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首先要鄭重澄清壹下說法:佛門禁止算命!任何人穿著和尚的服裝或者假裝在家給人算命,算命,占蔔,胡說八道什麽吉兇禍福,都不是真正的佛陀弟子。
佛陀真正知道世間萬物的發展都有其內在的規律,也就是因果,知道揭示眾生苦樂的決定性思維是善惡。所以,我們要想按照佛教來改善命運,就要從身、口、心(行為、語言、思想)三個方面來改正自己的過錯和缺點,改變自己的方式。
作為壹個剛接觸佛教的人,要想快速安定下來,按照佛教來改變自己的困境,首先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壹,虔誠和自信
《華嚴經》中說“信為德德之母,增諸善根。”信仰是決定我們能否受益於佛教的根本和關鍵條件。佛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智慧,能破除壹切苦難,獲得幸福。歷史上的高僧、大德、王公、庶人,都曾受益於佛教的自信,此處無需贅述。
眾生皆因業得度,業是尊信。如果妳半信半疑地去嘗試,妳很可能會抱怨佛教沒有效果。世人都說“誠為靈”,誠即虔誠、自信。
第二,恭敬祈禱,念誦聖名。
佛經中記載的佛菩薩不是民間童話中虛構的人物。他們是能夠實現“自我意識、對他人的意識、甚至對完美的意識”的覺醒者。他們利用眾生無盡的慈悲,以無窮的智慧,在眾生中做出各種變化。
壹切佛菩薩的名字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是世界上最吉祥、最不凡的名字。正如經上所說,“千處祈禱千處回答,苦海常作人舟。”」
如果我們能以虔誠純凈的心念誦聖名,我們會得到不可思議的感應和加持。歷史上,念誦聖名避禍的故事數不勝數。《大智論》說:“佛海中,唯信可進,唯信可量。”希望有緣人能破其疑,得其大益。
第三,努力反思,改變好的。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就像人生病壹樣,壹定是不良習慣的長期積累導致了疾病的出現,而生活中的阻礙和痛苦也是因為自身身體、口腔、心靈的不良習慣造成的。“善是樂因,惡是苦因”,這是自古以來顛撲不破的真理。在生活中遇到各種逆境的時候,我們最忌怨天尤人。不僅於事無補,反而讓自己走進了死胡同,不斷擴大負面情緒的傳播和影響。
佛教中所說的開悟者,首先是能夠時時反省自己。佛經上說“萬物皆由心生”,我們的壹生乃至我們眼中的世界,都是我們自己心的表現。比如在同壹時間同壹地點,內心快樂的人看壹切外在條件都是光明向上的,而內心充滿煩惱的人看壹切外在條件都是黑暗的。
人生的壹切阻礙,都是從過去身心累積的惡業開始的。眾生之所以百思不得其解,找不到癥結所在,是因為沒有智慧,而智慧的匱乏,正是因為“愛與智的分離”。所謂“情”,在佛教裏叫“情執”,也叫“自執”,就是堅持做自己,把各種想法都拿過來,認為世界上只有壹個人是“善”,所有的錯都是別人的,所以心裏充滿了埋怨和委屈。
這種人生的迷茫會讓我們陷入痛苦的境地。所以,要想遠離各種痛苦,人就要時時羞慚,時常自救。
在四十二章中,佛陀說:“恥如鐵鉤,能使人違法,故應常恥,無可替代。”如果妳離開了羞恥,妳將失去妳所有的優點。有罪者有良法;如果妳是無辜的,妳和其他動物沒什麽區別。」
孔子說:“不求甚麽,只求自己。孟子也說:“恥於人大。得之則人,失之則獸。所有從天而降的聖徒都向我們展示了改善我們生活的方法。如果我們不跟隨他們,就沒有出路。
壹位禪師曾對觀音菩薩畫像贊不絕口:
妳不回頭,誰來幫妳;
如果我能改變我的想法,我為什麽要仁慈?
這種說法值得深思。
第四,布施,修善
貪婪和吝嗇是眾生的另壹個深層習慣。世間遇險之人常來寺中,多是“趕著給佛腳補課”,以燒香的方式與佛菩薩交易,希望菩薩保佑消災避難,壹切順利。
這其實是壹種僥幸心理,就像投資預期微薄的上億財富回歸,遙不可及。
要想改變目前的逆境,消災避難,就必須修習各種善法積德,而修習積德的方法對家人來說是最致命的。《大智慧論》說:“出家要持戒,在家布施。布施在菩薩六度修持中被稱為“第壹波羅蜜”(波羅蜜是梵文,翻譯為“度”)。
為什麽捐贈如此不同尋常?因為壹切眾生都執著於愛情,執著於愛情所帶來的種種煩惱和痛苦,執著於自己的身體,執著於自己所擁有的壹切,甚至“不為所動”,卻不知道,在未來,我們苦苦執著的親人、朋友、財產,都將離我們而去。哪裏會有“我”,甚至“我的”?所以佛陀說:“壹切都是佛法,像夢泡,像露水,像電,所以要這麽看。”」
人生是壹場眾生無法醒來的夢。與其執著於生活,承受種種痛苦,不如盡早看破人生的大戲,盡早把禮物送給物業,這樣不僅能得到當下的幸福,還能為未來培養福田,種下幸福的理由。
這麽簡單的道理,為什麽眾生都看不透!當年老祖宗感慨地說:“有條明路,千人不肯走。」
中國自古就有“舍”論,佛教的施舍也與之類似。在佛教中,布施所獲得的功德與布施的心和對象有關。
所謂布施之心,也就是布施的目的,如果只是為了給自己消弭惡業,那是很渺小的。如果是真正利益壹切眾生,甚至希望壹切眾生都得到成佛的結果,這樣的功德和結果是極其獨特的。
最完美的布施是《金剛經》中宣稱的“無生布施”,但這不是壹般人的境界。關於因英布施形象而導致的功過之別,《四十二章經》說:“好人不如壞人;飯裏有千千萬萬個好人,飯裏最好有五戒。五戒壹餐,不如胡子壹餐;百萬大胡子的飯,不如壹石的飯。壹千萬噸的飯,不如壹頓全日空的飯。壹億阿納罕的壹頓飯,不如壹個阿羅漢的壹頓飯;吃十億羅漢不如吃壹佛;吃100億佛不如吃13佛;有飯吃總比不讀書,不生活,不修理,不領證吃壹頓飯好。」
此外,由於佛教的圓滿功德,在佛教中種下的善心善根,在當下和未來都會得到不可思議的結果,可以迅速消除障礙,增加繁榮,圓滿佛教。
《妙法蓮華經》中說:“壹切法皆自原,常相消。佛已經行了道,來世還要成佛。」
本文從以上四個方面,簡要論述了如何用佛法正確面對和解決人生中的各種障礙。佛教的智慧是博大精深的,是和諧的。以上意見只是自己手中的窺豹,很難做到盡釋前嫌。要想深入佛寺,獲得巨大利益,就必須帶著信仰和敬意,自己去學習和修行,否則只能是“枉作旅人數年,數其珍寶而不分而治之。”“在這裏,真誠的祈禱:
願有緣人信佛。
擺脫各種迷惑,永遠抱著好的想法。
從壹切艱難困苦中解脫出來,妳想要的壹切都是妳想要的。
今生得幸福,來世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