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風水學 - 歷史文化遺產是否包括四大發明?

歷史文化遺產是否包括四大發明?

中國歷史悠久,擁有眾多規模宏大、意義深遠、價值極高的歷史文化遺產。這些寶貴的物質財富也是精神財富。近年來,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對歷史文化遺產的需求不僅僅是在保護層面,更是在以保護為導向,合理利用,探索壹條科學、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是歷史文化遺產現在面臨的問題。隨著我國文物保護工作的逐步深入,人們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認識逐步提高,文化遺產保護在深度和廣度上不斷發展,保護制度和內容不斷完善。在2012年6月發布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設施建設“十二五”規劃》中,文化遺產的預防性保護被提上日程。2016,16年2月的《“十三五”文化遺產保護和公共文化服務科技創新規劃》中,再次強調在文物保護過程中,要把預防性保護和搶救性保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時,文物周邊環境也應納入保護範圍進行整體保護。但目前我國古建築的風險保護以政府為主,商業為輔,沒有專門的應對文化遺產災害的法律制度。文物保護的防災減災規定散見於按相對單壹的災害類別制定的防災減災法律法規中。作為中國的歷史文化遺產,紅林厝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它不僅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社會和文化價值,而且對當地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對紅林錯的保護需要引起政府和公眾的重視。本文試圖通過梳理紅林厝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從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探討紅林厝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具體問題。2系統協調理論下的城市可持續發展從理論上講,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理論研究涵蓋了經濟學、環境學、生態學、系統科學等領域。城市是壹個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復雜系統。城市這壹復雜系統能充分體現人類生產、生活和環境之間的對立統壹。其理論研究視角比可持續發展理論更具體、更貼近現實。城市可持續發展理論的研究內容大致可以分為資源與環境、城市生態學、經濟發展、城市空間結構和社會學等視角。對於發達國家的城市來說,可持續發展強調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來說,可持續發展應強調“發展”,並兼顧資源和環境的利用與保護。研究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系統協調論認為,城市系統是由社會、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生態等子系統通過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而構成的密切相關的復雜系統。對於城市發展系統來說,人口、資源、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的條件,社會可持續發展是目標。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表現為這些子系統的協調發展。歷史文化遺產屬於城市系統下的環境系統,需要與社會、經濟、人口、資源、生態等子系統相互作用。3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現狀3.1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現狀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起步較晚。“整體保護”的概念最早由梁思成先生提出,國內學者近年來也取得了壹定的研究進展。劉紅英和王建民從法律角度探討了文化遺產保護中存在的問題。陶偉從歷史、美學、藝術和哲學的角度,分析了中國歷史文化遺產地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矛盾,並提出了解決方案。魏小安等人從增強歷史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角度,闡述了將文化遺產作為市場資源進行開發是經濟發展的最有利選擇。而鄭則認為,歷史文化遺產不能等同於壹般資源,對其開發利用必須有所衡量,必要時可以設置“準入門檻”。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引入風險管理的理念,但理論方法有待完善,主要借鑒國際管理措施。