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免費算命 - 為什麽總說要想得天下,必須先取荊州?

為什麽總說要想得天下,必須先取荊州?

首先妳可以確定,三國時期的荊州不是現在的荊州,而是三國時期叫江陵,屬於南郡。南宋以前稱江陵府,明代稱荊州府。三國時期的行政區劃分為州、郡、縣三級。換句話說,江陵是郡,南郡(舊稱支所)的都城,屬於荊州,荊州的都城在襄陽。在我們的歷史書上,行政區劃和城市經常混在壹起,這就讓我們要從大處著眼。

214三國地圖師

三國時期有十三個州,荊州只是其中之壹。還有我們熟悉的青州。山東,曹操起兵於山東,兵名青州兵。馬超在涼州,也就是現在的甘肅,是最西端的州,所以他的兵叫西涼兵。董卓也是涼州人。涼州靠近羌人聚集的地方,所以擅長打仗。四川為益州,治所為成都。諸葛亮對劉備說:“益州是險要之地,又是天府之國,高祖因此而當了皇帝。”也就是說,四川這麽好,妳到底要不要?陶謙讓徐州,不是壹個城市,而是兩淮的壹大片領土。妳以為劉備能不動心嗎?

荊州之所以得名,是因為襄陽到江陵的壹條公路西側有壹座荊山。楚國以自己是野蠻人而自豪,這在周朝通常被稱為滿靜。因此,這壹帶常被稱為荊楚地。因地處襄陽,故又稱荊襄之地。

所以荊州其實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省壹級,當然比現在的省大很多,主要包括湖南和湖北,還有周邊的壹些地區,特別是河南的南陽。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最重要的戰爭,發生在荊州。可以說,赤壁之戰之前,不叫三國。曹操壹家獨大,東吳相對弱小。劉備連立足之地都沒有。赤壁之戰後,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赤壁之戰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改變了東漢末年整個戰爭的格局,也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這背後的壹個因素是荊州獨特的地理位置。

荊州這個地方有多重要?可以說,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要想統壹中國,首先要拿下荊州,誰掌握了荊州,誰就掌握了天下的主動權。

赤壁之戰地圖

我們來看看荊州的地形。整個荊州地區(主要指湘鄂,不包括河南南陽盆地)就像壹個大口袋,襄陽就是這個口袋的出入口。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居中。東西有壹個沿江小出口,西有三峽,東有九江。其他地方,全部被大山包裹,進出極其困難。我們知道平原地區產糧,有糧就能養兵。此外,荊州雨水多,水稻壹年收獲兩次。所謂“湖廣熟,天下滿”,其中包括湖南、湖北,其實相當於荊州。荊州不僅能養兵,而且善於防守,可謂獨樹壹幟。

這裏最重要的據點是襄陽,襄陽不僅是荊州的關鍵,也是中國的受益者。

再來看襄陽的地形。左邊是連綿不斷的大山和深谷,右邊是桐柏山和大別山。大別山就像壹座東西向的長城,正好擋住了中原和淮河,壹直延伸到合肥。孫權為什麽壹輩子都在合肥打,是因為合肥是荊州和江東的連接點。所以守荊州只有三分。北面的襄陽是重點,西面的三峽通道相對容易守,東面的合肥到九江是沿江峽谷,也相對容易守。壹旦控制了荊州,就可以越過長江天險,順流而下控制江東,進而控制整個中國南方。

襄陽也是壹個天然的軍事據點。在大巴山和桐柏山之間,這個口子不大。只要守住襄陽,荊州就守住了。這樣我們就明白了為什麽荊州是由襄陽而不是江陵統治,為什麽諸葛亮在這裏等著別人來山寨而不是江陵,因為誰控制了襄陽,誰就控制了荊州的咽喉,誰就有得天下的希望。可惜劉表沒有野心,諸葛亮也沒看上,不然也輪不到劉備。曹操手下人才太多,去了也不能對號入座。毫無意義。所以諸葛亮在隆中(襄陽城西十公裏)犁地不是巧合,而是從戰略角度的深思熟慮。如果他去江陵附近的農場,三分鐘內他就什麽都沒有了。壹旦襄陽失陷,江陵將難以獨善其身,整個荊襄九郡將全部淪陷。

曹操奠定了襄陽的基礎,卻在赤壁之戰中敗下陣來。這真是歷史上的壹個意外。曹操是怎麽死的?我認為這是壹起非正常死亡。因為歷史上很自然的發生了荊襄被攻陷然後全國統壹的事情。

