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風水學 - 旅遊地理——甘肅四大5A景區與旅遊文化

旅遊地理——甘肅四大5A景區與旅遊文化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以西5公裏處最窄的山谷中部。城市兩側的城墻穿過大漠戈壁,北連黑山長城,南連天下第壹墩。它是明代萬裏長城的最西關。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其險要的地形和宏偉的建築,被譽為天下第壹雄關,甚至是鎖鑰。嘉峪關是明代長城西端的第壹關,也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它被譽為中國長城三大奇跡之壹(東有山海關,中有北臺,西有嘉峪關)。

嘉峪關始建於公元1372年,由內城、外城、雒城、翁城、護城河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公裏。長城上塔、墩、堡星羅棋布,由內城、外城、護城河三道防線組成,重疊防守,形成五裏、壹囧、十裏、壹墩、三裏、壹堡、百裏的防禦體系。

嘉峪關的主要景點有嘉峪關關城、掛壁長城、長城第壹墩、魏晉墓群、黑山石刻、木蘭城、“七壹”冰川、滑翔基地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嘉峪關的大部分景點都與長城文化、絲綢之路文化息息相關,各具特色,多年來壹直是中外遊客向往的地方。

崆峒山風景區位於甘肅省平涼市以西12km處,東臨Xi安,西接蘭州,南接寶雞,北接銀川。主峰海拔2123m,是西方古絲綢之路的要塞。

崆峒山景區自古就有“西第壹山”、“西鎮奇觀”、“崆峒山之美天下第壹”、“道源之所在”等美譽。在2018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場景”名單。

崆峒山風景區屬於丹霞地貌。崆峒山是六盤山的壹個分支,受差異風化、水蝕、崩塌等外力作用影響,形成群峰孤立、群峰廣布、怪石嶙峋、山勢險峻、氣勢雄偉的丹霞地貌景觀。崆峒山地貌是我國較早的丹霞地貌類型,是大尺度黃土高原上獨特的自然奇觀。

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是小隴山的壹座孤峰,海拔142米,因山形如麥堆而得名。麥積山石窟始建於384-417年。有洞窟221,泥塑10632,壁畫1,300平方米,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展覽館。

麥積山景區由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溫泉五個子景區180余個景點組成。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型和物種,被譽為“隴上森林泉之冠”,具有深遠的旅遊價值。它是壹顆耀眼的藝術明珠,是古絲綢之路黃金旅遊線上最具潛力的旅遊景點。

麥基周圍也有幾個迷人的景點。例如,麥積山後崖上的吊巢谷是西漢末年住在天水的西州將軍肖偉的避難宮殿。當時的頤和園,亭臺樓閣,曲徑通幽,琉璃瓦翠玉,紅墻金龍閃耀,三檐四簇雕鳳,光影搖曳,銀珠飛濺。隨著時間的推移,金碧輝煌的頤和園早已蕩然無存,只剩下懸崖下的三條瀑布、柏樹松樹、怪石嶙峋、奇花異草、珍禽異獸依然存在,形成了壹幅處處風景秀麗的自然景觀。

麥基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其巖石均為紫褐色水巖。它的山是從單山突然崛起的,最初有很多天然洞穴。其海拔高度為1742米,山頂距地面142米。西漢末年,麥積山已成為天水著名肖偉的夏宮。這裏,松樹郁郁,雲飛繞,雲煙繚繞,流水潺潺。“半片碧雲,絕壁之間,刻石成佛,石龕千間”,匯集了秦末、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個朝代的造像。所有的洞穴和壁龕都是在懸崖上挖的,分布在東西兩個懸崖上。東崖54洞,西崖140洞。* * *泥塑、石胎、泥塑7200余件,壁畫1300余平方米。現存造像中,北朝(指南北朝時期北方的政權)造像多為真跡。

麥基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歷史學家範文瀾曾稱贊麥積山是“展示雕像的大展廳”。如果說敦煌是壹個大的壁畫博物館,那麽麥積山就是壹個大的雕塑博物館。這裏的造像高16米,小10厘米,集中體現了壹千多年來各個時代造像的特點,系統地反映了我國泥塑藝術的發展演變。這裏的泥塑大致可以分為四類:凸出墻面的高浮雕塑、完全離開墻面的圓形雕塑、緊貼墻面的模壓影雕和壁雕。

鳴沙山月牙泉景區,主要景點有月牙泉和鳴沙山。月牙泉環繞鳴沙山,形狀酷似壹彎新月,故名。鳴沙山距敦煌市南郊5公裏,因有流沙聲而得名。鳴沙山是流沙形成的,有黃、綠、白、黑五色分紅。

新月形彈簧

被鳴沙山環繞,因壹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又名藥泉,曾誤傳為臥瓦池,清代改稱月牙泉。千百年來,沙山圍繞著泉,泉映著沙山。沙山深谷,“風帶沙飛,春光映月不帶塵。”月牙泉有四絕:月牙之形舊如故,惡境之地流成泉,沙山不沈於沙,古池老魚不老。

