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免費算命 - 星座為什麽這麽受歡迎?“快樂甜點”還是“心理醫生”?

星座為什麽這麽受歡迎?“快樂甜點”還是“心理醫生”?

星座為什麽這麽受歡迎?他們是“快樂甜點”還是“心理學家”?

科學分析星座

個人認為,壹個人的性格是通過環境和經歷逐漸形成的,是人性的復雜體現。

我不相信占星術是科學的,至少我不承認占星術是壹門科學。原因很簡單。科學需要精確和技術性。科學允許錯誤,但不允許不確定性。占星術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確定的。所以很難成為壹門科學。

首先說壹下,通過判斷太陽星座得出星座決定性格的結論是多麽不科學。太陽星座是黃道平面上劃分的十二個星座,也稱為黃道十二宮。我們壹般所說的【星座】是指【太陽星座】;也就是說,以人(當然是地球上的人)為中心,同時運行到太陽軌道上的相對星座位置(希臘語是ZODIAC:意為——動物做的圓,又稱“黃道”)。(即以出生日期計算星座)雖然這種劃分看似合理,有理有據,但把這當成真正的占星術是錯誤的。

占星術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其起源壹般認為是大約5000年前繁榮的蘇美爾文明時代(公元前二世紀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自古以來,占星術壹直被認為是壹門非常難的學問,需要同時具備哲學、天文學和屬性的知識。通常,大多數人很難理解。在沒有計算器和計算機的時代,計算太陽系各種天體的位置,制作星圖也是非常復雜的。然而,100多年前,壹位名叫艾倫·利奧的占星家把復雜的占星術極度簡化了。他只是在不計算位置的情況下,利用太陽推算出壹個人的太陽星座,編了壹個粗略簡單的太陽星座。但是,這種太陽星象與真正的星象和占星術相比,還差得很遠。某種程度上只能算是遊戲,不能等同於浩瀚的星象。很多人認為占星術是如此的膚淺和簡單,以至於人被分成只有12人格。事實並非如此。不可能通過這個太陽星座來體現“壹個人的不可替代性”。要知道,占星家在分析每個人的時候都會做出壹個獨特的星盤(也叫天宮圖或者星盤)。就像指紋壹樣,沒有人能擁有和妳壹樣的星圖。因為每個人出生的時間和地點不同,此時仰望天空,天空中的行星對妳的位置不同,從大到小能給妳的影響也不同,導致每個人的命運和性格也不同。這裏是占星術的來源。然而,古代占星家擴展了他們的發現——在太陽系外的地球360度界面,每個30度等分處有壹個,總共12個星座。地球運行到每壹個分數(星座)時出生的嬰兒,長大後總會有壹些相似的特征,包括行為特征。但這種籠統模糊的分類,無論從科學的角度還是占星學的角度,都是不負責任的。它的成功更多的取決於對人的心理的成功把握,以及壹個大容量的抽樣統計所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數學模型。

有趣的是,無論是認為星座是科學的人,還是認為星座是偽科學的人,都認同氣候對人有影響的論點。但認為星座是科學的,氣候對胎兒有影響,而認為星座是偽科學的,認為氣候對後天有影響。然而,從古希臘開始,智者或哲學家就推斷出氣候對人有影響。在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中,也有關於地域對文化和人的生理或心理的影響。基於這種實證研究的傾向,出現了壹類學科,如地緣政治學,它結合地域特征綜合考察人類。

在我看來,地域對人類的影響在科學上是不可避免的,就像進化論中不同的地域環境影響鳥類的進化壹樣。地域差異壹定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而且,這種差異到底屬於先天還是非先天?

後天應該是壹個整體,既包括先天,也包括後天。即遠祖定居後,其獲得性變化產生的基因變化會隨著後代的誕生而傳遞給後代。至於對胎兒的影響,因為沒有太多實證科學支持,所以無法判斷。所以星座是科學的這個根本論點是站不住腳的。

有英國科學家提出,是天體的引力潮影響了胎兒。這樣的理論只能支持傳統占星術,無法為今天流行的占星術提供科學依據。因為傳統占星術專門計算出生日期和地點(決定出生時天頂的星空)。而簡化的星座計算方法是不可能得到天體引力潮理論支持的,只有天體引力潮的壹般規律,仍然不是很準確。僅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有很大的偏頗。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重力等物理力的影響。但是,經過這些粗略的計算,影響程度是否真的有那麽大,就要慎重考慮了。但是,退壹步說,這兩者即使有聯系,也頂多是壹種模糊的、籠統的聯系。這種聯系不能作為科學星座的論據。

