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曾經是上海棉紡行業創始人之壹的十七棉,將整體搬遷至江蘇大豐。但它留下的作坊不會被夷為平地,它將被建成以紡織為主題的時尚服務園區。
棉紡廠成為創意地標
在人們的印象中,“大楊浦”總是給人壹個工業區的概念。轟鳴的工廠、高聳的煙囪、呼嘯而過的卡車,成了楊浦區黃浦江畔經常能看到的場景。
近年來,楊浦區以“知識楊浦”為口號,將目光投向了這樣壹個全長15.5公裏,可利用土地面積550公頃的區域。這是未來的“風水寶地”。
“楊浦區因水而生,因港而興。上海現代文明的孕育和發展就發生在這裏。”楊浦區經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然而,隨著上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沿江傳統產業和老港區功能正在逐漸衰退。建設創新創意產業基地,將進壹步推動楊浦區老工業基地結構調整,實現二三產業互動。
雖然創意基地的具體方案尚未確定,但在征集專家意見時,很多人都同時聚焦於壹點。
在上海體改院提出的思路中,十七棉附近的區域將成為“主力企業區”,主要吸納各類家紡設計機構。
專家指出,長三角家紡集群仍處於“量大價低”的尷尬局面,提升產品檔次成為必然趨勢。在楊浦這個地區,有大量的紡織企業。壹方面,他們的工業用地可以直接商業化;另壹方面,歷史背景和發展方向如此相似,把它們變成創作中心是最合適的。
“紡織記憶”不會消失。
十七棉廠辦公室壹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大豐廠還在建設中,短期內不會搬遷,但企業搬遷已經確定。
“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建築都不會被拆除。我們搬出去後,它會被改造。會有最新的紡織作品發布會,最好的設計工作室,最先進的面料展廳……”她告訴記者,在這裏還能聞到紡線的味道,但不再油膩,而是時尚。
上海紡控集團辦公室陸勇在談及該地塊時告訴記者,他原本來自江浦路、平涼路附近的手帕廠。“現在這個工廠已經消失了。”
陸勇表示,走高端化、高科技化、時尚化發展道路是上海紡織的必然選擇。“如果再走傳統工業化的道路,與上海未來的發展目標和城市形象不符。”
目前,上海紡織提出了“高科技紡織、綠色紡織、品牌紡織、時尚紡織”的口號,再造當年的輝煌。陸勇告訴記者,十七棉的外遷,是走“腦體分離”道路的典範。壹方面積極走出去,建設新的生產基地,以科技提升產品附加值,進壹步提升競爭力;另壹方面,積極利用上海優質土地資源發展時尚產業,不斷推動自身生產技術水平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