明莎

鳴沙山因沙聲而得名。古稱“沙角山”、“神沙山”。山體由流沙堆積而成,東西長約40公裏,南北寬約20公裏,最高海拔1715米。其山與沙脊相鄰,峰巒如刃,十分壯觀。沙子是粉的、黃的、綠的、白的、黑的,晶瑩閃亮,不帶壹絲灰塵。遇摩擦震動會發出聲音,有鼓和角的聲音,輕如絲竹,重如雷霆。所以“沙嶺清明”是敦煌“八景”之壹。

補充景點:

1: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位於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南30公裏的祁連山北麓。是中國面積最大、地貌最好、地貌最豐富的地區之壹。它是中國多彩丹霞和格子狀宮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和旅遊欣賞價值。

張掖丹霞地貌是我國唯壹的丹霞地貌和多彩丘陵景觀復合區。景觀區主要包括冰溝丹霞景區和七彩丹霞景區,區間約12km。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占地約536平方公裏,其中七彩丹霞景區占地約200平方公裏,冰溝丹霞景區占地約300平方公裏。冰溝丹霞風景區主要分布在張掖市肅南縣樂康鄉和白銀鄉。七彩丹霞景區主要分布在臨澤縣倪家營鄉。

張掖丹霞地貌主要有兩個帶狀分布區,壹個東起金塔寺、馬蹄寺,西延至紅山村,集中分布點有金塔、馬蹄、紅山灣、白銀、大河、紅山村;另壹片東起紅寺湖地區,西至高泰河裏。集中分布點有紅寺湖、紅泉、板橋、鶴立,最具特色的有紅山灣、白銀地區、紅泉地區。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裏鳴沙山東麓的懸崖上,是中國三大石窟藝術瑰寶之壹。這些洞穴最初是在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開鑿的,後來又進行了補充和修繕。現今有492個石窟,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15尊,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壹座。1987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建築、造像、壁畫的有機結合上。洞形建制分為禪洞、宮洞、塔寺洞、穹洞、影洞。彩色塑料分為圓塑料、浮塑料、影塑料、好塑料。壁畫分為塑像畫、歷史畫、故事畫、佛教歷史畫、建築畫、山水畫、動物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系統地反映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等十余個朝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成為人類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莫高窟也是名副其實的文物寶庫。藏經洞出土了5萬多件經文、文獻、刺繡和畫像,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不幸的是,由於當時主持莫高窟的道士王的無知,這些寶藏幾乎都被盜到國外。現在,在莫高窟對面的三險山下,敦煌研究院建起了敦煌藝術展示中心,復制了壹些原有的大型洞窟,使得莫高窟內遊客的觀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敦煌丫蛋地貌因其形成時間長、地貌奇特多樣、規模大、藝術品位高,是世界上唯壹的沙漠地質博物館。在敦煌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大自然創造了許多奇跡。位於新疆與甘肅交界處,玉門關西北80多公裏處,有壹個布局有序、形態奇特的典型丫蛋地貌群落,是不可多得的天然雕塑博物館。

堪稱敦煌的又壹奇觀,是大自然奇妙無窮的自然傑作。敦煌的丫蛋地貌堅硬,呈淺紅色。東西長約15km,南北寬2km,與藍色的戈壁灘形成鮮明對比,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格外醒目。當妳進入丫蛋,當風吹來的時候,鬼的聲音很密集,晚上妳不能出去。當地人俗稱丫蛋為“鬼城”,整體看起來像壹座古老的中世紀城堡。

當妳在不同的時間進入丫蛋地貌群,妳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清晨走進丫蛋地貌,太陽升起時,可以登高遠眺,壹點點霞光,金光閃閃,氣象萬千;中午,我走進了丫蛋地貌,太陽在頭頂上照耀著,我周圍有許多奇怪的影子。在陌生的丫蛋集團,似乎到處都是煙霧;傍晚進入丫蛋群,碩大的紅日西沈,微風徐徐繞,頭上霞光燦爛,給人以美的享受。

黃河石林位於白銀市景泰縣東南部,毗鄰中泉鄉龍灣村,規模較大,面積約10平方公裏。群山環繞,環境幽靜,空氣清新,風景優美。最有特色的是古石林群。景區石林景觀依傍蜿蜒的黃河山川,頗為自然。

黃河石林形成於2.65438億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早更新世。由於地殼運動、風化和雨水侵蝕等地質作用,形成了以黃色砂礫巖為主、形態各異的石林地貌。景區內峭壁高聳,千姿百態,峰回路轉,景色變幻。大部分石柱和石筍高達80-100米,最高達200多米。它們的形狀自然而巧妙,就像雕塑家的夢幻傑作。

狹窄曲折的山谷,如蛇的滅絕,皆因溝而得名。從東南到西北,溝渠多達八條。正在開發中的飲馬溝大峽谷,有獅子當門戶、獵鷹回望、大象吸水、千帆行軍、佛經、月下戀人、屈原問天等眾多景點,既生動又傳神。

擴展閱讀:

1:自然地理-甘肅省地理氣候與自然資源

2.人文地理-甘肅的歷史、文化和地方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