楚國的都城應城

首先是楚。春秋時期,楚國的核心疆域大致相當於荊州。楚國的都城在郢城,後來的江陵,現在的荊州城。所以江陵自古以來就是荊州的重鎮。這裏四面平坦,靠近長江和雲夢澤,是個駐軍的好地方。要知道,駐軍必須是產糧區,不可能在山區駐軍。楚國先與巴人作戰,控制了三峽的出口。東控合肥地區,是伍子胥過昭關的地方。襄陽是北方控制的——當時沒有襄陽城,屬於鄧國。楚國滅鄧國,據為己有。基於此,北可問鼎中原,南可守住楚國門戶,可以說是得心應手,進退自如。整個春秋時期其實就是楚與中原爭霸,先與齊,後與晉。至於後秦攻楚,主要是從這裏出兵進入的。在六國滅亡之前,秦國占領了漢中和巴蜀,然後出兵攻打都城郢,迫使楚國遷都江東。其實在當時就註定了楚國的命運和六國的命運,後面的亡國只是畫龍點睛。楚國再強大,沒有荊州,僅靠江東是不可能保住的。

南宋襄陽

然後到了南宋,蒙古人南下,在襄陽打了六年。我們知道,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所向披靡,在理想國待上六年,這是絕無僅有的。當然也可以說明有其他原因,但足以說明襄陽對蒙古和南宋的重要性。蒙古人拿下襄陽,就能征服南方。南宋襄陽失守,全國失守。蒙古軍為什麽不從其他地方進攻,而是從襄陽進攻?剛才說了襄陽的地形,差距不大。附近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大規模用兵。蒙古人要南下,首先要占領襄陽。襄陽統帥魯(不是郭靖和黃蓉)在沒有朝廷支持的情況下,堅持了這麽久,這是了不起的。按說,南宋在江東。直接從東部淮北地區進攻南宋不是更直接嗎?原因有二:壹是淮河地區河網密布,行軍極其困難。蒙古以騎兵為主,講究速戰速決。行軍是其次,主要是糧草運輸不便。要知道,在古代戰爭中,糧草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代交通方式落後。壹萬斤糧食運出去,十分之壹可以運到戰場。路上丟的搶的不計其數,所以戰爭很耗糧。第二,就算蒙古人先占領淮河,長江天險在前面,渡河也不容易。此時,如果蒙古軍在長江北岸屯兵,襄陽的兵馬可分兩路,壹路向北出襄陽,切斷蒙古軍沿淮河向東的後路,另壹路沿漢水順長江而下,與南方守軍會合,進攻蒙古軍的戰線。蒙古人如果兩面受敵就慘了。所以蒙古人要打南宋,必須先拿下襄陽。那從西邊呢,從關中到漢中,再從四川,然後順流而下?山高路險,戰鬥異常艱難。蒙古人果然打起來了,結果達·韓萌戈死在了四川。只有曹魏能打通這條線。當然,曹魏的主要目的是打蜀,而不是從西線繞過荊州。曹魏滅蜀,客觀上為西晉從西線進攻東吳創造了條件。

從襄陽到江陵,是壹條南北通道。當太陽在這條線上時(張飛在這裏喝了王霸橋),麥城也在這條線上(關羽在這裏倒下)。只要守住襄陽,來自江陵的兵力和糧食就會源源不斷地補充。壹旦襄陽失守,江陵難以守住。就連關羽也只守了五年。

除了襄陽和江陵,荊州還有其他幾個重要的城市。

夷陵之戰

夷陵,現在宜昌附近,控制著長江三峽的出口,與江陵以長江相連,所以補給非常方便,而且其上遊是著名的長江三峽,這裏易守難攻。吳棟攻占荊州,先占領江陵,再迅速控制夷陵,無異於切斷了關羽的退路。關羽的士兵哪裏來的戰鬥意誌?後來劉備從蜀中派兵為關羽報仇,東吳大將魯迅在此堵出口。劉備想進攻,但是過不去。成都在他身後是壹條長長的峽谷,補給非常困難。於是這裏就有了火燒營的故事。劉備大敗,壹怒之下死去。從地形上看,就算魯迅不用燒,只要守住了夷陵出口,劉備的軍隊不是死就是餓死,總之失敗是必然的。後來劉備退到白帝城,魯迅不敢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峽谷中行軍困難,運糧更是難上加難。壹旦他中了埋伏,後果不堪設想。