說到占星術的科學性,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基於統計學的發展。也就是星座之所以能判斷性格等等,或者說星座性格分析有多準確,是基於壹個很大的抽樣統計。換句話說,星座分析是基於大量不同人的相似度統計,然後做出壹個數學模型。由此計算出每個星座的性格分析。而這種大量統計數據的匯總,具有壹定的* * *。所以很多數據反映出來的結論是有壹定可信度的。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準確的。大家都有過這種經歷,有時準確有時不準確。這恰恰說明占星術是不科學的,科學的,只允許誤差,不允許不確定性。我們之所以認同星座的性格分析,正是因為這種分析是建立在大量統計數據的基礎上的,而且是最* * *,所以我們的心理已經有了暗示,感覺對星座的分析越來越準確了。

當然,這裏有壹個悖論。“如果統計數據是真的,為什麽不能說占星術是科學的?”原因如下。

為什麽占星術在星座統計中是正確的,並不能說明星座是科學的。原因很簡單。星座認為星座,也就是星星,對人是有影響的。當然,如果太陽的影響還部分可信的話,其他恒星大概就亂說了。許多恒星距離地球幾十萬光年。他們到達地球的光是幾十萬年前發出的,更不用說引力之類的了。即使是太陽,我也不認為它的引力會對心理學或神經科學產生什麽具體的影響。

簡單來說,占星術與其說是壹門科學,不如說是壹種心理遊戲。星座分析之所以讓我們感覺如此準確,更多的在於心理選擇和心理暗示。這種情況下,妳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的情況和所謂的預測聯系起來,會讓人產生預測準確的錯覺。而且預言中的語言非常模糊,幾乎每個人都會在預言中遇到壹些預言。比如說它說妳今天會倒黴,每個人總有壹天會有不開心的事。再加上心理引導的影響,自然讓人覺得預言成真了。怪異心理學可以用所謂的“慣性”和“虛實生理反應模式”很好地解釋這種心理遊戲。聽說過心身疾病嗎?就是身體雖然沒病,但總懷疑自己得了某種病。久而久之,身體真的開始出現疾病的癥狀,然後有的人真的患上了疾病。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妳是白羊座。妳看了白羊座的介紹,只要有20%符合妳的性格,妳就會覺得真的很準!這不是我強加給妳的解釋!對於壹個陌生人,只要對方告訴妳20%的事情,壹般人都會覺得他很準。但是,說20%很容易,這裏面也包含了壹種心理上的“巴納姆效應”,即當別人事後說出模棱兩可的話時,人們往往會相信這是符合自己實際的。然後妳覺得準了就信了,然後心理暗示的力量就顯現出來了。越相信越喜歡,越喜歡越相信,以此類推,所以最後?妳覺得很奇妙!另外,我們還有心理選擇和心理暗示強化的問題。如果星座分析與我們自身的情況不符,我們自然會在心理上忽略它(不深究為什麽不允許,因為當時潛意識認為星座只是迷信,不能完全相信),但壹旦發現分析符合我們的實際情況,我們就會給自己心理暗示,星座是準確的,這種暗示會隨著“偶然”的準確結論不斷增加。

有科學家做過實驗,詳細記錄了壹個殺死十多人的星座的分析。然後我就在社會上搜集資料,說星座大師免費給大家算星盤,讓大家踴躍把自己的星座運勢發到研究室,然後打印N份殺手的星座運勢寄回給這些人。結果很多人反應“太準了!”“這根本就是我!”有沒有可能壹群正常人和壹個殺了十幾個人的殺人犯是壹個性格?這是人類能力不足的體現。在古代,人們的封建迷信是人們科學水平低下的結果。現在人們的科學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還沒有到完全不信迷信的地步,所以出現了上述現象。就像這樣,所謂的星座分析很籠統。總有壹些東西是符合妳的,然後就會有所謂的光環效應。妳會相信這壹切,並感到“啊!這麽準!”其實它只是借用了壹些常規心理學,讓它更準確。然而,信息越具體,占星術的結果就越不準確。這是因為個體信息的多樣性,導致占星術給出簡單統計的數學模型在較大的模糊率下無法保持準確。我和網上的明星算過幾次,幾家網站的結論都不壹樣。而且和普通太陽星座的分析大相徑庭。當然,有些結論會與情況相符。

我的結論是,在壹個廣泛而不精確的範圍內,星座分析是建立在宏大的統計基礎上的,它的結論有相當壹部分是* * *(也可能是* * *心理暗示導致的)。壹旦計算信息準確,數據個體化,準確性就會急劇下降。因為很難統壹個人的統計數據。所以占星術在壹般的統計學方面是有意義的,對於交通等推論是沒有根據的。所以這個流行的占星術只是壹個心理遊戲,是不科學的。

星座橫行的原因:

