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壹直以為師父就像少林寺佛經亭裏的掃地僧。他壹生都在壹個沒有人了解佛教和人生的角落裏度過。這樣的人悟性深,功夫絕。
大師不屑名利。世俗的名利對修行的傷害太大,在世俗的世界裏很難免俗。所以大部分高手都留在深山老林,壹生難得壹見。沒機會,就算妳在他破草屋外跪幾個月,說不就消失了。
掃地僧很常見,但是掃地的師傅就再也見不到了。
現在的大師比傳說中的大師要高很多。傳說中的大師害怕沈迷於名利,無法凈化心靈。修行的地方要盡量僻靜,生活要盡量苦,讓他通過苦修悟道。
李貽昌大師、王林大師等知名大師,在世俗名利的大染缸中赤裸著,享受人生的福報,站起來,穿上袈裟、袍服,進而感悟人生,領悟天地之道,修成正果,成佛。隨便找個小道觀,給個400到500元不等的價格。馬上,這些“出淤泥而不染”的大師會幫妳發家致富,促進運勢,延年益壽,甚至讓妳明白天地之道,獲得心靈的寧靜。
這不就是傳說中的無邊魔法和“大隱於市”的至高境界嗎?
像達摩、伊登、掃地僧這樣的大師都是弱勢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為了名利,難免做壞事,感到不安;或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心有不甘。心裏沒有安寧,只好找點信仰,寄托自己,尋求點安寧。
有壹點信仰總比沒有好,但是在中國人的選擇中,相信什麽成了壹個大問題。
普通的好男人信女,隨便找個寺廟,不管裏面供奉的神是觀音、如來還是其他沒聽過的神,反正都會拜佛。進了廟,磕頭,許願,找個廟裏的師傅用他的法術驅邪,然後往箱子裏扔點錢。我來的時候心事重重,走的時候情緒很高。
名人和成功人士的名氣太大,焦慮和不甘,小廟裏供奉的菩薩怕是沒用了。況且名人格調高,找個不知名的廟,拜個不知名的神,很丟臉。要信就信壹個有格調的精神,要拜就拜壹個名家。
大師就這樣產生了。
求助於大師神力的人,大多內心不純。官員、企業家等名人求大師,大師掰著指頭算。八萬八賣個神器帶回家,放在某個位置,保證升官發財不被抓。
也有尋求大師開悟,追求對人生的領悟,領悟大道,尋求內心平靜的。
我見過王菲拜佛時虔誠的表情,也聽過她天籟般的念誦心經。經常在娛樂新聞上看到她很有氣勢的拜訪各大寺廟的各種大師。對自己的信仰如此投入的人,三段感情,兩段婚姻,還是得不到壹份幸福,得不到壹份心安。似乎印證了“聽了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句諺語。
李開復在罹患癌癥後拜訪了星雲大師。星雲大師問:“開復,妳有沒有想過妳的人生目標是什麽?”
李開復回答:“影響力最大化”“世界因我而不同”!"
大師笑而不語。沈思片刻,他說:“太危險了!”"
“為什麽?我不明白!”李開復大吃壹驚!
“我們很小。多壹個人,少壹個人,世界就沒有增減。妳要‘世界因我而不同’,這也太狂妄了吧!”大師說得很輕很慢,但是每個字都很清楚。“什麽是‘影響力最大化’?如果壹個人總想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想想,其實就是追求名利!問問妳的心!千萬不要騙自己。”
李開復恍然大悟。
幸福的道理其實很簡單。
李開復看不透名利的本質。星雲大師說再多有什麽用?如果他看透了,星雲大師憑什麽說?
如果李開復的司機告訴李開復這個道理,他會不會恍然大悟?
信徒們苦苦追求的真理和大道,心靈的平靜和安寧,不在跪在地上盯著他們的神靈裏,而在他們彎腰去悟的凡人塵埃裏。
真正的大師沒有驚天動地的道理,更沒有神通廣大。他們只是對生命和天地足夠謙卑虔誠,對最根本的道理和大道有更深刻的理解,對凡夫俗子的名利拋棄得更徹底,內心更幹凈。壹旦他們被貼上大師的標簽,他們就不再是大師了。
有很多大師,我記不清了,但我想起壹個老和尚,叫許雲。
名人追捧大師,是因為他們的成功經歷讓他們在生活和天地面前驕傲自負。只有在所謂的大師面前,才能保持謙遜和虔誠。
自己都看不懂,找大師有什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