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絕大多數生活在古代最底層的人來說,只有無盡的勞動、兵匪、洪水和天災人禍,根本沒有繁華。
在5000年的歷史中,雍正是帝國時代第壹個也是唯壹壹個自己塑造“國號線”的國王。
在唐、宋、元、明、清的200多位皇帝中,將帝國與現代國家的管理模式融為壹體的只有雍正壹人。如果甘龍繼位後沒有完全否定老爹的政策,清朝估計還能再活500年。
什麽是“現代國家的管理模式”
在民族國家概念產生之前,幾乎所有的帝國,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都是“家天下”或者“分封制”的貴族社會。
雍正作為歷史上最勤奮、最聰明、最務實、最低級的皇帝,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皇帝。
如果用狹隘的民族主義觀點看歷史,不如看小說。
讀歷史的目的是為了吸取教訓,而不是和我們的父母在論壇上互相謾罵。
有人說,如果清朝沒有滅亡,我們還有辮子。這可能嗎?看看日本的“永恒系列”。日本的發型和社會變化有多大?
看看中國100年的近代史。在服裝、發型、生活方式、國體、行政方面有多大改變?。任何時候,歷史都會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只有內心世界非常渺小的人才會認為歷史是永恒的。
雍正,這個壹天工作18小時,壹年見壹次幾乎所有知事的皇帝,到底做了什麽?
第壹,打破2000年封建帝制的普遍規律。
無論在唐宋元明清,他們最終滅亡的主要原因是什麽?都是土地兼並。
什麽是土地兼並?即老百姓的土地不斷被有錢人或有權人吞噬,迫使這些失去土地的農民成為佃農或難民,最後失去生產資料的窮人揭竿而起,王朝覆滅。
很多人無法理解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裏。不是更好嗎?既能綜合治理,又有利於機械化作業,節約資源?但問題是,這些擁有土地的人並不能為帝國創造財富。這是怎麽回事?
原來,在古代有壹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士紳貴族雖然擁有全國最好、最多、最優質的資源,卻可以不交稅或者少交稅,把本該由他們承擔的稅轉嫁給窮人。
在帝王時代,任何壹個小縣令所擁有的財產,都可以等同於幾百個家族所擁有的財富總和。
在古代,什麽是“窮人家的孩子”?不算窮,但家裏雖然有幾千萬現金,卻沒有壹個當官的,而且這還是窮人家的孩子。窮弟子(中小地主)沒資格當官,但窮人讀得起書嗎?
當有錢有勢的人通過自己的財富積累進壹步吞噬和奴役底層時,就引起了矛盾的不斷激化,短則100年,長則200年,帝國最終在矛盾中滅亡。雍正做的最成功的壹件事,就是按規定給大家交稅。這就是傳說中的“攤地成畝”。
為什麽雍正死後名聲這麽臭?是因為雍正得罪了所有官僚和地主階級,以皇權手段強行打破了千年陋習,開創了“以財產為基礎,不以人頭為基礎”的收稅模式。
很多陰謀家從雍正的猝死,以及乾隆上臺後推翻這壹利國利民的好政策推斷,雍正的死很可能是乾隆聯合大貴族、大地主階級殺父的結果。
乾隆登基後,享受著父親留下的富貴安定。從“曾靜案”開始,他推翻了雍正的壹切政策,肆無忌憚地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
第二,消除“種姓制度”
很多人嘲笑印度的“種姓制度”,卻不知道這種模式在中國古代壹直存在。這就是儒家眼中的“三教九流”。
那些搞科技、學手藝、釣魚、算命、唱戲的,甚至邊緣地區的少數民族,都被稱為“窮人”。他們和奴隸壹樣,不僅不被主流社會接受,甚至連科舉考試的資格都沒有。
換句話說,在古代,壹個人的出身決定了他的壹生。想要階級飛躍,就算再努力,出身也會壹棍子打死。同壹個人,在儒家眼裏,女人和賤民都沒有資格做“君子”。這和印度的種姓制度有區別嗎?
當雍正看到這種已經傷害了古代千年的文化歧視時,雍正進行了壹次大膽的改革,即廢除賤民制度,將所有人融合為壹個民族。
曾靜案後,雍正出版了壹本名為《正義感混亂錄》的書,否認滿清和滿洲的存在。雍正認為,只要是清朝的人,不管是苗、藏、回、滿、蒙,都是壹樣的,沒有身體上的差別,帝國應該壹視同仁。
雍正為了消除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帶來的困擾,專門制定了雲南、貴族、湖南苗族優惠政策的科舉。
為了實現民族融合,雍正還大力推廣“普通話”和“改革地方文化”,準備進行國民教育,撤換所有不懂中華文化的西南土司。
為了將宋明以來壹直與帝國為敵的西南各部完全納入帝國的版本,雍正用鐵血讓鄂爾泰在西南作戰,以近乎種族滅絕、強制移民的方式強行推行漢化改革。
隨著雍正壹系列漢化改革和民族融合,多山多民族的西南諸省終於被納入中國的懷抱。
雖然這種努力在當時是血腥的,但從長遠來看,它和西北、海島地區的漢化改革壹樣,對後人是有益的。
再好的政策,如果沒人用,就是壹堆屎,用這個詞形容乾隆再合適不過了。
雍正大力整合大清疆域內的各民族,大力推行“地方改革”、“官話”和國民教育,把大家變成壹個整體。但乾隆上臺以來,狂妄地認為父親的改革愚蠢健忘,是像北魏孝文帝壹樣的自毀中國行為。
在乾隆眼裏,賤民永遠是賤民,貴族永遠應該是貴族。利用帝國內有限的資源促進民族融合,不僅會使“滿清貴族”失去優勢,還會浪費資源。
如果甘龍能看到100年後日本的國民教育改革,再看看13年父親的辛苦,不知道這個“完美老人”會有什麽感受?
雍正是實幹家,是壹個嚴於治國的皇帝。雍正的手下多為底層實幹家,如李傕、田文景等。然而表面優雅的乾隆,卻總是華而不實。雖然在緬甸的戰鬥中明顯失利,但也屬於他的十大武功。明明是貪得無厭,卻還要自欺欺人的做出壹個假的冥想姿勢。
雍正的制度,如“攤地入畝”、“還火於民”、“官紳共集糧,擔任警察”、“廢除賤民”、“改革地方政府”、“定期平倉”,都是有益於未來的好事。
這些對老百姓來說都是好事,卻因為損害了大貴族和大地主階級的利益,被後人唾罵為“卑鄙忘恩負義的篡位狗皇帝”。
如果雍正還能再活50年,或者乾隆在位63年間完全按照雍正的民族融合路線治國,1840之後的清朝還會這麽尷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