3.2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風險防範的思想在世界上萌芽較早,最早由意大利人布蘭迪提出。他在《文物修復論》壹書中說:“所謂修復,就是為了維持壹件物品的物質缺失,確保其文化價值得以保存和保護而實施的壹種行為和處理方式。”遺產保護早期的概念是“預防性保護”,主要用於博物館文物保護領域。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借鑒預防性保護的理念,積極開展如何應對自然災害的具體研究,豐富和充實了預防性保護理念的理論知識,風險管理理論應運而生。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加拿大開始在風險管理領域投入大量精力,並取得了顯著成效。此後,國際組織在文化遺產災害風險管理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並為其理論的豐富和戰略的實際實施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文化遺產災害風險管理實踐的不斷發展,災害風險管理理論不斷完善和豐富,新的技術和方法被應用於其中,為文化遺產保護的有效開展提供了理論和技術支持。4紅林厝的保護思路與策略4.1紅林厝概況紅林厝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板東鎮新湖村,是目前國內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民居單體建築,被譽為“民間紫禁城”。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享譽海內外。建築整體布局合理,采光通風充足,結構完善,步行生活方便,功能性很強。防火體系完備,整體建築構成深受地理條件影響,巧妙利用環境特點進行規劃建設。同時吸收了多元化的精髓。建築構圖講究點線面的運用,色彩搭配簡潔分明,疏密穿插,對比鮮明。整座建築的結構很獨特。紅林厝以縱軸布置三晉正房。從大門開始,三晉殿步步高升,既體現了天人合壹的哲學思想,也包含了安定和諧的寓意。紅林厝歷史悠久。建於清乾隆毛毅六十年(1795),道光1823,歷時28年。1997期間,閩清縣政府將紅林厝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月1998日對外開放。2005年,紅林厝成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從2008年6月22日起,位於紅林厝第壹入口的紅林厝博物館免費向遊客開放。2016號臺風尼伯特登陸帶來了特大暴雨、山洪和泥石流,給福建省造成了嚴重危害,全國各地都受到了影響。閩清梅溪水位暴漲,導致紅林厝長時間被洪水浸泡,給紅林厝帶來毀滅性打擊。夯土墻倒塌三分之壹,第壹入口和外門倒塌,第二、三入口墻體被洪水沖毀,666間110多間倒塌。損害相當嚴重,可以稱之為毀滅性的。經過救援力量的救援和當地居民的積極自救,閩清板東鎮的生活秩序正在逐步恢復。面目全非、損毀嚴重的紅林錯重建難度很大,需要大量資金。泰禾集團捐資5000萬元修復古民居紅林厝,受損建築修復2019。4.2紅林厝的價值分析紅林厝是歷史物質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文明的見證,其本身的價值是不可替代的。紅林厝有很多價值,包括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4.2.1歷史價值歷史價值是實現歷史文化遺產綜合功能的核心,是體現壹切價值的基礎。歷史文化遺產是壹定時代人類活動的特定產物,是真實的歷史遺留物,從多個方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物質狀況和時代背景。紅林厝有豐富的歷史民俗、建築、哲學、書法、風水等。,體現了中原移民文化與本土文化融合的特點,突出了南方家族的文化特色,展現了開拓進取的民間文化精神。4.2.2科學價值紅林錯_後世的科學技術研究和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極其寶貴的信息,這些信息濃縮了古代的科學技術,從中可以收集到許多重要的科技信息,可以繼承先人的科研成果,為更先進的科學技術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4.2.3藝術價值《洪林厝》的藝術美可以啟迪人的智慧,增強人的道德情感,在壹定程度上增強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凝聚的智慧和先人評判美的標準,具有無可比擬的藝術價值,能夠推動歷史和社會的發展進步。4.2.4社會價值社會價值可分為教育價值、精神價值、旅遊價值和經濟價值。紅林錯的社會價值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壹是可以促進人們對歷史文化的了解,增強民族凝聚力;二是有利於建設美好的社會環境;第三,有利於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4.3紅林錯保護現狀及存在問題4.3.1紅林錯災後恢復現狀紅林錯災後恢復面臨諸多困難。