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假設把科學定義為近幾百年,甚至近百年起源於西方,由西方傳入中國的“關於自然、社會、思維的知識體系”(出自《辭海》),那麽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易學根本就不是“科學”。因為易學的起源和發展要比現代西方科學早得多,如果用從西方傳入中國的科學概念來定義科學,那麽易學真的不能定義為科學。而且不僅起源時間和萌芽地點不同,發展路徑和思維方式也大相徑庭。
其次,假設把科學定義為人類經過實踐認識宇宙萬物規律的觀點和方法,那麽我的觀點是,易學不僅是壹門科學,而且是壹門超出迄今壹般認識水平的前沿科學,是科學中的科學。其獨特的宇宙觀和方法論在引導人類認知創新方面有著超乎想象的作用。
所以,我們在討論壹件事是否科學的時候,首先要搞清楚可持續性的概念是什麽。只有明確壹個統壹的科學概念的標準,才能判斷壹個東西是否科學。
我想很多朋友都會不認同這種說法,可謂“道不長久”!學院派註重義理考證,江湖派註重相面占蔔。不管是哪壹種,不管是玄奧的還是神秘的,都不是易的真面目,更談不上它的價值。
另外,社會上也有很多人認為《易經》是迷信的,是學術的。在這裏,我想說的是,這種說法是對博大精深的“彜族文化”的最大誤解。且不說很多中國人都有這樣的誤解,我們先來看看外國人是怎麽用易經的。
德國著名數學家、哲學家萊布尼茨借助易經八卦發現了與二進制的聯系,後來被稱為二進制。
丹麥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玻爾借助易經太極圖發現了波粒二象性原理。同時,《易經》也被列入國學經典“四書五經”。說到這裏,這個疑問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經過這壹切,妳會發現,人們之所以對《易經》產生強烈的懷疑和疑問,主要原因是人們不了解它,他們會因為不了解、不鉆研而質疑它。所以在這裏我再次希望大家能夠通過白話文《易經》的課程走進《易經》,了解《易經》,了解更多的《易經》,感受我們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