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桃花
作者:傅恩俊
春天,家鄉的桃花會開得很燦爛。
-盲人劍客
王家衛的桃花
王家衛的電影《時間的灰燼》有兩樣東西美得不同尋常。壹個是酒,黃的酒,叫《醉生夢死》;壹種是桃花,盲劍客故鄉的桃花,叫老婆。沒有壹縷酒精,江湖上的刀光劍影也就失去了魅力。有了酒精,刀光劍影會突然顯得優雅起來,讓殺戮帶著壹種殘忍和冷艷的詩意,仿佛是死神嘴角上的壹抹微笑。而王家衛的桃花,卻有壹種淡淡的江南味道,甚至充滿了人文之光,江南舊詩之光,吳越文人的頹廢之光。酒,讓歐陽鋒慕容黃艷藥劑師他們披上了江湖的外衣,而桃花,將這些不可思議的聖騎士重新變成了壹群尋找婚姻的人。
"春天,我家鄉的桃花會開得很燦爛."盲劍客快死了,還想著家鄉的桃花。後來歐陽鋒去了盲劍客的老家,發現沒有桃花。“桃花只是壹個女人的名字。”這個盲劍客的女人是黃的小三,而黃卻說:“我是因為那個女人才愛上桃花的。”那個女人在想歐陽鋒和她的姐夫。
王家衛真的很會用桃花。全片沒有壹棵桃樹,也沒有壹朵桃花。按照歐陽鋒的說法,桃花不過是戴綠帽的盲劍客痛苦的行話。虛構的桃花原來是杏仁。尋找婚姻的情欲就像壹朵桃花,充滿了血、愛和桃花。人生是壹場旅行,路上淩亂的愛情如壹朵頹廢的桃花,時光西風吹,江湖淒涼。每壹腳,都是壹條布滿荒涼車轍的路,通向死亡。電影裏沒有桃花,然而正是如此,或者說《時之灰燼》是壹朵桃花,有著揮之不去的情欲意象。它開了壹個多小時,然後悄悄地閉上了,然後每個觀眾心裏都種下了壹棵桃樹。
全部真相
桃花和愛情牽扯在壹處,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國風》詩人寫道:“桃飛去,焚其榮,子歸適其家。”看情況吧,不過在期待新娘生殖能力強的同時,順便誇了下夫人的美貌。現在人們常說桃花其實是壹個算命術語。桃花進入人的生命,似乎不是壹件幸運的事。現在的人說壹個人有桃花運,多是帶著羨慕的眼光,因為桃花運,愛情不斷在懷,這桃花劫基本就是壹筆不清不楚的情色賬,每個男人估計都寧願陷進去。
估計唐人崔護對桃花和愛情的貢獻最大。這首名為《南方壹鎮》的詩說:“去年在此門,桃花相映,人不知何處去,仍對春風微笑。”唐朝的桃花,南莊的姑娘,去年的詩人艷遇,今年的蕭瑟獨立的惆悵,讓很多後來的戀愛中的姑娘都知道,穆少愛裏的男生是漣漪滿滿,春情是風起雲湧,愛是暗生的。
對崔詩人來說並非桃花運,只是偶然的壹瞥,給自己增添了壹絲“高不可攀”的煩惱。幸虧他寫了這首詩,不然就是壹件很不成功的事情。朱彜尊的“* * *眠為聽秋雨,小鍋輕寒”也是寒夜,但詩人崔的艷遇真的很短暫。在經常要開房說重點的今天,崔詩人們基本上是值得同情的。
詩人崔之後,桃花與愛情逐漸連體,但似乎並沒有什麽驚艷的愛情故事。李對著範吐了壹口血,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愛情的死亡;蘇東坡譏笑別人用壹朵梨花壓海棠,與桃花無關。與桃花無緣,蘇東坡絕不會用桃花來形容古代的陽翁之戀。但林妹妹空降進來後,拿著花鋤埋了花,還流著淚唱了壹首《埋花》。被埋沒的是桃花,不是梨花。人們常說桃李爭春,桃李雕零。其實在我看來,梨花太腐敗太招搖,像個響動的暴發戶。至於桃花,這仙女悄悄地落在墻角的籬笆上,而山野的田野是開放的。即使很難收集和管理,自然也有壹種與世隔絕的感覺。所以胡蘭成說桃花難畫,是因為他們想靜靜地畫她,他們才真正懂得桃花的美。正因為如此,心寒的林黛玉葬的是桃花而不是梨花——葬梨花簡直就是收拾!葬桃花更有美感,但不食人間煙火的林妹妹,卻埋了壹些不食人間煙火的花。歸根結底,就是太孤獨了!
