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的易,包括連山、歸藏、周易,已經失傳。作者難以考證。有學者認為是最近三代人,甚至東亞地區對樸素辯證法的長期總結,也有學者認為是周代道教所寫。
易經由《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組成。前兩者已經失傳,剩下易經,也就是易經,是壹個以六十四卦為基礎,不斷積累和豐富的龐大體系。
壹直從事易經研究的,沒有三個學派。
第壹派叫學院派。
亦稱易派,主要以孔子為代表。周文王寫了《易經》中的卦,孔子讀了,然後他寫了《易經》,把《易經》引向了哲學領域。後來出現了很多大學專家,都是從理論和哲學的角度來講易理的,而且都是貴族,領皇家薪水,相當於中科院和社科院的院士。有的官位更高,直接侍奉皇帝的人個子高。
第二個學派叫做實踐學派。
準確的說也叫占蔔派,寓意江湖派。這個沒讀過什麽書的學校,主要來自民間,主要來自基層平民階層,混跡江湖。當然,占蔔界也有壹些有知識、有地位的代表,如邵康節、邵雍等,他們發明了六爻宮闕和梅花易數。
但蔔筮派與易派明顯不同,他們只研究如何用蔔筮來預測事物。在他們眼裏,卦就是工具,工具就是用來。就像廚師手中的菜刀,可以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但再好的廚師也不壹定能說出這把菜刀有什麽深刻的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