,他不得不遵循封建傳統思想框架下的原則,孝道是第壹位的。他總是聽從最高統治者象征的高的安排,不管這種安排是否準確。
覺新不僅是巴金小說中的豐滿人物,也是封建傳統文化影響下的產物。他深受封建禮教尤其是“孝”的毒害,他的“孝”字帶走了身邊很多親愛的人。
梅芬和覺新是青梅竹馬,從小到大感情壹直很好,對感情也有很好的向往。梅芬希望她心愛的大表姐能給她帶來壹生的幸福,但她錯了。覺新有這樣的心,卻沒有這樣的勇氣。他是典型的封建傳統思想培養出來的孝子。他不能反對父母做出的任何決定。他沒有說壹句反抗的話,也沒有任何反抗的念頭。他只是意味深長地點點頭,表示對父親的順從。特別值得壹提的是,他還是封建傳統思想的守護者。
他總是被長輩的傲慢所束縛,有時甚至不明白自己想要什麽,只是簡單地遵從別人為他決定的壹切,包括婚姻,未來,甚至人的生命。
他被迫放棄梅芬,娶了壹個不喜歡的女人,於是梅芬嫁給了壹個素未謀面的男人,不到壹年就成了寡婦。這位不文明的母親讓她的女兒在生活中吃了很多苦。覺新輕輕的壹點頭,就毀了兩個人的美好命運,註定了他們壹輩子都活在痛苦之中。
他是封建思想的忠實支持者,總想把壹切做得盡善盡美。他寧願犧牲自己的利益,也不願得罪長輩。他只是按照包括妻子在內的其他人設定的程序開展工作,成為被憐憫的對象,從而毀掉了她年輕的生命。這個時候,他應該有充分的理由和責任去保護他心愛的妻子,但他連這都做不到。他的盲從不僅毀了妻子的壹生,更是壹次不理智的程序操作,讓他陷入了痛苦的深淵。
2.中國宗法制度的核心是直接繼承制,長子長孫是某個家族的合法繼承人。“覺新”作為高家的“長子長孫”,從壹出生就決定了他的不凡地位,也註定了他壹生的悲慘命運。
正是因為他所處的位置,再加上他所受的教育和舊意識的沈重交叉,使得他的生命力和棱角都已經消耗殆盡,造成了他懦弱順從的性格。對覺新是這樣描述的:“高覺新就是覺民的兄弟們所說的‘大哥’。他、覺民和覺慧雖然是同壹個母親所生,生活在同壹個家庭,但他們的處境卻是不同的。覺新是這個家的長子,也是大家族的長孫。正因為如此,他壹出生,命運就被決定了。”這樣,他就註定不會用自己的腦袋思考。
他有壹張英俊的臉,從小就很聰明。在家裏受到父母的喜愛,在私立學校受到丈夫的表揚。每個見到他的人都說他將來會有很大成就。他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他對化學非常感興趣。他打算畢業後去上海或北京的名牌大學深造。他也想去德國學習。他滿腦子都是美好的幻想。但他的想法只能停留在腦海裏。他父親的話決定了他壹生的命運。壹切都來得太突然。即使心裏有壹千個壹萬個不甘,他作為高家的長子,已經失去了反抗的能力。他只是作為全世界典型的孝子而存在。他所能做的就是服從高這個統治階級的象征的壹切安排。婚姻、未來等。晚輩的話只是長輩的話,這是壹個家庭的最高指示。只要還有壹口氣,死亡仍然可以摧毀生命。高爺爺死了以後,覺新救不了他的妻子。
3.在五四新思潮的影響下,中國傳統文化第壹次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兩種文化信息相互排斥,融合創造了壹種特殊的文化環境,煥發著青春的光芒,給覺新造成了精神上的沖擊,使他在痛苦中迷茫、仿徨。
覺新雖然生長在壹個舊的封建家庭,但他受封建傳統觀念的影響更大。但由於他處於新思想註入舊社會的特殊時期,同時受到兩種思想體系的影響,兩者差異太大,所以常常徘徊在痛苦的邊緣。在理論上,他接受了西方的新思潮,但在行動上,他仍然懷念舊家庭,以至於他屈服於暴政和壓迫。
或者換個角度看同壹個問題。他生活在這樣壹個古老的封建家庭,所做的壹切都有他的無奈。不是他不懂自己的心,而是他不能跟著自己的心走。在這樣的家庭裏,他從小就養成了用“理性”思考的習慣。他是這個大家庭的頂梁柱,不得不從自身做出壹些犧牲,但這對於他的兩個接受西方新思潮的弟弟來說是非常不能理解的,所以他往往只是壹個人在受苦。
二、雙重人格的出現:思想進步,行為落伍,既是封建秩序的“幫兇”,也是受害者。
1的新思潮和五四運動使他清醒地認識到封建制度必然崩潰,但他並沒有為封建制度的崩潰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而是采取“不抵抗政策”來逃避現實。
這方面最明顯的是他的妻子瑞玨生了孩子。高爺爺去世以後,覺新對他姑母的壹句話已經無能為力了。為了避免血光之災,他可以把瑞玨送到缺醫少藥,死了人還能殺人的農村。活著的人遠不如死去的人有價值。
高爺爺的死並沒有使覺新從原有的框架中掙脫出來。他仍然奉行他的不抵抗政策,不想得罪家裏的任何人。至於他的妻子,即使他反抗,作為最高權威的高爺爺已經死了,事情並非沒有任何挽回的余地,但他不想這樣做,仍然只是他的孝子。他是壹臺麻木的機器,他不知道什麽創新,他只知道按部就班,他只會按照別人規定的路線走。
瑞玨的死使他痛苦,但這種痛苦是他自己造成的。要不是他沒有反抗,瑞玨也不會因為醫療條件差而死。從他的痛苦中,我們不難看出,他不是沒有思想覺悟,而是壹個思想和行動出軌的人。他的思想只能停留在思考階段,永遠無法付諸實踐。他心裏其實清楚,送老婆出去就是送她去火坑。他痛苦流淚,內心極度不甘。他仍然拒絕聽取明智的建議,把他的妻子逼上絕路。
那是被封建傳統思想馴服的被奴役心態。他只是任人擺布,讓自己陷入無盡的痛苦。新思潮只是他心目中美好的境界,但他在行為上仍然無法突破封建標準的束縛,這是他註定壹生的根源。
2.作為覺民和覺慧的大哥,他要承擔起“大哥”的責任,希望他們不要走自己的老路,重蹈覆轍。
高太太要許配覺民的時候,覺新想做他的“大哥”,做他的孝子,但是他想幫助覺民,又不敢違背他的意願。他表面上答應照老頭子的話去做,暗地裏卻想幫助覺民。他甚至打算向算命先生行賄,結果卻和他的希望正好相反。兩個人物搭配在壹起:壹個有錢的丈夫和壹個有錢的妻子,好運。他以為此舉能幫到他,現在卻成了他的敵人。他暗自嘲笑自己的愚蠢,為覺民的前途擔憂。
