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唐高宗,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的第九子,長孫的第三子。小時候,李誌很受父親的寵愛。三歲封晉王,五歲封並州都督,九歲拜右武侯將軍。後來,在唐初壹位重要的官員和叔叔孫昌·無極的幫助下,他被選為王子。
649年,李世民駕崩,22歲的李治稱帝,廟號高宗。當初登基的李治,機智過人,豪氣萬丈,經常對朝臣說,要做壹代英雄皇帝。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勤於政治,善於用人,但這種局面只維持了不到十年,李治就無法繼續了。原因是患了風病,壹旦發作,頭痛難忍。再加上酗酒,身體漸漸垮了。後來,聾了聾了,我心甘情願地躺在床上,用麻痹的眼神面對這個世界。
他的無能給了武則天壹個機會。他讓武則天對大臣們呈上的奏章壹壹作出批示。吳添似乎天生就有理性政治的天賦,把壹切都處理得很好。
武則天,名曰日月空,生於今山西。14歲時,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宮中,封為“媚娘”。李世民在世時,許多道士告訴李世民,將來會有“武功”取代唐朝。李世民在她死前把她轉移到了甘葉寺。但她生來就有使命。早在李世民活著的時候,她就和王子李治調情,並最終發展成情人關系。李治即位後,非常想念這個愛人,於是把她作為地位僅次於皇後和四公主的“昭儀”帶出坎耶寺。
六年後(655年),李治仿佛吃了秤砣,像鐵心壹樣助武則天登上皇位。當時皇後朝廷的兄長孫昌無極瘋狂反對,但沒有任何效果。
660年後,李治癱瘓在床,唐朝的權力逐漸落入武則天手中,大臣們稱武則天為“二聖”。65438+683年2月,56歲的李治在河南洛陽病逝,次年8月葬於甘陵。
李治死後,在武則天的幕後操作下,李習安繼位,廟號中宗。武則天被尊為皇太後,被稱為朝廷。684年,廢李習安為廬陵王,立李旦為帝,廟號宗瑞。廢帝復辟的伎倆最終導致了徐敬業的叛亂。不幸的是,徐敬業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遇到了壹個強大的對手,很快就失敗了。690年,武則天見李氏子孫太渾,扶不上墻,降李旦為嗣,稱帝,改國號周。由此,她成為中國歷史上唯壹的女皇帝。這位偉大的皇後在位21年,幫助李治獨立執政半個多世紀。對於她的成就,史書並沒有用“母雞打鳴”的傳統來否定她。反而給了她“自上而下篡位,自下而上統治”的高度評價。
她死後也葬在甘陵。那麽,甘嶺的選址和修建的真實歷史是怎樣的呢?是誰讓這座幹枯的陵墓充滿了對世界的好奇?它和傳說有什麽相似之處?
甘嶺是開始。
關於甘陵的民間傳說有壹個明顯的錯誤。甘陵之所以叫甘陵,來源於李治死後的謚號,由武則天決定。李治死後,謚號為高宗大帝、大聖、大孝。所以《甘陵》中的“幹”取謚號中的“天”之意;《易經》中幹卦為“天”卦,各以龍為象。
李治臨死前在洛陽宮說:“如果上天能再給我壹兩個月的時間,我就回長安,死在長安,此生無憾。”他每天晚上說完這句話就死了。
死後壹個月,武則天遵從遺願,親自選定梁山的寶地為李治墓。至於她為什麽選擇在那裏,而不是按照喪葬傳統選擇在李世民昭陵的東面和底部,這仍然是壹個謎。
有壹種說法是武則天在唐力篡奪了天下,所以她害怕或羞於遵循傳統來迎合李世民的昭陵。還有壹種說法是武則天想再“塑”壹個龍脈,保佑武的後代繼承周朝的皇位。最後壹種說法是,梁山之地確實是風水寶地,而且離李世民昭陵也不算太遠,回到長安是李治的遺願。
武則天選好陵址後,請當時的吏部尚書魏負責工程。為了加快建設步伐,魏代玉花費了20多萬勞動力,夜以繼日,用了近壹年的時間,完成了地面和地下的主體工程。
684年5月,武則天命令皇帝李旦護送李的靈柩返回長安。當年八月葬於被魏代家趕出的甘陵,地宮被鐵水封死。
甘嶺是開始,但這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甘嶺。之後武則天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歷時30余年才建成。後來五代後唐皇帝李從科重修了地面建築。
那麽,武則天為什麽要把李治葬回長安呢?武則天當時給出的理由是,這是皇帝的旨意。作為李的後代,我當然要追溯到他的祖先唐高祖和李世民。這個理由還是很充分的,但是到了武則天嘴裏就要懷疑了。
許多人認為她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因為在朝廷工作並深受武則天喜愛的詩人陳子昂建議將李治葬在東都。他的理由是去長安建陵會浪費人和錢,這絕對不是李治皇帝想要的。因為李治在遺囑裏也說了,死後壹切喪事都要節儉。此外,天子以四海為家。舜死後葬於蒼梧,禹死後葬於會稽。古聖先賢,無所不用其極。為什麽我們必須選擇土地?