詩人的桃花
王家衛為什麽要用桃花來渲染與情欲糾纏在壹起的東西?只是因為王家衛來自中國,而桃花太中國,太古典,太宋詞。如果真的有掌管花朵的花神,如果她有金色的頭發和藍色的眼睛,她幾乎抹錯了妝,那麽掌管桃花的花神壹定是壹個非常古典的中國美女。
這種太古典太鄉土的桃花,西方詩人是寫不出來的。至於中國的詩人,每到春天,他們幾乎都跑到桃花邊喝壹點酒,來壹點風流韻事,睡壹點夢,醒來在衣服上留些桃花,把紙攤開,隨便擦壹擦,桃花就會變成詩。
雖然《詩經》中把桃花和生兒育女聯系在壹起的詩人對桃花感到惋惜,但畢竟文明還處於初級階段,詩人的感情沒有完全表達出來,可以原諒。文明逐漸進步後,人們看花就遠離了繁衍。比如潘安,他比前輩進步了很多。他在合陽做了縣令,叫城裏家家戶戶種桃樹,壹吹過潘的廟,滿城桃花!南朝,經歷了魏晉壹段行雲流水的風,仿佛整日整夜都是頹廢的煙雨,每壹個詩人都仿佛拖著慵懶的身影。桃花此時未開,此時不關註。什麽時候?在我看來,庾信“草青衫同,花似紅臉”裏的花,真的不應該是桃花的另壹朵花。“壹派風流是我最喜歡的,南朝人晚唐詩”,都帶著傷感和美好,傷感的人最容易看到桃花。
而我們的陶淵明先生,悠然見南山後,喜歡種柳樹而不種桃樹,但壹旦進入夢境,來到溪水深處的人間仙境,最後卻種下了桃樹,開出了桃花,被稱為“桃花源”。多好的地方啊,沒有桃花什麽都開不了。為什麽是桃花?說到底,還是壹朵安靜的桃花,不怎麽貼近世界,浪漫中有壹種山野的氣息。
唐代詩人喜歡寫桃花,翠湖詩人已經提到了。讓他後悔吧。李白把朋友送到桃花潭,杜甫草堂門口開滿了桃花,鳥語花香,鄰居黃四娘也收獲了不少桃花。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麽,因為很普通,但是劉禹錫先生的道士都是種桃樹的愛好者。這不像財主石崇,專門經營那些高大的柏樹,就像古代的造林工人壹樣。道士在玄都觀種了幾千棵桃樹,劉禹錫在政治上冬去春來之後去看桃樹。他很得意:“玄都關有幾千棵桃樹,劉郎後來都去種了。”“栽桃樹的道士在哪裏,劉郎今天又來了?”詩人得意,但把桃花比作官場上那些阿諛奉承的小人,實在令人失望。如果桃花的花神不負眾望,何樂而不為?
但看當時的社會氛圍,如果華申要打官司,支持者估計會讓她少哭壹點。雖然有白居易這樣的桃花癡,“村南桃花無限,唯有我壹人帶情來”,“山寺桃花四月盛開”,人間桃花已碾壓紅塵。他家老先生又要去深山古寺看桃癮了。這樣的感情真的很少見,花仙子估計是動了心才和他結緣的。但是,在唐人眼裏,桃花已經受盡了屈辱。比如杜甫同誌,大筆壹揮,就固定了桃花的性質:狂柳絮隨風起舞,細桃花追流水。好像水面上飄的不是桃花,而是楊樹花;李商隱先生更進了壹步,寫了壹首詩嘲諷她:“無賴面有桃色,明露井東。春風是開放的,但它有意嘲笑春風。”詩人寫的真辛苦,桃花是個忘恩負義的混蛋。
唐朝以後,桃花沈寂了好壹陣子。宋代的周敦頤和都是花癡,但壹個愛蓮花,壹個娶梅,也沒關系。只是到了明朝,桃花才有幸遇到壹個瘋狂的粉絲,那個人就是唐寅,他愛梅,但他更愛桃花。“桃花塢桃花寺,桃花寺桃花仙,桃花仙孕育桃樹,摘桃花換酒錢...別人笑我太狂,我笑別人不會穿,不會看武陵郝傑墓,耕田無花無酒”。結尾很別致!這位先生壹覺醒來就跑到桃花下睡了,畫了兩朵桃花,換了酒,又換了酒,免得讓世人心虛。這真是壹場優雅的混亂。不知道他買的酒是不是叫“醉夢”?
