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雖然有左良玉等軍隊與李自成作戰,但都成了軍閥,崇禎無法有效指揮。在晉松之戰還在進行的時候,在押的孫傳庭為崇禎所急用,被派往西北調兵剿滅李自成,但他需要時間培養壹支有效的軍隊。
也就是說,晉松之戰之後,崇禎皇帝沒有糧食可以調劑,也沒有士兵可用。在關外清軍和關內李自成的雙重夾擊下,明朝北方明顯守不住了,南方的湖廣、四川、四川等地也是兵荒馬亂。當時唯壹保存完整的地區是江南。
崇禎十五年之戰後,因為暫時沒有調兵圍剿關內的農民起義軍,如李自成、張,讓他們趁機擴張,尤其是李自成。他建立的短命帝國在崇禎十五年開始崛起,李自成不到兩年就攻占了整個北方地區,滅了明朝。
但這兩年間,坐在北京的崇禎皇帝並沒有退守南方的南京。當時以南京為中心的江南地區是明朝最富裕的地區,南京是明朝的都城之壹。崇禎皇帝退守那裏,還有財力物力人力復興明朝。
但是在北方殘破無望的情況下,崇禎皇帝為什麽不去組織還完好的南京呢?結論是他不想去,但是利益集團的阻撓和傲慢的性格讓他錯過了最後的機會。
第壹:崇禎皇帝和滿清武文都沒有料到李自成會這麽快就打北京城下。
晉松之戰結束時,李自成還在湖北各地遊蕩,李自成在湖北襄陽建立政權後,並沒有從河南直接北探。他想先回陜西老家。當時崇禎皇帝已經派孫傳庭去陜西山西訓練對抗李自成。
有了潼關和孫傳庭的天險,崇禎皇帝和滿清官員都沒有想到李自成會在短時間內威脅北京,而且湖北九江附近還有壹個左良玉可以牽制李自成,雖然左良玉不敢主動進攻農民軍。
第二:南北兩邊的士紳集團和循規蹈矩集團都不願意看到崇禎皇帝南下。
北京是明朝的首都和經濟中心,周邊土地財富極其巨大。經過200多年的不斷兼並,這裏的土地資源掌握在北方士紳集團和貴族集團手中,北方士紳集團和在北京生活了十幾代的貴族們把所有的財富都放在這裏。
他們絕不會同意南遷,這意味著他們世代占據的巨大土地將全部被拋棄。在文明農耕社會,土地是這些有權有勢的人的命根子。嚴格來說,比金銀等貨幣更重要。就算賣的快,估計也很少能賣出去。
因為崇禎皇帝和朝廷逃跑的時候,大部分有錢人也會跑到南方去。接機的人會是誰?如果沒人接手,就只能割肉,不做了。
第三:崇禎皇帝不信任南方的林東黨團,擔心皇室會被擱置。
崇禎皇帝壹直即位,直到他殉道十七年。內閣成員不計其數。他始終堅持壹個原則,即禁止林東黨員進入內閣。他知道對這些人他無能為力。他唯壹能做的就是提拔非林東黨派成員在內閣中制衡。如果南移,就像羊入虎口。雖然整個江南地區很富裕,但它也是林東黨的老巢。
崇禎不想氣到骨子裏的夾板。至於太子南遷?唐玄宗安史之亂就是壹個先例,就連阻止崇禎南遷的廣也說很有可能。從南明弘光王朝後期林東黨員的表現來看,他們確實做到了。
第四,整個朝廷的南遷是壹個大工程,當時的條件已經不允許崇禎皇帝組織大遷徙了。
李自成進攻山西,迅速撲向北京的時候,崇禎皇帝還來不及準備南下。早在崇禎十六年,整個京畿地區就陷入了混亂,原因是軍災和大疫。崇禎十五年清兵入關壹次,崇禎十六年京畿地區瘟疫,兩次大災接踵而至。
人死了跑了,都城區域早已空無壹人,已經無法組織足夠的勞動力配合朝廷的南遷。這麽多人搬家,需要帶好隨身物品,沿途需要保護的部隊也需要沒有勞動力幫他們搬家,沒有足夠的部隊護送。
從北京到南京,壹路上2000多裏。不可能走這麽長的距離。如果是無組織的遷徙,那將是壹場災難。最重要的是動作不會很快,很可能被李自成追上。李自成半年從陜西到達北京也不是不可能,再趕上長江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那時候就算崇禎南征的提議通過了,他也去不了,他壹個人去南方?那不是南狩而是逃命,驕傲的崇禎連這都不會做。綜合以上原因分析,崇禎或許有過南遷的想法,但阻力還是太大了。沒幾個人願意跟著他,放不下拿不走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