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高能前言:如果妳把這部作品看做壹部動畫片或者浪漫劇,妳覺得它不應該和現實世界混為壹談,而且壹個人被彗星撞碎後在這個世界復活也沒什麽不好,所以請妳馬上離開。謝謝妳。這部作品的分析只是寫給這些人看的:童年看動畫片,叮叮當當的貓有萬能的口袋,讓時間旅行變大變小無所不能,看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妖魔鬼怪各顯神通……妳不會覺得有什麽異議,因為這些作品已經提前為我們定義了這是壹個可以發生這些神奇力量的世界,我們作為觀眾也有意識地將其與現實世界區分開來,所以我們覺得沒什麽不妥。畢竟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新海誠的作品《妳的名字》雖然是壹部動畫電影,但故事的背景時間卻定義在當代,主題也是非科幻非玄幻。所以當我是觀眾的時候,我會把它等同於現實世界,我會不自覺地思考這部作品的背景結構和故事發展的邏輯是否存在如何在不違背現實世界自然物理規律的情況下滿足發生的可能性。如果妳在看完電影結局的第壹時間有這樣的疑問:小鎮得救了,女人沒有死,但女人確實死了,死亡名單在檔案裏找到了。結局會不會改變歷史,真的沒有前後矛盾?總覺得不對勁:難道歷史變故後遇難者名單憑空消失了?如果妳是這樣的人,那麽我很高興有妳作為我的代碼的這壹長段的讀者。再次強調:本文討論作品結局的出發點是為了嚴謹地分析作品的背景結構和故事結局發展的邏輯是否具有符合現實世界客觀規律而又不違背的可能性。
我還註意到,我最近讀了半年前寫的這篇分析,並把它粘貼在幾個地方。很多人看到了,但也引來了很多非議。反思後發現沒有區分觀眾和分析結局的出發點,表達不夠清晰。等到電影在國內上映1周年的時候,電影的熱度已經褪去,很多人都忘記去看了。但因為很喜歡這部電影,所以看了很多遍,所以要補充修改壹下,也算是對這段話的壹個總結和補充。另外,我感覺我只分析了結局如何符合客觀世界規律的單壹方面。其實這部作品還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地方。剛好看到《涼風有性》寫的這部作品的影評,開始引起更多關註。侃侃談到幽默和幽默,並建議搜索他的昵稱。感受:新海誠不愧是堪比宮崎駿其人的神級動畫導演。修改於2017 12。
正文首先要明確歷史是不可更改的,否則會發生不壹致的事件。壹個最經典的沖突設計場景是:假設有人回到過去,殺死了還在繈褓中的爺爺,還會有人出生嗎?既然他不會出生,他怎麽可能回到過去殺死他年輕的祖父呢?所以這是壹個悖論,證明了時空穿越是不可能的。
影片中有壹個故事,男的看著死亡名單,後來女的得救了。不排除大神導演新海誠原本想壹如既往的做悲傷結局,後來為了結局不那麽殘酷而改了。因為他壹貫青春悲涼的風格,從來沒有去寫過喜劇,這次換了壹只筆,畫了壹個團圓,先悲後喜的感動,效果非常好!因為把結局改成這樣的結局,給觀眾溫暖和希望,就很好。那麽新海誠忽略了上面提到的矛盾嗎?我想以新海誠大神的水平和這麽多精英制作團隊,他們應該會考慮的。所以電影的這個大團圓結局應該是用平行時空理論來解釋的,影片開頭女主的大基佬出示報紙的場景也有提示。這個鏡頭是暗示作品世界線結構屬於平行世界的最有力支撐。
強調平行世界理論屬於物理學範疇,不屬於玄幻言情文學範疇。它是基於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力學的理論假說體系,經過嚴密推導,但沒有任何實驗證實。下面簡單介紹壹下平行時空,沒有嚴格的定義供大家理解:
1.多維宇宙中有無數個時空交錯的平行世界,在宇宙深處的壹個世界裏也有同壹個妳(註意我說的是多維宇宙,雖然宇宙如此浩瀚,邊界尚未確定,但如果只停留在三維空間加時間軸的層面去理解,還是狹隘的。平行世界壹定要在遙遠的星球上嗎?不,妳手裏的壹朵花,可能有無數個宇宙。