現代人寫的桃花,印象最深的是《廢名橋》,桃花盛開。
我的桃花
桃花是壹種開在農村的花。比如在壹片水泥林裏種幾棵桃樹,幾乎有壹種禁錮它的味道,讓人路過,心情很好,沒有欣賞的興趣。在這方面,李代翁可以支持我。他說:“要想看桃花,壹定要去鄉下走壹趟,聽聽。例如,如果武陵人偶爾進入桃園,妳可以再次獲得樂趣。比如妳只帶壹個酒園亭,帶她庭院,就可以餵她春遊的花。我不信。”只是標準又高了壹點。
"春天,我家鄉的桃花會開得很燦爛."《時間的灰燼》裏盲劍客的那句話基本可以免費轉讓給我。小時候,妳可以在我的家鄉到處看到桃花。那時候,妳可以在江南的河邊、田野、角落、林地,偶然遇見壹棵桃樹。春天,當妳睜開眼睛的時候,有壹朵桃花悄悄的染紅了妳的視野,現在已經沒有了。
桃樹、梨樹、李樹、柚樹、石榴樹到處都種,不是因為它們開花,而是因為它們能結果。農村人有壹些興趣,喜歡花草,壹般偏愛梔子花、月紅、指甲花、雞冠花等。這些花,比如梔子花,含苞待放的時候往往是折起來的,插在盛滿水的瓶子裏,像是被掐斷了壹樣,因為香是不幸的;如果不是為了它的功效,比如指甲花,據說種在門前可以讓毒蛇繞道而行,不敢進門,因為根據迷信,蛇進門不是好事。很有可能是某位祖先穿著馬甲前來視察。他要想燒香拜他老人家平安出門,壹定不能壹棍子打死。如果他壹時不知道如何殺蛇,那麽“毒蛇入室,主人去。”要麽就是作為不被重視的裝飾性的東西的權利,比如月紅,每壹季都會被無恥的打開再打開,地位會下降,地位會有些卑微。如果不小心被女生穿了,還是會擔心是不是很低俗。
桃樹和梨樹幸運地擴展了它們的領地,不是因為它們的花的美麗,而是因為它們的果實美味。我小時候經常晚上去偷桃子,偷出來的桃子更好吃。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想特意回家回顧壹下自己的過去。孫猴子偷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因為他實在沒有資格吃,而東方朔先生據說是因為偷了蟠桃才被貶到人間的。作為壹個天堂編輯,吃兩三個桃子不算什麽,但是他居然想偷,所以妳可以知道他小時候犯了壹個普遍的錯誤,認為偷的桃子更好吃。所謂“種不如買,偷不如偷”。
但我從小就喜歡桃花,尤其是開在河邊的桃花。每年春天,桃花開的時候,我都要折上三兩根樹枝,放在我的角落裏,等著它們生根長葉,突然活下來。只是因為我喜歡種植,而不是桃花,所以我真的喜歡桃花。估計晚壹點到穆少愛,晚壹點看電影《長汀》。我每天都夢見晚上跑進山林裏遇見壹只深情的狐貍。那時候,每次看到桃花,我都會學著書中的詩人和詞人,站在桃花下,好好看看。更希望突然有壹個遠方的美少女,瞥見我被春日傷害的妻子,我就戀愛了。
我懶得寫了,桃花早就枯萎了,桃樹早就被砍了。壹旦現代文明之風吹進田野鄉村,多少鳥兒,多少美麗的樹木,在壹片茫然中,迎來了壹場我們的祖先從未有過的大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