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風水學 - 唐宋八大家是誰?

唐宋八大家是誰?

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的合稱,始於明代的毛坤《唐宋八大家筆記》。

韓愈(768 ~ 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還字。河南(今孟縣)昌黎人,祖籍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漢吏部。謚號“文”,又名韓文公,北魏貴族後裔,父親鐘卿是小官僚。韓愈3歲喪父。由我哥哥韓暉撫養長大。後來,他隨韓國人協會被貶到廣東。哥哥去世後,我和嫂子鄭回到了合陽。後來遷到宣城。他7歲讀書,13歲能寫字。他師從獨孤姬和梁肅,研究古訓。20歲去長安考進士,第三次考砸了。25歲考上國子監,三試未中。他去汴州靳東和徐州張建峰擔任幕府,然後去首都當醫生。36歲時,他被任命為禦史,因寫了壹封關於旱災和饑餓的信,要求減免徭役稅,指責政府的失敗,被貶為陽山令。順宗即位,利用王集團進行變法,但持反對立場。憲宗即位,被赦免,回到北方,成為郭子的壹名醫生。他改河南令,轉任員外郎,經過官至太子右庶子。因為與宦官和權貴的對抗,官方壹直失意。50歲從裴度平定淮西武元吉叛亂,任行軍司馬,在藩鎮推行加強中央集權,反對割據的主張。懷西平被任命後,升任刑部侍郎。他壹生拒絕佛教。元和十四年(819),憲宗迎佛骨入大內,竭力諫阻,故貶為潮州刺史。遷元州。回國後不久,李官至國子獻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顯要職位。時任兵部侍郎,鎮王庭,謀反。他去了傅玄並獲得了成功。在這個最後階段,有更多的政治成功。縱觀壹生,韓愈在政治和文學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主要的成就是文學。魏晉以來反對駢文,提倡古文,長期激烈鬥爭。由於柳宗元等人的倡導,最終形成了唐代古文運動,開辟了唐宋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他的詩歌有獨到的成就,對宋詩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韓愈的文集是由他的弟子韓力編纂的,另壹部是由宋人編纂的。在現存的朝鮮古籍中,以南宋慶元魏懷忠主編的《昌黎先生文集》和《五百音變文集》為最佳,其中保存了許多已經失傳的宋人舊註,現有影印。南宋末年,、□的《昌黎先生文集》、《外集遺集》是繼明代徐的《東雅堂》再版之後流傳最廣的版本。該書完整地記錄了朱的考據,並摘抄了500條註釋。廖的原刻本今天有影印。清代有兩種單行詩註:顧的《昌黎先生詩註》和方世舉的《韓昌黎詩年譜註》。錢仲連《韓昌黎詩年集釋》是另壹年的筆記集。宋代有方以清的《漢紀居正》和朱的《漢文考義》,清代有的《漢紀點刊》,王的《讀漢紀義》,沈欽漢的《漢紀補註》和方成的《漢正》,還有徐震的《漢紀註》。韓愈生平事跡見於皇甫□《韓昌黎先生墓誌銘》、《韓文公墓碑》和李敖《韓公行》等,是最原始的材料。朱對《唐書》的新舊版本也有詳細的註釋。紀年和年譜有幾種,其中以宋洪興祖的《子涵年譜》最為詳細。秦方清的《年表考》是在弘普所有文章之後刻的。的《蛾類編集》、的《巢經巢集》和於的《雜編》等研究著作具有學術價值。趙翼《甌北詩》中的相關部分、方的《》和林紓的《韓研究法》是詩歌批評的代表性著作。最著名的單篇論文是密友陳寅恪的《論韓愈》。