但武則天不聽他的,壹定要上梁山。她的話就是聖旨,就算有人反對,只要她堅持,就會變成現實。
陳子昂的反對當然有它的理由,但武則天的堅持也有她的理由。李治癱瘓在床多年,多年來,她被委以國家大事。她永遠也報答不了這份好意。老公李誌的遺願,不管怎樣,她都會滿足他。
正史中沒有提到袁天罡和李尋找風水寶地的事,也沒有武則天派道士或占星師尋找寶地的信息。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武則天找了個地方,不顧風水,把李治埋了。
甘嶺的地址是她親自選定的,顯然是在李世民昭陵的西側。按照當時的風水來說,“風水秩序”嚴重紊亂,很可能是武則天的真正目的。這個時候,她大概已經有了篡奪李天下的野心。至於所謂梁山,不過是後人牽強附會罷了。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怎麽可能找到所謂的風水寶地給後人?!
唐朝的武則天滅了龍脈?
公元705年正月,唐朝宰相張謇在武則天病重之際發動政變,為了中宗的緣故,建立了被武則天廢了的李習安。公元165438+10月,壹代女皇武則天終於在洛陽病逝,享年82歲。誰也不知道皇後臨死前是怎麽想的,寫了壹份奇怪的遺囑——若殿,桂陵,向皇帝下令,被稱為天達(順)聖皇後。
唐朝的大臣們都希望她上皇帝,被稱為皇後,但“歸陵”這壹項引起了爭議。所謂“回到墳墓”就是把她自己的身體放進唐高宗的幹墳墓裏。
到今年,李誌已經被埋沒了23年。要想把武則天放進去,必須重啟乾陵地宮。然而,這是不可能的。根據封建皇帝“尊者先葬,卑者不動尊者後葬”的喪葬規定,皇後先死,皇帝可以開地宮安葬;但是,如果皇帝先死了,地宮就被封了,誰也不能打開放在皇後裏面。在這種情況下,女王只能選擇陵墓附近的另壹個地點。
在武則天的遺囑裏,有壹個東西:叫大聖皇後。然後,她的遺體身份符合殯葬規定。作為壹個“卑微”的皇後,是絕對不可能再放在甘陵的。當李習安把母親的遺願告訴大臣們時,立即遭到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
延善寺大臣激動地說:“尊者先葬,卑者移尊者後不葬,這是歷史規律。”那麽天王母就不如皇帝了。如果我們今天打開陵墓,將它埋葬在壹起,我們將感到謙卑和尊敬,我們將害怕震驚龍脈。"
李習安此時表現出了他驚天動地的孝心。他說,我怎麽能不遵從母親的意願呢?不從是不孝,是大逆不道。
嚴善思見皇帝如此固執,就把問題轉到了開甘陵的可能性上。他說:“聽說甘嶺的玄闕被石頭堵住了。石頭之間的縫隙都被鐵汁填滿了。如果現在開陵,肯定是鑿出來的。很難說會不會成功。何必呢?不如就在甘陵旁邊,選壹塊寶地,再開壹座陵寢,這樣不僅是壹個葬器,也是壹個堅實的事業。神道若有知,幽道必會。如果有無知,那有什麽好處?”