1.日本壹位社會心理學家尹善莊說:時尚是年輕人創造的。說明年輕人自己也在制造時尚。

以及在人氣中的地位和作用。年輕人因為固有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著本能的敏感,與生俱來的愛好,對時尚的熱切追求。

2.因為中國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有主導宗教,年輕人喜歡大學生,他們

他們的心理正處於壹個需要引導的時期,他們暫時的社會地位決定了他們正處於“角色迷茫”的階段,他們對自己和社會各方面都充滿了迷茫,所以他們想要確定性,“星座預測”正好滿足了他們在這個時期的特殊心理需求。康德曾經說過,“我必須給我的信仰留壹個位置”。這種心理需求每個人都有,只是在我人生的不同階段有所不同。

3.合理化自己的行為。遇到失敗或挫折後,要把自己的行為合法化、合理化,才能獲得自尊。

舒適。把“星座”的預測和自己的理想結合起來,我們就可以用這些說法為自己的理想行為找到壹個理性的依據。年輕的大學生對未來的生活、學習、戀愛、工作等各方面都還是未知的,所以追求某種確定的東西,希望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未來。年輕人特有的好奇心和對新事物的追求,也會在《星座預測》中找到其合理的解釋。

4.在之前的統計分析中,女生認為“星座預測”比較“準確”和“比較準確”的比例,可能是

因為女生比男生對認知問題更敏感,更容易接受自我心理暗示。社會心理學認為,當人們經常重復壹種行為並不斷得到肯定時,他們更傾向於繼續做下去。這種行為的重復會導致人們越來越相信,最終會達到社會心理中態度轉變的“角色扮演”效果。註意:

1.巴納姆效應是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在1948中證明的壹種心理現象。主要說明大家很容易相信壹個籠統籠統的性格描述。

不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很空洞,他還是認為這反映了他的個性。為了避免巴納姆效應,我們應該客觀真實地認識自己。

2.暈輪效應又稱“暈輪效應”,屬於心理學的範疇。暈輪效應(Halo effect)是指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判斷首先是基於個人的好惡,然後根據這種判斷推斷出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的現象。

3.角色扮演是指個體有條件扮演某壹角色,並承擔和再現該角色的過程和活動。主要內容包括:

角色確定:在社交舞臺上,人不能隨意扮演角色。角色承諾首先要經過壹定的過程,或者說需要經過“認同”來證明壹個人的實際地位、身份等等與其角色承諾是壹致的。角色的確定是在長期的社會交往中完成的。角色的確定往往會出現錯誤,比如不能勝任角色,沒有擔當合適的角色,選擇了不合適的角色等。角色是否有效,最終由社會決定,但也離不開個人的活動和努力。

角色距離:這是指個體與其所承擔的角色之間的差距。所謂“角色距離”,包括那些行為和素質達不到角色規範的人,比如軍紀不嚴的軍人,名不符實的教授,以及素質遠在角色規範之上的人,比如大材小用的人,或者玩弄孩子的大人。當壹個人不承擔某個角色時,他的行為並不構成角色距離。角色距離表現為自我與理想角色模型分離,阻止壹個人進入角色。

角色表現:社會角色的表現需要壹系列的手段。就像舞臺上的表演需要裝飾壹樣,社會表演也需要布景和道具,但不同的是,社會舞臺需要實物。壹方面,它們起著象征性的作用,不僅作為角色表演的象征,而且作為角色活動的場所;另壹方面,它們也很實用。與社會表演者關系更密切的是外貌和舉止。前者是角色的外在表征,後者是角色內在品質的反映。角色表演可分為前臺和後臺。臺前表演是指人在扮演某個角色,臺後表演是指正式表演前的準備活動。區分這兩種表現具有現實意義。如酒店、餐廳等服務人員壹定要避免混淆這兩種表演。要想讓角色表演好,就要實現角色之間的配合,否則壹個角色的失誤就可能導致整個表演的失敗。

演戲過程:角色表演首先需要經過兩個環節:壹是對角色的期待。人在承擔某種角色時,首先遇到的是社會或他人的期望。二是對角色的理解,即角色承擔者對角色的實踐,是期望和理解的進壹步發展,是個體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來的角色。

角色集:指壹組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的角色。角色集包括兩種情況:1,多個角色集中在壹個人身上,比如壹個人承擔母親、醫生、主任、工會成員、兼職教授等多個角色。它主要強調壹個人的內在關系。不同角色的承擔者通過特定的角色關系聯系在壹起。比如在醫院裏,醫生、護士、病人、病人家屬等。聚集在壹起形成壹個角色集。

星座是目前最流行的性格分析,準確率很高。是現代年輕人,尤其是熱戀中的年輕人的壹種時尚追求。星座是娛樂形式的心理醫生,不迷信它是科學的。相信以後會有十二星座的電影或者電視劇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