柳宗元(773 ~ 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粗細。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世稱六合東。劉柳州,又名劉柳州,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柳宗元是貞元九年(793)的進士。十四年,進入博學多才,吟詩作賦的歷程。授予集賢堂權利人物。曾經調任藍田縣尉。不久,他返回朝鮮,在帝國擔任監軍。他與韓愈、劉禹錫同為宦官,並與劉禹錫壹起加入了主張革新的王政治集團。貞元二十壹年正月,順宗即位,王集團當權。柳宗元升任禮部外交大臣,與王等人合作,在半年內推行了壹系列進步措施,遭到宦官、藩鎮和保守官僚的反對。同年八月,順宗被迫讓位給春立親王,即憲宗,改名叫雍正。9月,集團迫害王。柳宗元初貶邵州刺史,十壹月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劉禹錫、魏誌毅、韓泰、陳建、韓曄、靈準、程頤也被貶為遠司馬,史稱“八司馬”。永貞元年冬,柳宗元到永州貶官。在永州的九年裏,我有機會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參觀了這個州的風景名勝,並寫下了許多著名的詩歌。元和十年(815)春,召至京師。三月,出為柳州(今廣西)刺史。六月,到了我的崗位,官位略有上升,但土地更加偏僻。他在這裏興利除弊,革新國家,發展生產,興辦學校,釋放奴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元和十四年十壹月卒。當地居民哀悼他,並在羅池建了壹座寺廟。現在柳州的留侯公園裏有柳宗元墓。只有140首詩,都是貶謫後寫的。前人對劉詩歌的評價,大多認為其繼承了陶淵明的傳統,與王維、孟浩然、魏並稱“王、孟、魏、劉”。劉禹錫主編的《柳宗元文集》名為《河東先生文集》,宋初由木秀出版。《四庫全書》所收宋《劉先生訓詁集》共45卷,外卷2卷,新編外卷1卷,是現存最早的劉集。現存43卷,他集2卷,外集2卷,宋統宗、張敦義、潘加註的《先生文集》1卷,並有四輯影本,是目前最早的影印本。宋統宗說“新刊廣百詳”

《劉唐先生文集補》45卷,宋建洲刻本,現存於北京圖書館。宋代魏懷中編註《劉先生文集》500條註音,共265,438+0卷,外集2卷,新編外集65,438+0卷,《龍城誌》2卷,附錄8卷,其中“四”

《庫全書》善本葛原版影印本。宋代廖編註的《河東先生集》共45卷,外卷2卷,有補遺、附錄等。,是宋代最後的註釋。曾有宋唐本幽本,中華書局上海編輯部印制,上海人民出版社重印。明代蔣編《六合東集》四十五卷、五卷、遺註及附錄,雖采用舊註,但多為蔣自註。有明三經刻本,四部的排印。關於柳宗元的生平事跡,可參考韓愈《劉子厚墓誌》、《唐書新舊列傳》、《文安裏劉先生年譜》(載《劉竹姬列傳》五百篇,不包括《月牙堂叢書》)。現代著作,石《柳宗元年譜》(武漢大學學報,第1期,1957,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山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柳宗元年譜》初稿(第3期,1974)可供參考。關於柳宗元的研究著作,張的《柳》是壹部以翔實的材料為基礎的關於柳宗元著作的大討論,但它強調的是柳抑朝論。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生於冀州(今江西)吉水。天盛進士校勘官亭,因直言而知夷陵。李青時期,任諫官,支持範仲淹,要求政治改良,被誣為知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特使,兼政務。王安石在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進行了批判。石文中。他主張文章要“明道”,要實用,對宋初以來華麗而危險的文風表示不滿,積極培養落後人士。他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因其雄辯、委婉而成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詩體與其散文相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約優美,繼承了南唐的纏綿之風。與宋祁合編《新唐書》,獨立撰寫《新五代史》。他還喜歡收集金石學,編為《史記集》,對宋代金石學影響很大。有歐陽文忠的收藏。