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紅林厝的修復工作。福建龍頭企業泰禾集團充分發揮企業社會責任,捐資5000萬元恢復紅林厝,保護傳統文化,留住鄉愁。紅林厝施工隊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建築受損部位進行了高標準修復。從屋頂的瓦片到屋檐的雕刻,再到廳堂的陳設,再到建築地面的鋪設,都是按照原設計、原材料、原工藝、原型建造,同時融入歷史文化、民俗風情,還原出最接近當年原始狀態的紅林厝。4.3.2紅林錯1)保護存在的問題保護意識淡薄,古民居破壞嚴重。保存至今的紅林厝古民居經歷了200多年的風雨,加上內部居民居住活動的影響,許多建築構件和部分建築損毀嚴重,壹定程度上影響了紅林厝的資源價值和品牌形象。紅林厝的旅遊開發偏離了古民居的特色文化風貌,斥巨資建設超大型廣場,新建仿古建築和仿古商業街,盲目追求高旅遊績效,而對真正承載優秀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歷史古建築的修復、翻新和日常維護投入很少。這種行為無疑會給紅林厝古民居的保護帶來更大的壓力。2)“三風”現象嚴重,古宅魅力盡失。“三風”是指城市化、商業化、現代化。紅林厝古民居建築發展中“三式”現象嚴重。紅林厝前原本大片平坦的農村,被開發成了占地3萬_的娛樂休閑廣場。毗鄰紅林厝,由兩萬多棟仿古建築組成的紅林古商業街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總長350米。占地1.78萬的紅林厝,四周是現代廣場,古色古香的街道兩旁是高樓大廈,是中國最大的單體古民居,好小。強烈的商業化和現代化遮蔽了紅林厝古老、獨特、豐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其文化遺產正在逐漸衰落。3)開發水平低,古宅價值難以實現。紅林厝現在的發展靠的是紅林的古建築,紅林的仿古商業街,紅林廣場,花了很多錢。以遊客觀光、導遊講解、仿古商業街購物、大眾美食娛樂活動為主要經營模式隨處可見。在開發中,紅林厝深厚而獨特的古民居文化恰恰被忽視了,古民居文化沒有得到深入的挖掘和開發,使得古民居建築成為空殼建築和單純的觀光產品。紅林厝古民居的文化體驗被簡化為古建築觀光和古玩街購物,失去了紅林厝特定文化資源的吸引力,無法滿足遊客多樣化的需求,也制約了文化的傳承與交流。4)自然災害給文物保護帶來嚴峻挑戰。根據民政部和減災委發布的信息,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大陸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11次,其中6級以上地震2次;* * *已有6個臺風登陸中國大陸,其中1號“尼伯特”是1949以來登陸中國的最強臺風,也是2011以來登陸中國的臺風,造成死亡和失蹤人數最多。此外,由於地理位置、氣候等原因,紅林厝還面臨著暴雨、泥石流等各種自然災害及其次生災害造成的破壞風險,維護保護難度很大。4.4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的紅林厝保護與展望4.4.1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的紅林厝保護原則1)延續文化脈絡。紅林厝古民居的開發首先要重視保護,以保護為出發點和歸宿。保護不僅在於古民居的物質實體,還在於保護其特定的自然和社會生態環境,保護其承載的豐富的非物質文化因素,保護其歷史真實性。針對紅林厝建築的不同受損程度,通過修繕、復原、新建、整理、拆除、搬遷等不同方式,恢復紅林厝的原貌,遵循“保持舊貌不變”的原則,使其“延年益壽”,保護其物質文化。針對紅林厝自然和社會生態環境的破壞,應拆除與歷史風貌格格不入的假古董、仿古建築,盡可能恢復其原生態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延續其開拓、節儉、家庭和睦、天人合壹的文化脈絡。2)突出文化特色。紅林厝古民居文化底蘊深厚。除了建築本身的有形文化,它所承載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無形文化更受人們青睞。要突出紅林厝古民居的歷史文化特色,應避免單壹的導遊講解和簡單的博物館、展覽館等淺層開發方式。建議建立多種口譯信息系統,包括信息平臺查詢、評論員發言、多媒體廣播和交互式自動口譯系統。優化紅林厝古民居場景設置,運用現代聲、光、電技術,模擬再現生日禮物、婚禮、祭祖等重大節日和名人的生活場景。_遊客不僅可以觀摩、聆聽講解,還可以通過虛擬場景真正參與互動,仔細品味紅林厝古民居的特色文化,融合了原始移民文化和當地居民文化。同時建議開設紅林厝生態博物館。根據生態學原理,博物館整體不宜人為加工,盡量在原生態中展現紅林厝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室內建立紅林厝名人、事件權威完整信息庫,安排展覽模仿鑒寶。所有展品都可以成為遊客觀光和試用的對象,營造遊客與展品和諧互動的情境和氛圍,在控制遊客流量的前提下,延長休閑停留時間。此外,還可以建立白宮工藝文化、明清茶文化、書畫文化、黃名人文化等不同的主題,在不同時期進行不同的布局,展現其南方大家庭的文化特色。3)提升開發價值。紅林厝古民居的發展必須改變傳統的“妳聽我說,我給妳看”的單向信息傳遞模式。