2.在某個時間節點之前,這些世界的軌跡是完全重疊的,但在不同的空間,不同的時間,空間和時間是平行不重疊的,它們處於不同的維度,但在某個時間節點之後,這些世界的發展就壹個壹個交錯,就像樹木展開枝葉壹樣。分離後,每個世界發展的速度,也就是時間的速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妳可以在腦海中想象兩個形狀相似的立方體來幫助妳理解。
3.在某個特殊場的作用下,某種“虛擬物質”(為了表達方便,這是個人定義名詞,相對於物理對象,尤其是記憶靈魂的聲音和光)或許能夠在平行世界之間穿越。物理對象不能穿越或者沒有理論證明可以穿越。世界在不同的維度,我們宇宙的三個維度和其他世界的三個維度不在同壹個維度體系。(再解釋壹下“穿越”這個詞。不解釋的話,看起來就像是從科普到玄幻劇:平行世界沒說物質可以穿越,但也沒說不可以。對於能在同壹個宇宙體系中穿越太空的蟲洞,現在物理學還只是處於猜測階段。既然可能有也可能沒有,科學沒有被證偽或證實,那麽在我們普通人對客觀世界的理解和認知體系中,這些東西就像我們看待靈魂壹樣是可能的、可能的,並不矛盾。平行世界有壹個核心假設,每壹個不確定事件發生與否,都可能對應著分化為此刻發生和不發生的兩個平行世界。它像蟲洞壹樣抽象,但暫時沒有理論上的缺陷。至此,如果妳有興趣了解更多,請搜索“平行世界”、“上帝骰子”、“薛定諤的貓”等關鍵詞。
這個生僻的理論之所以被相對廣泛的認識和認可(比如幾年前在壹部熱播的臺灣省青春片《那些年》中就提到過),是因為它可以包容和解釋諸如回到過去、超度、甚至鬼神等超自然問題。從另壹個角度來說,這種理論也反映了人類心理的壹種自我安慰和自我救贖。妳看,人總會後悔過去,想念念念不忘的人,想念逝去的親人,想回去彌補。如果有壹天科學家告訴妳回到過去是壹個悖論,是不可能的,理性的人在妳耳邊重復人死不能復生,如果妳在那些年錯過了,那註定是無法挽回的。後悔的時候會感到無助嗎?因此,新海誠的作品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它擊中了淚水,充滿了情感。除了深刻的人文內涵和高超的藝術表現,結局也是壹大亮點。救贖與團圓的結局與平行世界理論所反映的人性初衷是壹致的,即人類情感中彌補遺憾的感覺!(補充:其實提出平行世界理論的物理學家都有嚴謹的推導過程,並不是憑空想出這個理論來繞過開頭提到的回到過去的悖論。如果我們憑空捏造壹套理論,只是為了回到另壹個平行世界的過去,那肯定會被嚴謹的物理學大神所鄙視。目前這個理論還沒有被驗證,但是理論就是理論,不被證明矛盾就可以解釋成立!我們必須尊重它!物理學中有很多未經證實的理論,也許有壹天會被證明是對的!有興趣進壹步了解可以搜索百科詞條“平行時空”開始了解)
不敢見的人不懂平行時空,所以提前做了那麽多鋪墊。現在我們開始用電影來分析結局:正是在兩個平行的世界裏,電影中的主角在彼此的身體裏交換了自己的人格。而且因為歷史無法改變,其實電影最後有兩個結局:
結局1:最後隱藏的壹個世界其實是悲劇。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上看到死亡名單的男人根本救不了那個女人。女的死於三年前,也就是2013年。三年後,也就是2016,他去了那個小鎮,去了三本樹,打了個盹,夢遊到半山腰,最後大夢初醒,什麽都忘了。夢的內容自然與拯救女主有關,即我們看到他在黃昏時與女主相遇:知道彗星會墜落的受害者的靈魂或人格通過他喝下的酒(這是三個女人和三片葉子的壹半,保存了女主的靈魂或人格)首先進入男主的身體,然後在黃昏相遇時進入未被彗星擊中的世界中女主的身體,完成兩人靈魂的重新交換。男人醒了,回家繼續自己原來的生活軌跡。後來就再也沒見過女主,因為那個世界的女主三年前就被殺了。壹直躺在檔案裏的死亡名單是悲傷的鐵證。
結局二:女主得救的另壹個平行世界沒有死亡名單,意味著大家壹開始就順利避難了。知道彗星會墜落的男主和女主的靈魂穿過了彗星尚未墜落的世界女主,成功拯救了鎮上的人,這也是對影片開頭閃回故事的補充。