劉備已經逃到夏口屯兵。

峽口,屬江夏縣,現為武漢之地。當時只是壹個小地方,屬於孫權的地盤。夏口以北有壹些小鎮,劉啟就駐紮在那裏,後來加入了逃跑的劉備。孫、劉會師後,劉備在此駐紮夏口。漢水從遙遠的漢中出發,經過襄陽,最後在這裏匯入長江。襄陽不僅由陸路南下江陵,還要靠漢水。可以到長江,然後走水路到江陵。所以這也是壹個很重要的位置。武漢包括武昌、漢口、漢陽,以武昌最大,但都是元朝以後慢慢發展起來的。元朝定都北京,中國原來的重心逐漸下降,京廣線發展起來。武漢地處京廣線中段,得益於長江和漢水,才有了後來的大武漢。

鄂州,或稱孫藝程,因春秋時期這裏有壹個湖北國而得名。湖北原是商朝的諸侯國,位於河南南陽。周滅商朝後,湖北不服,從中原遷來,後來被楚國滅了。易中天老師曾經說過,楚語有句話叫“不服氣周”,就是不服氣的意思。其實最早是湖北人說的。柴桑(九江)連接吳棟,是吳棟派兵進入荊州的必經之地。可以說,在赤壁之戰的整個過程中,吳棟的軍隊不斷地從這裏經過,被派往荊州。我在《旭日東升》的時候,把它定為都城,改名武昌(註意不是武漢的武昌)。然而,吳棟人非常不喜歡它,認為它離他們的大本營太遠了,所以他們後來把首都遷回建業(南京)。後來孫皓為了控制荊州,要遷都回荊州,吳國貴族寫了壹首詩:“喝建業水不如吃武昌魚。”意思是不願意去。所以武昌魚現在不產於武昌,產於鄂州。毛澤東後來來武漢,也寫了壹首詩:“只喝長沙水,吃武昌魚。”武昌魚從此名聲大噪。需要提醒的是,正宗的武昌魚產於鄂州附近的梁紫湖,而不是武昌。雖然現在鄂州很小,但很長壹段時間,鄂州都是荊襄地區最大的城市之壹,湖北的簡稱“鄂”都和鄂州有關。為什麽不簡稱為“楚”?大概是怕湖南人不以為然,湖南人在嶽麓書院的匾額上寫道:“唯楚有才,興於斯。”

赤壁懷舊

鄂州長江對面是黃州(現改名為黃岡,但當地人仍習慣稱之為黃州)。黃州有壹個赤壁公園,但赤壁之戰不是在這裏發生的。三國時期還是蠻荒,沒有黃州這樣的城市。現在我們知道,黃州西南的浦陰,已經改名為赤壁市,就是為了赤壁這個名字。黃州被認為是赤壁之戰的發生地,因為蘇東坡的《赤壁懷古》:“壹江春水,千古風流人物?”估計很多人都能背出來。這首詞是在黃州寫的,以至於很多人誤以為黃州是赤壁之戰發生的地方。後來普銀城不幹了,心想,我就認認真真的,改名叫赤壁,看誰來搶!為什麽說赤壁之戰發生在浦陰而不是黃州?其實有壹個簡單的判斷方法:

第壹,曹操占領襄陽後,壹定是壹路南下奪取江陵,這是最便捷的道路。江陵也是壹個有糧有錢的重鎮。所以他的軍隊基本都在漢水以西,不會繞道去黃州。黃州這裏沒有重要的城鎮。如果要從這裏渡過長江去打吳棟,後勤補給是個大問題。而且如果他向東去黃州,要取睢縣(編鐘的地方)和江夏,就不會過當陽縣,也就不會有長阪坡之戰。

第二,從幾個地名來看。赤壁之戰時,諸葛亮派張飛、趙雲埋伏,說:“以武林之火為信號。”現在和赤壁隔江相望的還有武林,就在洪湖附近。往西,武林會經過華容(不是現在湖南的華容,湖北潛江以南),再往西,就是江陵。這些地名呈東西直線相連,相距不遠,符合曹操的逃跑路線。如果是在黃州戰敗,完全沒有必要繞江陵大轉彎,直接向北撤就行了。

鄂州以東,有黃石,近代張之洞逐漸開發。當時,這裏沒有人口,只有壹座磁塞山,是吳棟的軍事要塞。唐代詩人劉禹錫寫的壹首《西炮臺山懷古》就提到了這個地方。黃石曾經是大冶縣下的壹個小港口。大冶自古產銅,楚國的銅就產於此。春秋戰國是壹個青銅時代,武器都是用銅制作的。鼎和編鐘也是銅做的,甚至錢也是銅錢。楚國的強大離不開這個銅礦。現在銅綠山有壹個古銅礦遺址,非常壯觀。大冶不僅有銅礦,還有鐵礦和煤礦。清末洋務運動時期,湖廣總督張之洞將這裏的鐵礦石、煤炭通過黃石港運往漢陽,制成鐵器和兵器。《漢陽制造》幾乎見證了整個中國近代史,從辛亥革命第壹槍到朝鮮戰爭。

