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直以來,我們看到的歷史主要是教科書式的,也就是所謂的正史。它就像壹棵倒掛的樹,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聚集在樹幹上,後人可以沿著樹幹窺視祖先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傳統正史就像壹個篩子,只篩出人類發展中符合傳統歷史觀的枝叉,而大量鮮活生動的生活細節卻被過濾掉了。
國家地理?《神秘中國》是壹套以地域事件為背景的散視角、實地拍攝、實證記錄的書籍。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記錄、拍攝、考察、展示,向大家展示了歷史之樹的壯麗風采。從社會生活的細節,揭開歷史的面紗,看壹看神秘中國的奇觀。每本書裏關於同壹主題的不同故事,就像幾片相似的樹葉,為中國歷史這棵大樹增添了壹抹生命的綠色。
在這裏,我們即將看到:美麗的山川、古老的城鎮、塵土飛揚的遺跡、神秘的古墓;我們將會接觸到:奇石美玉、奇特建築、珍貴遺產、傳奇人物...他們背後的故事,深厚的歷史,豐厚的文明,會讓那些已經漸行漸遠的動人往事重新煥發生機,讓那些早已離去的先人活起來。在這裏,每個人都會獲得壹種“與眾不同”的感覺。
歷史不是龜甲骨頭上壹成不變的抽象文字,也不是古墓群墻上陳舊褪色斑駁的壁畫,更不是清史古卷中遙遠而模糊的古老身影。國家地理。神秘的中國帶我們去感知那些古老卻又與我們今天的生活隱約相連的歷史軌跡。這種在圖片和文字中的行走,會是壹種完全不同的精神體驗。
壹座清代的大型莊園,經過九代主人200多年的不斷擴建,已經成為“中國封建地主生活的百科全書”。它有壹個很深的庭院,融合了南北建築藝術的精華,既有北方的古樸粗獷,又有南方的典雅細膩,展現了淳樸的齊魯大地上靈動飛揚的荊楚風情。它就是百年活化石——牟氏莊園。
窯洞積澱了黃土高原深厚的歷史文化,是普通百姓創造的民間藝術。在當地居民的心中,冬暖夏涼的窯洞就像秀水青山之間的江南吊腳樓,綠竹之間的瑤鄉竹樓,遼闊草原上的蒙古包壹樣,是家的象征。土樓——不僅是客家城堡,智慧的象征,也反映了樂觀和頑強的生活態度。
盜匪使客家人建造了堅不可摧的封閉房屋。贛南這座圍屋的背後,有著復雜的社會背景,使得每壹座圍屋都深深地鐫刻著歷史的滄桑和奇幻的傳說。素有“蘇杭花園”之稱的浙江平湖,有壹顆第壹居所堂的明珠——莫氏莊園。
今年暑假,我們壹行35人去風景獨特的江西旅遊,婺源和李坑印象最深。
到了婺源,不得不提婺源的徽派建築:壹式白墻青瓦,獨特的屋檐,上翹的飛檐。外表的樸素,才是古代徽商低調生活的真實體現。然而,屋檐相似的建築卻構成了壹幅壯觀的畫面。從遠處看,很有氣勢。進了家門就很不壹樣了:精美的木雕或石雕栩栩如生,透過這幾千年的歷史,我們都能看到風景和輝煌;大門、側門、窗戶、天窗等的設計和裝飾。都充分體現了商人對風水的重視,對財富和子孫的希望,對讀書的崇拜。有理由說婺源有著濃郁的文化魅力。從古至今出了多少文人墨客,都為婺源增添了濃濃的文化色彩。
徜徉在到處都有歷史痕跡的老房子中,看著那些匠心獨運的裝飾或陳設,我努力想象著,古代征戰全國的徽商,在商海中奮鬥了壹輩子,也許他們壹輩子都在思念著自己的妻兒。所以,他們老了,都回家蓋房子,或者為慈善造橋,告訴後人,他們壹直很愛自己的家。
明清時期的名官李坑,沿河建有村民住宅,白墻黛瓦,高低不平,青石板鋪成的小徑縱橫交錯,石、木、磚各種溪橋連接兩岸,構成了壹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我們去拜訪的那天碰巧下著毛毛雨。在如夢如幻的氤氳煙霧中,我們渴望遇見壹個撐著油紙傘的丁香般的女孩。走進路邊各具特色的店鋪,我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商品。除了期待美好的邂逅和瘋狂的購物,我們似乎褻瀆了它的存在。之前看過壹篇文章,裏面有幾句很深刻的話:
它(古村落)的存在只具有標本的意義。它陳列在那裏,每壹塊磚,每壹塊石頭,甚至每棵樹都表達了某種靜止和停滯的意義。外人來是為了壹種“文化”。他們走進去,四處閑逛,然後帶著滿足的心情回到現代世界,咀嚼壹些文化。想到2005年去雲南麗江香格裏拉,帶著好奇的心情,帶著數碼相機,為了壹種“文化”而來。然而,我真的找到了文化的真諦嗎?不,充其量只是為自己的相冊增加了炫耀的資本,真切感受到了自己的無知和淺薄。
發現周莊的陳逸飛曾痛苦地說:“我害了周莊。”麗江的玄科老人更加痛苦地哀嘆:“麗江死了!”的確,沒有什麽比市場經濟和商業遊戲更強大、更徹底地異化壹個古老民族的淳樸傳統,摧毀壹個沒有戰爭災難的時代的純粹寧靜的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