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接長治、晉城,西隔黃河與陜西接壤,南接運城,北接呂梁、晉中。轄3市14縣,其中71鎮,170鄉,12街道辦事處。
行署設在臨汾。
歷史
臨汾歷史悠久。早在654.38+0.5萬年前,“丁村人”就已經在這裏勞動和生活了。臨汾古稱平陽,據說是唐堯的古都。春秋屬韓,秦漢屬河東郡。金永嘉三年,劉淵在此創辦。隋林煒
唐代的汾縣、錦州,宋、元、明、清的平陽府。民國初,屬河東路。解放後,成立津南區,隸屬陜甘寧邊區。1950是山西省臨汾地區。1954與運城地區合並為次晉南地區。1971年,這兩個地區被劃分為地區。
地理地貌
臨汾地區位於黃河高原,汾河下遊。東有太嶽,西有呂梁,兩山之間是臨汾盆地。最高峰是太嶽山系的霍山,海拔2346米。隰縣的紫晶山是呂梁山系中最高的壹座山,海拔2012米。有100多條河流,主要是黃河、汾河、沁河和水心河。黃河及其支流汾河、沁河為常規河流,其他多為季節性河流。
氣候
臨汾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大陸性氣候特征極為顯著。年平均氣溫10.7℃,1月零下。
4℃左右,7月26℃。年降雨量為555毫米。無霜期為180天。
氣候
* * *整個地區都有耕地。
646萬畝,主要農作物為小麥、棉花、雜糧、煙草、麻皮、花生、大麻等經濟作物,森林覆蓋率392萬畝,周邊種植樹木6543.8+0.7億株。
臨汾地區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鋁、銅、石膏和油頁巖。煤炭儲量達16億噸,以霍縣和鄉寧煤最為著名。
工業主要包括機械、冶煉、煤炭、化工、建築、電力、造紙、紡織、食品等生產加工部門。其中規模較大的企業有臨汾鋼鐵公司、臨汾動力機械廠、霍縣礦務局、侯馬電廠。
交通
整個地區的交通四通八達。南同蒲鐵路貫穿區域南北,包括大運公路、臨汾至平順河口、晉城至禹門口、大寧至臨沂、臨汾至大寧、臨汾至薊縣七郎窩,以及蛇口至孝義陶洪坡、霍縣至石樓、襄汾至鄉寧、息縣至永和、臨汾至浮山等多條支線公路。此外,太原到臨汾還有壹條民航線。極其方便。
名勝古跡
臨汾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源地之壹,有許多名勝古跡和革命遺址。比較著名的有襄汾丁村遺址、薊縣壺口瀑布、臨汾市堯廟、洪洞縣廣勝寺、隰縣小西天、蒲縣東嶽廟、侯馬市新田遺址、曲沃、霍縣景明瀑布等。
名優特產
特產有臨汾、襄汾的麻紙,浮山的民間剪紙。侯馬的皮影戲,鄉寧的紫砂工藝品,季承的京城砂鍋,曲沃的煙葉,息縣的黃金梨,永和的紅棗,古縣、安澤的核桃、紅果等。,都是洪通有名的甲魚:洪洞縣盛產甲魚,靠近汾河。甲魚即甲魚,俗稱“龜”,它不僅是壹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還是治療陰虛勞熱、骨蒸等疾病的名貴藥材,具有活血通絡、消癥散結的功效。當地人用甲魚做成壹系列風味獨特的地方名菜。甲魚和雞肉做成的名菜“霸王別姬”,色澤鮮美,營養豐富,深受顧客喜愛。
浮山剪紙:浮山縣被譽為“剪紙之鄉”。這裏的民間剪紙藝術猶如燦爛的花朵,遍布縣城、鄉村、山村。浮山剪紙有著上百年的悠久歷史。剪紙藝術家將精湛的技藝代代相傳,精益求精,不斷創新。剪紙的內容非常豐富,有人物、花卉、動物、鳥類、魚蟲、山川、亭臺、寓言、民間傳說等等。這些具有鄉土氣息的民間工藝美術,有的豪放不羈,有的濃郁古樸,有的纖細秀美,有的精美絕倫。獨特的裝飾風格和質樸的藝術氣質,體現了太嶽山地區人民的審美情趣。
武城玉屏酒:玉屏酒,由山西省隰縣武城酒廠生產,有300多年歷史,是山西省優質名牌產品。這種酒是以清香著稱的武城酒為基酒。據中國古典名藥玉屏風散介紹,它由人參、黃芪、藥材、檀香等15種名貴藥材制成。其特點是酒體清澈明亮,色澤晶瑩黃亮,氣味香甜。此外,還具有益氣活血、和胃生津、健脾疏肝、祛風固表、強身健腦的功效。長期飲用效果特別好。
吳氏熏肉:吳氏熏肉是臨汾的傳統名菜,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吳佳熏肉的主要原料是雞心、豬肝、豬腸、豬肚、豬蹄、豬嘴和豬頭。成品茶色襯金,“靈”味彌漫草香,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回味清香;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蒼蠅不沾,三天不腐,真的是高端客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