蘇洵(1009 ~ 1066),北宋散文家。與他的兒子蘇軾、蘇轍合稱為“三蘇”,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雲,號勞權。梅州眉山(今四川)人。據說我27歲才讀書。經過十幾年的閉門苦讀,我在學業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任宗嘉元年(1056),引蘇軾、蘇轍至汴京,召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欣賞他的《權術》、《論衡》、《計策》等作品,認為可以和賈誼、劉向相媲美,於是向朝廷推薦。當時官員學者爭相講故事,文名因此興盛。嘉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參加考試,但他推說自己有病,拒不回信。嘉五年,任省校書郎秘書。後與襄城縣令姚合撰《太常禮》。書寫不久,他就去世了,被追授為光祿寺丞。

蘇洵是壹個有政治野心的人。他說他作文的主旨是“說出當下的重要話語”,並“應用於當下”。在壹些重要的議論文中,如《論衡》和《尚書》,他提出了壹套政治革新的思想。他認為,要治理好國家,就要“審時度勢”、“定勢”。他提倡“尊威”,加強吏治,打破庸懶之氣,激勵天下人的進取精神,振興宋朝。由於蘇洵對社會現實有較好的認識,善於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以史為鑒,所以他的政論文章雖然難免有壹些迂腐、偏頗的觀點,但他的許多觀點還是切中要害的。

曾鞏說,蘇洵“好說話,好打架”。蘇洵的65,438+00本《權術》、《數策審敵》、《均勢論》中的武將與軍制、《商秘籍》、《敵制》、《商帝書》等都論述了軍事問題。在著名的《六國演義》中,他認為六

亡國有賄秦之弊。其實是對過去的嘲諷,指責宋朝的屈辱政策。對敵人的考察進壹步揭示了這種買通敵人政策的實質是使人民殘廢。《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復武德和公信力的主張。《權利書》系統地研究了戰略和戰術問題。在《吉翔》中,他指出了吉翔不能攻鹹陽的戰略錯誤。他還強調了避實就虛、以強攻弱、善用奇兵、疑兵、速戰速決、出奇制勝的戰略戰術原則。

蘇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有不少精彩的篇章。在《送石北》中,他希望契丹友人石不畏強暴,輕敵而寫,有氣勢。《張益州畫像》記敘了張治理益州的事跡,塑造了壹個寬政愛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的故事》以物傳情,歌頌了壹種自力更生、剛正不阿的精神。

蘇洵的散文論點鮮明,論據有力,語言犀利,說服力強。歐陽修稱贊他“口才極好”,“上上下下,急進急出,必建於深而後止”(《霸州文安郡主簿蘇軍墓誌銘》);曾鞏還評論了他的文章《指物,用引子說事》和《憂不可亂,老大不可流》(《蘇明雲悼》),都比較中肯。藝術風格以氣勢磅礴、變化多端為主。有些文章還擅長曲折。在《疏密疏》中,蘇洵也評價他的文章為“詩人之柔,詩人之樸質,孟韓之柔,動而固,孫吳之樸質”。他的文章語言簡潔明了,凝練雋永;但有時也能與人比肩,特別善於作出生動奇妙的比喻,如《鐘兄福字紋說》,用風水作比喻,作出自然的文字描述,就是壹例。

蘇洵的論文也充滿了精辟的見解。他反對浮華怪異的散文,主張學習古文;強調文章要“心悅誠服”,寫“心裏話”;主張文章要“為事而作”,“言必在當下”。他還討論了不同風格的* * *和不同的寫作方法。他特別善於從比較中評價各種雜文的風格和藝術特色。比如《商·歐陽內涵》第壹本書,對孟子、韓愈、歐陽修的文章評論得很好。

蘇洵寫詩不多,但擅長寫五首古詩,古樸蒼勁。宋代詩人葉夢得評價他的詩“深刻而有味道,就像他們的散文壹樣”(《石林詩話》)。他的歐陽永樹的《白兔》、《送山》、《晏殊》、《答兩約》和《候吳》兩首詩都是佳作,但總體成就遠不如散文。

