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每壹座有著3500多年歷史的城市,甚至是城鎮,都會有壹座寶塔來保護這座城市。
正對著半入城玉山的方塔,經歷了八百多年的風雨、天災、人禍。幾經戰亂,它依然傲然挺立,光環始終在,保護著常熟,是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象征。
小福寺塔也是常熟人最熟悉的方形塔。方塔街上高樓林立,方塔花園邊上有不少仿宋朝的商家,熙熙攘攘,而方塔則靜靜佇立,看煙花。
方塔始建於南宋建炎四年(1130)。當時有個和尚提出“子逸之居,右高左低,客主之分失。適合黑龍左角做飄圖取勝。”縣令李呂說自己擅長,下令壹個壹個建塔。歷經元、明、清數次重建。清朝鹹豐年間,寺廟被毀,塔幸存。方塔雖建於宋代,但仍沿襲了唐代方亭式木塔的造型,但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宋代的韻味,歷經戰亂和災難仍巍然屹立。
東門入口處的廣場上,有壹座石頭建築,上面有“映海險”的碑文,五座斷斷續續的山門,上面掛著“方塔園”的匾額,白墻黑瓦黑柱,顯得十分凝重明朗。屋頂上還有形似魚形龍的“尾”飾,是宋代建築的典型特征。
進門之前,首先占據視線的是清澈見底的方塔,不容人忽視。
其他地方的塔壹般都建在寺廟裏,就像大雁塔在弘治,雷峰塔在金山寺。這座方塔突然矗立在這裏難免顯得單調,於是在宋代古跡遺址上新建了壹座古典園林。因有此塔,園名“方塔園”。
因為方塔是宋代建築,所以塔中的園林建築都是仿宋代方塔而建的。它不僅雄偉壯觀,而且還有皇家園林的魅力。還采用了江南園林的曲徑通幽,曲徑通幽,廊檐水榭,山石花草相得益彰。
方塔,總高67.58米,是中國早期風水塔常熟古城的制高點,是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設與環境相協調的傑出典範,也是江南少有的。
方塔是壹個四方形、四方形的正方形,故名“方塔”。唐代以前的塔多為方形塔,宋代以後的塔多為六邊形或八邊形,方形塔的標準比較少見。
整座塔英俊挺拔,兩翼傾斜,掛著青銅編鐘。塔頂像古代武士的頭盔,有相輪,露盤,四角鏈。塔桿直指蒼穹,顯得十分雄偉。
明代秦川十傑之壹的詩人屈有詩《林東塔影》贊美方塔:有輪廓的浮圖大氣,筆鋒之峰,鎮護城河。九層突兀高聳,四面玲瓏,驕陽高照。西北有山,東南有水若隱若現。書店裏都是明星,妳會遇到英雄的。
方塔的木構件和塔體體系仍保留了宋代的建築風格和建造特點,為揭示江南古建築角梁結構的演變發展,即從平緩上升到高聳入雲的逐漸發展提供了壹個過渡時期的實例。
塔底壹層供奉千手觀音。因為塔的高度有限,這尊金觀音像並不高。塔鈴系在每層樓的屋檐上,風壹響,就叮當作響,十分悅耳。每層都有扶梯可以爬到頂樓,俯瞰常熟的城市風光,聞著古塔風鈴,想著永恒的愛情。方塔風鈴是玉山十八景之壹。
到了方塔園,自然會登塔,雖然只能對古城壹瞥。因為柵欄門是關著的,只能從半人高的柵欄往外看。當然,視線不太好,只能想象俯瞰回廊的風景。
塔的樓梯有點局促,回廊的拱門緊閉著。我幹脆壹口氣爬到了頂樓,“半裏進城”的常熟已經半在望了。
寶塔園是常熟和江南的筆墨,寶塔是常熟活的歷史標本。遠遠望去,青山與方塔遙遙相望,默默訴說著時光下的老城歲月。
方塔園著名的風景是“塔影池”,在這裏可以觀賞到塔在水中的影子,成為了壹個絕佳的觀塔場所。數千座古塔、百年古樹、紅柱白墻的仿古建築、五顏六色的小橋流水、藍天白雲層層倒映在池中,構成壹幅風情獨特的動人畫卷。
高聳的方塔下,溫泉殿前有壹口八角形古井。古井井場由壹塊巨大的青石雕刻而成,青苔痕,古跡斑駁,極具歷史感。據調查,古井的磚形和材質與方塔的塔基相同,可以證明古井與方塔是同時建造的,即宋代古井。
院子裏還有壹棵高大茂盛的古銀杏樹,需要兩個人相擁。根據常熟市的記載,這棵古銀杏樹已經有800多歲了,也是宋代遺留下來的古董。方塔、古井、古銀杏樹合稱為“園中三寶”。
深秋的寶塔花園無疑是最美的。池北的古銀杏樹,廉價廊旁火紅的銀杏,是寶塔園裏最美的顏色。
陽光穿過獨特的宋代式走廊,被譽為“千葉壹卷走廊”。它有壹種獨特的魅力。透過花窗的紅葉,遠處的方塔倒映在壹灣碧水之上,漫步在壹水宋廊也是十分美麗。
在生活節奏緩慢的常熟,喝茶是必要的壹課。走在古井旁邊的方塔園和溫泉館,喝茶基本都是本地的,煙火味十足。
出了方塔園,周圍高樓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但放眼望去,這座江南方塔,歷經八百余年風雨,依然屹立如初,氣勢和穩定性完全在周圍的盛夏之上。
毗鄰方塔的燕崗街壹年中最繁華燦爛的日子,就是春天櫻花盛開的時候。靠著護城河的壹邊有壹排排櫻桃樹。從櫻桃樹的拐角處,我們可以看到方塔。其獨特的風格和姿態,使這座宋塔更加古樸端莊,秀麗挺拔。
走在這條街上,最美的應該是三月的櫻花季。微風壹吹,壹場櫻花雨落下。如果是傍晚來的話,還可以在五彩繽紛中看到櫻花盛開的方塔美景。
常熟方塔園,與時俱進,成為市民休憩遊玩的公園,而園中方塔的優雅,從骨子裏釋放出來,依塔而生,無論周圍的環境和景色多麽優雅。希望方塔這壹中國古建築中的瑰寶能永久守護在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