再往東是吳棟的柴桑(今九江)。周瑜平時就駐紮在這裏,附近的鄱陽湖是訓練水軍的絕佳地點。現在九江有個約臺,據說是周瑜典要發兵的地方。

項羽吳江自刎。

長江從九江這裏拐彎,到達南京。長江的這壹段幾乎是南北走向的。長江以東稱為江東;對於北方政權來說,在長江的左側,所以也叫江左。江東和江左指的是同壹個地方。現在我們經常稱之為江南。這壹帶當時屬於揚州,其實比荊州還要偏北壹點。這壹段長江是進入江東的必經之地。南京下遊,江面太寬,根本沒有渡口。在南京的上遊,長江南岸大部分是山區。只有從馬鞍山對面的安徽和縣渡河,進入壹片平地,直入吳國。所以去江東的輪渡主要在這裏。伍子胥過不了昭關,急得壹夜變白。他要去的虞丘渡口就在這裏。項羽不肯回江東,自殺的烏江渡江也在這裏。

當時東吳不僅控制了江東,還控制了武漢下遊,影響力已經相當可觀。它為什麽還要聯合劉呢?

沒有什麽說劉備要聯合,因為他的力量不足以自保,但是為什麽吳會聽從諸葛亮的建議,聯合劉對抗曹呢?事實上,從地形上不難看出,曹操的主要目標是沖向吳棟。他根本不在乎劉備。如果讓曹消滅劉備,然後占領荊州,那麽將失去荊州。畢竟劉備手裏有劉啟這張牌,在荊州還是有壹定影響力的。這個時候,能和他在壹起的,就是劉備。

所以孫和劉聯合也就不足為奇了。奇怪的是曹操為什麽會戰敗。在中國的南方,除了吳楚是兩個繁華的養兵之地,其他地方都是山區。沒有大平原,很難形成強大的割據勢力。有了吳楚,就有了整個南方。根據歷史經驗,曹操從北方來,先占領襄陽,再占領荊州,然後順流而下,壹舉消滅東吳,進而統治整個中國南方,這是很自然的。結果壞事就出在過河這件事上。水師不行了,遇到了周瑜和諸葛亮兩位大神,大敗而去,元氣大傷。從此,曹操再也沒有去過江南。可能他到死都不明白,為什麽歷史上反復出現的事情會在他手裏出問題?

曹操戰敗後退出荊州,但仍控制著東面的襄陽和合淝,這讓吳棟寢食難安。合肥處於江東之門,也是荊州與江東連接線上的重鎮。關羽沒有襄陽,守荊州也很辛苦,相當於被別人卡脖子。所以三國站在天平上,只要荊州的位置稍有變動,就會影響整個格局。曹操占領襄陽,準備隨時回荊州。孫權不拿下荊州,壹天都睡不好。至於劉備,他終於得到了壹塊土地,當然不肯輕易放棄。而且從荊州攻許昌,遠比從成都攻長安方便。襄陽以北是南陽盆地,再往上是中原,曹操的都城許昌就在這裏。這也是先秦時期的華夏地區,所以後來關羽占領襄陽,史稱“威震華夏”。

本來曹操退兵後荊州太平了壹段時間。關羽攻占襄陽,當然是戰略需要,但也引起了連鎖反應。首先,曹操神經緊張,壹度叫囂遷都。第二,關羽北上後,江陵地區防守薄弱,給了吳棟可乘之機。所以我說,關羽守著半個荊州,遲早守不住。荊州要想安全,就必須占領襄陽,但是占領襄陽會引起壹系列的反應,最終會失去荊州。東吳要想睡個安穩覺,必須先取得荊州。三足鼎立,荊州就是個火藥桶。

隆中對

諸葛亮在隆中對劉備的計劃是先占荊州為基業,然後奪取整個西川,再奪取關中,最後從荊州和關中包抄曹魏,統壹天下。可惜荊州沒守住,先丟了壹條腿,劉備也死了,諸葛亮六出祁山也沒拿下關中。“但他還沒來得及征服,他就死了,讓英雄充滿了淚水”!

曹家最終沒能統壹中國。曹魏滅蜀後,取代曹魏的西晉吸取了教訓。壹方面在益州(四川)造船,訓練海軍,順長江而下。另壹方面從兩淮入侵,牽制吳,重點是荊州。陸軍從襄陽南下,與來自長江上遊的海軍配合,成功奪取了長江中遊的控制權。於是,水陸並存,沿河而下,推著吳棟。隨著吳的滅亡,西晉統壹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