梅芬的經歷是他壹生的痛苦。這些年來,他的身心在自己身上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但他感受到的痛苦是別人無法理解的。覺民是他的哥哥,他的處境就是當年的寫照。如果他繼續按照祖父的指示去做,他就會變成第二個自己。無論從哪個角度,他都不應該讓覺民接受眼前的壹切。作為壹個孝子,他這幾年受的苦太多了。他能理解弟弟的現狀,也能想象他未來無盡的痛苦。作為大哥,他當然更不願意讓弟弟承受無盡的痛苦。作為封建正統思想影響下的典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他們所追求的美德,不應該讓自己心愛的兄弟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但作為高府的孝子,又不能違背長輩的意願,所以常常深陷痛苦,同時又左右為難。有時他甚至會不知所措。他不想兩邊都得罪,但是經常兩邊都得罪。
覺慧也是這樣。他想幫他,但又放不下他在家裏有特殊意義的“大哥”稱號。覺慧在高爺爺去世後下葬之前,急於離開這樣壹個充滿罪惡的舊式家庭。他要求他的大哥離開。覺新能理解他的想法,也想支持弟弟,但是作為大哥,他得考慮周圍的壹切影響。這時,覺新已經完全被孤立了。妻子已經去世,兒子也送了出去,只剩下壹個孤獨的人,他的內心從來沒有孤獨過。這個時候,他也想有人陪著。從整個家庭的角度來說,無論如何都不能放過他。
在覺慧的這個問題上,他也糾結了很久。他回憶起自己這些年的痛苦經歷,仔細權衡去與留的利弊。他壹直希望壹切都盡善盡美,但他清楚地知道,以他目前的情況,還是不可能圓滿解決事情。經歷了這麽多血淋淋的事件,他的心情已經比以前明朗了許多,也更透徹地看清了這個封建舊家庭在人生之初的真面目,做事也比以前少了壹些所謂的“理性”。他最終辜負了弟弟,答應暗中給她經濟上的幫助。覺慧能迅速離開這個邪惡的地方,離不開覺新的暗中幫助。
這壹切都是秘密進行的。即便如此,這仍然是他唯壹可以稱之為自己決定的事情。他已經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了,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已經落到了實際行動中,不像以前那麽被動了。這是幸運的。
但是,他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孤獨。
總之,“黑暗社會”是悲劇之母。千百年來,它扼殺了無數年輕人的生命,把壹個個鮮活的生命推向了死胡同。覺新的青春是痛苦的,他所忍受的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雖然他是封建社會末期受傳統文化影響的壹代孝子,很多人稱他為封建社會末期最後的孝子,但是我們也要註意到,現代社會中這樣的人還有很多,這樣的觀念並沒有完全從我們的社會中消失。它仍在殺害幾代人的生命。
作為壹代人的長子,覺新當然有軟弱的壹面,他的懦弱傷害了很多他最珍視的人,但我們是否應該意識到,他的懦弱是社會和長子的特殊地位賦予他的,他所做的壹切都是在履行自己的職責。
在整部作品中,他是第壹個值得同情的人。我們要明白他的懦弱和缺乏反抗的背後是多麽的無奈。我們真正應該痛恨的是封建殘余制度對人的奴役,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未來如何真正消滅那些有害分子!正如巴金老人自己說的:“我可以形容覺新,但是我內心熟悉這個人,我對他是有感情的。我在他身上花了這麽多筆墨,只是想通過這個人猛烈抨擊舊制度。
———————————————————————————————————————————————
參考資料:
(1)《中國現代文學史》,、孔、、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第壹版。
②《中國現代文學史》,朱棟霖、丁凡、朱小津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8月第壹版,1999。
③《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錢、、溫儒敏、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4)程《中國文化概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⑤《中國文學史》,黃繼秀主編,中山大學出版社,第壹版1998。
(6)《中國現代文學史》,於陵、熊燕、羅成元主編,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第二版,7月1999。
(7)《中國現當代文學快速閱讀代數文體與名家系列——巴金卷》,劉主編,,藍天出版社,2004年2月第壹版。
(8)《中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80頁,李樹懷,《論巴金小說的情感敘事》。
(9)《中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3期,第77頁,呂洲菊,《論巴金的道德人文主義思想》。
(10)《中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4期,楊天舒《巴金小說接受研究》;李樹懷論巴金小說的第壹人稱敘事模式。
(11)中國期刊網曾永成《大哥的感覺新:轉折時代壹個身心分裂的悲劇人格》等文章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