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把天上的星星分為七個星區,即“三壁”和“四象”。所謂“墻”,就是“城墻”。“三面墻”是“魏紫墻”,象征宮殿;“太尉院”象征行政機構;“天空城墻”象征著繁華的市場。這三面墻圍繞北極星呈三角形排列。三面墻周圍有四頭大象:東黑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說,東方的星星像龍,西方的星星像虎,南方的星星像大鳥,北方的星星像龜和蛇。隨著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天空中的星星隨著季節而變化。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黑龍出現;春夏之交,玄武崛起;夏秋之交,白虎浮現;秋冬之交,朱雀崛起。
東方綠龍
朱雀、玄武(黑龜蛇,武功意為龜蛇)、青龍、白虎分別代表四方二十八宿,龍為東方七宿——角、鏗鏘、汴、房、心、尾、簸箕,這七宿的形狀都很龍形。從它們的含義可以看出,角是龍的角,鏗鏘是龍。
龍的心中還有壹部分,有人稱之為‘火’,與晴天下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的年齡。道教興起後,這四種精神也被冠上了名字,方便人類稱呼。青龍叫張夢,白虎叫獄兵,朱雀叫靈光,玄武叫誌明。很多朝代都有君主以青龍為自己的國號,比如三國的魏明帝,也有關於夏朝屬於木德王朝的記載,所以他有’。
農歷二月初二,民間稱之為“二月二,龍擡頭”,象征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與此同時,春天正慢慢降臨人間,雨水增多,大地變綠,春耕從南到北開始。民間有句諺語:“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簡而言之,二月的第二天被定為“春節”。
西方的白虎是戰神。
白虎也是戰爭和戰爭之神。白虎有很多神奇的力量,比如避邪、避災、祈福懲惡、揚善、發財、嫁娶等。而且是四靈之壹,當然也是由星辰變化而來。在這28顆星中,西方有7顆:隗、樓、胃、昂、畢、茍、申。所以它是西方的代表,它的白是由於西方,五行中屬於金,顏色是白的。所以叫白虎不是因為它是白色的,而是來自五行。
除了道教中的四靈,包括龍、白虎,甚至風水師勘查墓地時,地形前方左右兩側凸出的地形都可以作為墓室,有獨特的稱謂,稱為左青龍、右白虎,取其護衛之意,在宮廷中也有同樣的裝飾,左右柱子上繪有龍和白虎,以鎮煞。道教興起後,龍虎被借用為道教煉丹術語,意為“鉛汞水火陰陽”,等等。道家煉丹分內外兩部分(內丹煉氣,外丹煉藥,我不太清楚)。就陰陽五行而言,內丹的意思是龍生於火,故雲‘龍生於火’,虎陰生於脊,脊屬水,故雲‘虎生於水’。兩種元素結合後,壹陰壹陽是相互的。
另壹種說法是性屬木,木代表東方,在占蔔中是地震,所以是龍;愛屬金,金代表西方,卦互換,為金白色,故稱白虎。金可壓木,所以感情更害人。如果我們用28的真諦使其合而為壹,那麽就天衣無縫了,龍虎從臥虎變成了丹。在人體內,肝為龍,腎為虎,而外丹仍取陰陽之意,以龍為鉛,以虎為汞。
在古人眼裏,老虎是可怕的東西,也是可敬的東西。可怕的是它會吃人和動物。可敬的是,它能辟邪,因為它的力量很大。在壹些古籍中,比如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祭祀禮:‘門上畫虎,鬼不敢入’,‘虎,陰莖,百獸之長也。能忍住犀利,吃鬼。今天人死了還要燒虎皮喝。打它的爪子也能治邪。這也是事實。“古人也認為白虎是壹種吉祥的感覺:‘德為百禽百獸。’
最初的西星神是熊和貓頭鷹,後來因為古羌人的圖騰,當熊變成了龍。黃帝向東發展,龍圖騰被帶到東方,與‘東方黑龍星座’融合,而朱鳥在南方統壹時成為天庭鳳凰圖騰的新家,最終因為兩個部落的融合而成為‘龍鳳’。作為古代圖騰是東鳳西龍,作為占星是東黑龍西朱鳥。周朝以後,封建制度正式確立,五行思想也趨於成熟。天象重新劃分,將朱鳥放在南方,與祝融火神壹起供奉。西方崇拜白虎。在部落鬥爭和遷徙中,西北的龍東移,東方的鳳南移,南方的虎北移,在全國呈現出壹場觀念上的大運動。到了漢代,五行觀念已經成為壹個統壹的思想,再加上玄武,完成了‘四方之神’。
在古代,史書記載。天宮書‘東宮黑龍,南宮朱鳥,西宮仙池,龔蓓玄武’這裏不是白虎,是鹹水潭。鹹塘是主糧之星。主秋,因為糧食是秋收,所以是秋放。但它不是動物。怎麽能和龍、鳥、龜組合成四靈?《正義》中:‘仙池三星在五車,天為南,魚鳥在?“哦,是的,”故宋代質疑:‘黑龍、朱鳥、玄武、七夜共慮。至於鹹池,不要做明星,遠離二十八夜。鹹水池還有壹種解釋,是太陽沐浴的地方。在淮南子。天文學:‘星期幾?d谷,浴於鹹池,拂於扶桑,名曰晨光。可見,仙池原本就是羌人視為日出之地。仙池也是堿湖,應該是岷山地區或者青海的芋頭湖。可以證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象並沒有青龍白虎的概念。在禮記裏。所謂“李雲”:‘臨風歸龍,謂之四靈。’把不屬於動物的鹹池換成麒麟。後世有四靈四象四虎的習慣。
因為白虎是戰神和刀斧神工,很多驍勇的將領據說都是白虎之星,比如唐朝的羅成、薛父子。另外,白虎被道教吸收釋放,神化,成為各種寺廟的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