兩個世界的主角,最後的生活都不壹樣。至於拯救小鎮的男人和女人的靈魂,或者說記憶的載體,妳最後離開了哪個世界?我覺得不重要也不糾結,因為最後的結果只是這壹次感人的經歷。最終小鎮被拯救的世界裏只剩下幾個片段留在男女的腦海裏,只夠支撐男女最終再次相見時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然後鼓起勇氣問對方的名字。所有其他的記憶改變都被抹去了。就好像我們做夢後不久就不記得夢的內容了,好像什麽都沒發生過壹樣...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很多人做夢的時候都會有壹種身臨其境的夢境,無論是夢到過去經歷過的場景和人,還是夢到從未見過的場景。當他們醒來時,身臨其境的感覺非常強烈,但他們很快就忘記了。發散思維:夢真的是夢嗎?會不會是另壹個平行世界?不是說夢就壹定是平行世界,只是啟發大家去狂野壹下,對平行時空有更好的理解。(PS:當然。我個人希望這兩個拯救小鎮的靈魂能在被拯救的世界重聚,然後另壹個男人剩下的靈魂就讓他去小鎮的毀滅世界吧。畢竟他還沒有開始這段經歷,但是對方女人剩余的靈魂是可憐的,只能活在酒瓶裏...brz)
在這裏,我還想引用《涼風與性肥》影評結尾的壹段我認為很好的話:所以,這個結局,是對方同學的拼命,帶來了今生的似曾相識。這樣想似乎有點虐……但妳反過來想想,妳現在遇到的壹見鐘情,也可能是夢裏找幾千塊錢的結果,所以妳會不會有壹點點宿命感,把它當成壹件很美好的事?
註意本文中多次提到“穿越靈魂”這個詞,似乎不那麽科學客觀。在此,為了避免被不了解的人隨便噴,再次重申,本文對作品結局的討論出發點是嚴謹地分析這部作品的背景結構和故事結局的發展邏輯是否有符合現實世界客觀規律而又不違背的可能性。像靈魂穿越這樣的事情,目前科學無法證偽或證實,所以在我們正常人的頭腦中,認為它的發生並不違背現實世界的客觀規律。因為這些東西在人對現實世界的理解和認知的框架下都是可能的,並不矛盾。反之,回到過去,改變歷史已經被科學證偽了,就會形成悖論,那麽這是行不通的,是與客觀現實相矛盾的。
補充壹些其他細節。a .有些人可能會問,發帶或繩結的信物已經在男女之間傳遞了。這在平行時空裏怎麽解釋?畢竟平行時空理論並沒有明確支持有質量的物理個體可以在不同的平行時空中穿梭,因為這不僅維度不匹配,還可能導致違背客觀規律的矛盾。比如本片開頭那個女的死了的世界,女的把自己的發帶給了男的,但是在另壹個女的得救了的世界,女的也把自己的發帶給了男的。如果男人把發帶還給山頂的女人,那個世界就會有兩個發帶,而且是來自兩個不同的平行世界!當物質憑空消失或增加,壹個世界的質量守恒就被打破了,客觀認知就感覺矛盾了。怎麽解決?事實上,在她的作品中,新海誠已經很好地處理了打結這壹項。祖母葉儀已經提到了打結和時間的關系,所以發帶在這裏,它代表了時間的連接和復雜的傳遞。發帶其實是壹種虛擬的物質,意味著時間、情感和宮水家族世代命運的連接和傳遞!看那個酒後倒下的男人的圖片,還有壹個發帶,然後轉化成嬰兒的臍帶……在此,我要表達對新海誠藝術造詣和人文功力的敬佩!
B.有朋友提出了很多問題,三年的時差應該是男女主很容易註意到的,只要看手機電視就可以,應該是男主交換的時候很容易知道女主的位置,等等……的確,這些都很容易發現。從制作組對影片的處理來看,他們肯定是想削弱主角在這方面的敏感度。如果兩個人都這麽善於觀察,後面的故事就不會這麽曲折了。他們從壹開始就告訴觀眾,相差三年,劇情賣不出去,所以這是創作者出於創作需要故意弱化的。另壹方面,妳也可以這麽想。畢竟角色互換就像做夢壹樣。我相信大部分人做夢的時候邏輯都比較慢。很多行為都是習慣或者潛意識驅使的。比如妳在夢裏夢到喜歡的人,妳的大腦永遠醒不過來,懷疑TA是隔壁老王換的。況且人再睡著再醒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夢裏的很多東西會很快被遺忘,最後只剩下記憶的片段。所以主角交流的時候沒有發現這些問題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