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武帝第六年(公元135年),建立吳語縣(今宣威)。東漢時,吳語郡入漢陽郡(今貴州水城威寧)。在三國的歷史舞臺上,魏蜀吳和三國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天,宣威,壹個縣級市,成為蜀漢的領土。當時,蜀漢再次在這壹地區設立吳語縣,並重建寧都(今曲靖)。西太師六年(270)八月,分建寧、雲南、永昌、興谷四縣,改寧州,縣級隸屬宣威市。南北朝時期,宣威市的縣級建制和所有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文帝建立隋朝後,這壹帶屬於南寧。到了唐代,南寧改為朗州,朗州設總督府,屬這壹帶。
宋朝的宣威,也就是現在的縣級,屬於大理。元世祖十三年(1276),大理國陷落,設立雲南中書省,路、州、縣,益州劃歸曲靖路,轄水城(今沾益)、羅山(今富源)、石梁(今宣威東北),石寶山西(後遷至宣威河東營)屬州管轄。據《宣威縣誌》記載,明洪武十四年(1381),南軍大將傅有德奉命討伐烏沙,宣威任宣威朝廷韋德,以鎮嚇。明代,曲靖道改為曲靖府,沾益府劃歸曲靖府,宣威屬之。明末益州定可樂水,土知州仍居河東。
最後,在公元1727年,雍正帝當政時,以宣威關的名義建立了宣威府。由此可見,宣威府的建立始於公元1727年,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1912,宣威府改為宣威郡。65438年至0970年,宣威縣屬曲靖地區。1994年2月18,撤銷宣威縣,設立宣威市(縣級市)。1997年5月6日,撤銷曲靖地區,地級設立曲靖市,縣級宣威市為雲南省曲靖市。截至2018年末,宣威市是壹個縣級市,總面積6069.88平方公裏,總人口約153萬,是雲南省人口最多的縣(縣級市)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