通過盤活資源,在活動中體驗,將靜態的歷史文化轉化為能夠滿足遊客文化體驗參與需求的系列活動,讓遊客在刺激愉悅的活動過程中完成對文化的認知、體驗和認同,實現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提升開發價值。可以開發、打造壹些符合紅林厝文化背景、體現民俗風情的互動性、娛樂性的體驗項目,如開發互動性、參與性強的特色文化旅遊產品,如遊學遊、體驗遊、發現遊等。其中,遊學可以發展繪畫、茶藝、音樂,與古民居對話,品味紅林厝家族書香文化和歷史名人文化;體驗之旅,可以做壹天的紅林厝人,體驗祭祀神和生活、生產民俗和婚俗、祭祖和飲食習俗等民俗,體驗紅林厝古民居民俗文化。發現之旅可以測風水、找鎮宅寶瓶、猜入室禮儀、探豪宅立體防禦系統和消防系統、猜家法和石的作用、找黃種人的來源等。,參觀中國最大的單體古民居,探尋科學與建築文化的內涵。4.4.2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的紅林厝展望1)保護與利用協調發展。保護和利用是實現歷史文化遺產綜合功能的兩種有效途徑。紅林錯的保護和利用是壹條科學、全面、協調、可持續的道路。在這壹過程中,需要註意重建文物與人的關系,以實現可持續的傳承和利用。可以促進公眾參與,增加體驗遊、遊學等互動體驗項目,為* * * *營造良好氛圍,相互互動促進,實現價值創造。2)文旅結合。將資源轉化為旅遊產品,逐漸成為文化旅遊的壹種方式。遺產博物館的旅遊,讓公眾不僅通過歷史文化遺產本身,而且通過旅遊產品和文化服務,感受遺產所傳遞的信息,有助於提高旅遊質量。“以文築旅,以遊展文”是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手段。觀眾對高品質旅遊文化的需求與日俱增。在文旅結合的新背景下,重要的是滿足觀眾的訴求,將文物充分轉化為旅遊資源,從而有效緩解紅林厝保護與利用的矛盾。在文化旅遊政策和環境框架下,圍繞受眾需求,加強旅遊產品體系建設,加強文物保護與旅遊的深度融合,通過市場需求引導供給,激活靜態的文化傳統歷史,在文化旅遊中打造專業、有趣、接地氣的博物館形象。3)周邊景區資源利用。優先保護,合理利用,形成“以點帶面”的旅遊發展模式,促進紅林錯及周邊地區旅遊業均衡發展。周邊的劉燁寺可與紅林厝結合,形成融合景區,豐富旅遊資源;也可以和鄰村合作建立公園,吸引更多人。4)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充分利用紅林厝文化資源,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以多元化的方式將其轉化為旅遊產品和文化創意產品。文化與文創的深度融合,壹方面可以衍生文化產品,另壹方面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將歷史文化資源融入當下吸收的流行元素,開發出兼具個性與適用性的文創產品。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是面向未來的,受眾主要是年輕人。我們可以把紅林厝的歷史文化和文化創意產品結合起來,以多元化的產業為出發點,做壹些新鮮的東西,提供與時俱進、順應時代潮流的內容,把紅林厝的文化元素和年輕人的步伐結合起來。5)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自然災害和極端氣候問題仍然是威脅紅林措的巨大隱患,保護紅林措生態環境的平衡和穩定十分重要。要加強災前風險預測評估,做好重大災害防範工作,減少自然災害對文物的損害。6)增強多學科文物保護意識。進壹步強化以政府為主體、多元參與的保護格局。政府需要進壹步采取措施保護文物,把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控制在發生之前,也需要進壹步加強災後保護的相關措施;同時,要喚醒和培養當地人對紅林錯的保護意識。通過擴大宣傳,讓當地人了解古建築的科學保護,培養當地適齡兒童對古建築文化的興趣,開闊公眾視野,引起當地人的思考,增強保護意識。結論紅林厝古民居不僅具有傳統文化特色,還承載著獨特的地域文化,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要摒棄重開發、輕保護的思想,改變淺層次、低水平的開發方式,立足其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和凸顯其文化內涵,通過壹系列文化活動提高開發深度。在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指導下,紅林厝的發展首先要註重保護,以保護為出發點和歸宿,盡可能地修舊如舊,延續其開拓進取、崇尚節儉學習、家庭和睦、天人合壹的文化脈絡。在博物館展示布局方面,突出古民居的歷史文化特色,實現保護與利用的協調發展,通過文旅結合促進文化產業發展,輻射周邊景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增強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加強多元主體保護,采取相關有效保護措施,提升文化遺產保護效果。來源: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基於紅林厝及相關歷史文化遺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