蘇洵作品在宋代流行各種版本,大部分原本已失傳。今有北宋《老蘇先生文集》殘卷。通俗讀物有《四部曲集》、《影歌鈔本》、《賈□集》卷15。(郭宇恒)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畫家。字子瞻,名東坡居士,梅州眉山(今四川)人。蘇洵。嘉佑進士宗申在位時,他曾是祖部的外交大臣。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謀洋職,在杭州任法官,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來因寫詩“謗朝廷”被貶黃州。當時哲宗是翰林學士,曾知杭州、潁州等地。,曾任禮部尚書。後來被貶到惠州、儋州。回北後第二年死於常州。南宋追文忠。與父兄同宗,合稱“三蘇”。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端的要求。王陽是“唐宋八大家”之壹,他的文章豪放,文筆流暢。他的詩歌清新剛健,善於運用誇張的比喻,藝術表現上獨具特色。幾首詩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控訴統治者的奢靡驕橫。文字豪放,對後世影響很大。《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水調歌頭·冰塵中秋》流傳甚廣。擅長行書、楷書,師從李詠、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能獨辟蹊徑。筆端跌宕起伏,天真爛漫。蔡襄、黃庭堅、米芾也被稱為“宋四家”。他會畫竹子,會學文學,喜歡做奇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為“論畫,形似,與兒相鄰”;他高度評價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造詣。詩作有《東坡七章》等。有壹些存世的書,如《謝老師論文帖》《祭黃帝若幹篇》《黃州寒食詩帖》等。畫作有《枯樹怪石》《竹石》等。

蘇轍(1039-1112)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縣,成都西南)人。字子遊,號迎賓,舊。作為北宋著名文學家,又有“小蘇”之稱。仁宗(趙真)是嘉祐年間的壹位學者。宗申(趙勇)當神的時候,王安石實行新法,他不便多談。試試蔡確、韓震、張盾、呂惠卿等。,而妳程,吏部尚書,是侍郎。後來照顧袁峰的大臣,遷居徐州(今河南省許昌市)。惠宗恢復了醫生和官員的身份。卒死已定。蘇轍和他的哥哥石壹樣,是文的隱士。著有《詩傳》、《春秋傳》、《論語集解》、《孟子解》、《隴川略》、《古史》、《老子解》、《欒城文集》等。

曾鞏(1019-1083)宋代散文家。子固出生於建昌軍的南豐(今江西)。世人皆稱南風先生。文名不多,歐陽修20歲以後才賞識他的文采。1057進了進士。黎平府司法參事、亭序整理等。通過歷書傳句到越州,知道齊、項等州,是相當成功的。元豐三年(1080)被召回,判三等。後來,他搬到歷史博物館編纂和崇拜中國書法家。病死在江寧府。他是北宋著名的古文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壹。他積極追隨歐陽修,以卓越的創作成就為北宋詩歌革新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擅長的是議論文和記敘文,論述和敘述透徹,作文嚴謹,文風樸實。《給歐陽舍的信》、《墨池集》和《杏花廳集》都是著名的散文。他還從事詩歌工作,詩風淳樸健康,七絕相當優秀。

王安石(1021-1086)的散文貼近社會、政治、生活的實際問題,直接為其政治鬥爭服務。答司馬建議分析司馬光反對新政的言辭,言簡意賅,委婉堅定,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觀點。讀《孟嘗君傳》,分析史實,駁斥孟嘗君培養學者的傳統觀念,談談如何做壹個“學者”。即使在像尚這樣的文章中,作者的意圖也不是要表達他的思想,而是要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性。

在遊記這種最雄辯有趣的文體中,王安石經常引入哲學主題。比如《寶蟾山之旅》中,將近壹半的篇幅都在專門討論這樣壹個理性問題:想要做任何超出常規境界的事情,都需要付出非凡的努力,擁有超強的意誌。除此之外,沒有捷徑。

王安石的散文多為議論文。他不太註意文章的氣氛,在感情上打動人。而是對當前的弊端進行了批判,在深刻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明確的意見。所以他的散文壹般具有很強的概括力和邏輯性,語言簡練,樸實無華,構思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