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那是風水寶地,值得驕傲。
看-雄偉的山脈和微風,
邛江河、涪江洶湧澎湃..."
4月2日,隨著數錢板的響聲,《探索重慶》帶著網友走進了有著千年歷史的銅梁古城。
誰說古城是壹樣的?安珠有中國古城特有的文化符號——青磚、木門、軒窗、飛檐,還有不可替代的巴渝血統。它位於瓊江和涪江的交匯處,在成渝中軸線上,大門口有吳沐熙會議。翰林文化、抗戰文化、龍文化在這裏交融,5000多名原住民在古跡中傳播著他們的現代生活。......
本期節目總平臺觀看量36萬。
古城記憶
古城,原名赤水縣,始建於隋開帝八年(公元588年),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更名為縣。河邊小鎮曾經是遠近聞名的商業中心,有鹽幫、酒幫、宰幫。
至今,我們仍能在古城中看到城墻院落、祠堂、宮殿和寺廟。“九宮十八廟”毫不吝惜地展現了古城的文化根基。
始建於明代的書院是明清貴族王的舊居,至今仍保留著部分中殿和後院。當地文人閑來無事喜歡在這裏逛逛。從宋代到明清兩代,有200多位成功的考生,其中有四位來自清代的翰林。後來,他們安定下來,和許多文學學士交往。他們是小鎮的驕傲,他們的故事也凝聚了定居下來的人們深厚的文化情懷。
老街上的湖廣會館,左邊與媽祖廟城墻相連,右邊與齊安CCBA相連。大門口有壹副對聯,“為名利休來壹杯茶,為溫飽樂來壹壺酒”,表達了古城商人的沈浮與豁達。
在長長的古街上,民居與店鋪相鄰,餐館與茶店交錯,祠堂與寺廟相連,會館與學校遙遙相對.....古城的記憶蘊藏在城墻裏,歷史在這裏疊加,故事在這裏流傳。
古城生活
如果妳只有歷史和記憶,古城可能只能算是壹個巨大的博物館。但和平相處,既有過去,也有現在。時至今日,這座1500年歷史的城市的核心區域,仍然生活著5000多名原住民。他們的現代生活與歷史遺跡縱橫交錯,散發著別樣的煙火氣。
肖鋼,安珠古城文化研究會會長,壹直致力於古城文化的收集和研究。“從宋朝到清朝,古城安珠出了4位翰林,38位進士,87位舉人,更出了著名的豫閩皖總督......”“琵琶聲聲發自肺腑,淚流滿面。”妳知道,川劇《玉簪》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定居的時候。“小剛熱衷於把所有關於和平相處的故事講給人們聽,是古城裏天生的講故事人。
銅梁龍名揚天下,綁龍之術源於和平相處。在紮龍有30多年經驗的李德玉壹直留在鎮上,只為保留古城的特色手工藝品。
在銅梁龍燈會展中心,我們見到了這位年過六旬的老人。“這條龍,造型最重要。”他壹邊整理水龍頭壹邊介紹,“銅梁龍很厲害,嘴巴大張,裏面有珠子。妳看,它有鹿角,蝦眼,獅尾……”
“有中國人的地方就要舞龍,我的作品也經常寄到國外。”他說,只有認識了龍,才能真正懂得和平相處。
在古城老街盡頭的書店裏,錢板傳承人何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著和平相處的故事。長袍,竹板,方桌,蓋碗茶...這家小書店擠滿了客人。何側著身子,敲著竹板,唱起了開頭的錢板的歌詞。
如果妳在古城裏沒有遇到任何文人雅士,只是在老街上走壹會兒,妳也會感受到古城裏濃濃的生活氣息——打粽子的女人、賣粽子的老人、守著舊書店的老板都會熱情地和妳打招呼;門口有孩子在做作業,有貓在梯子上曬太陽。......
目前,安珠鎮緊扣“再現千年古城魅力,重塑濱水城市文明”的定位,以文化旅遊產業為重點,將安珠打造成濱水城市文明的“守望者”。正在布局生活文化、濱水體驗、文化創意夜市、配套服務四大板塊。
相信隨著規劃的實施,這座千年古城將越來越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