但壹向以慷慨善良著稱的李習安聽不進去這些話,執意要打開乾陵,把母親放進去。在反對無效的情況下,朝中大臣只好任其作怪。
大臣們認為皇帝是在鬼混,因為根據風水和皇帝陵墓的規矩,這種事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壹旦發生,它將摧毀龍脈。根據風水,皇帝的陵墓壹旦被打開,裏面儲存的龍靈就會遊走。這個皇帝的後代肯定會受到影響。這也是新王朝在改朝換代時,以各種借口挖掘前朝皇帝陵墓的主要原因。
但是李習安不相信這壹點。706年5月,重開壹個多月後,將武則天的遺體安放在甘陵。棺材放好後,墓道全部用長方形的石條封住,石條封住了39層,4100塊。石條長度為1.25m,寬度為0.4-0.6m,石條左右兩側用鐵腰螺栓板緊固。上下部分用鐵條連接,不能移動。然後在石條縫隙間撒上少量石粉,使錫鐵漿融化後倒入,這樣氣化後就會與石條成為壹個整體。最後在上面夯上灰土,讓4100個石條連成壹個整體,其牢固程度可想而知。在墓道和走廊之間,有壹扇重達100噸的漢白玉大門,門後是各種致命的奇巧機關和暗藏的武器。
這個設計為以後的盜墓賊無所作為埋下了伏筆。李習安實現了武則天的願望,但他不相信這會趕走龍神。但他信不信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從武則天回墓開始,唐朝的問題真的是層出不窮。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後,雖然有過“黃金時代”,但唐朝的國運從此埋下禍根,唐朝的龍魂似乎真的跑掉了。無論李的後代如何努力,王朝的命運還是崩潰了。
但這種衰落還是人為的,並不是龍精神的喪失。無論如何,甘陵自武則天下葬,在中宗皇帝李習安慘淡經營十余年後終於成型。
唐代壹位擾亂龍脈的女皇帝就葬在這裏,乾陵是唐代盛世修建的皇陵。因此,沒有人知道金銀財寶有多少。正是因為不知道,所以很想知道,甘玲的命運也開始遭殃了。
等待這個神秘的幹墓的會是什麽呢?
甘嶺:盜不走的墳墓
甘陵是壹種因山而建的陵墓。這種“依山造陵”的方法,就是選擇壹座天然高聳的山峰,在山的四周鑄造壹座城,然後從山的中間向山下挖壹座墓和墓,其中用石頭砌築,再用石板加蓋,堅固異常。從遠處看,甘嶺是壹座巍峨的青山。
也就是說,在不知道甘嶺入口的情況下,想開甘嶺,就得把整座山都搬過來。當然,這是壹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歷史上的人往往是有毅力和野心的。據史料記載,在過去的1300年間,共發生了17次對甘陵的大規模劫掠,最大的壹次有三次。然而,所有這些發掘都以失敗告終。
第壹個到甘陵的人是晚唐起義軍首領黃巢。他攻下長安後,無計可施。有人告訴他壹件事,梁山西邊的黃土下面埋了很多碎石。新聞在暗示,唐墓中最富有的幹陵入口黃巢很可能在梁山西側,而碎石很可能是幹陵建好後剩下的原材料。黃巢大喜,立刻調出壹萬士兵,跑到梁山的西側開始挖掘。這些人都是農民,對鐵鍬的使用非常熟練。很快,大半個山脊被鏟平,留下壹條40米深的“黃巢溝”。但是,甘嶺似乎根本沒有入口。後來唐朝的軍隊集結起來對長安發起反攻,黃巢不甘心空手而逃。自稱書生的黃巢太傻了,簡直知道甘嶺朝南。唐朝皇帝特意將施工產生的碎石埋在距離墓門300多米的地方。換句話說,他挖錯了方向,最後憤然而歸。
第二個向甘陵伸出罪惡之手的人是我們五代時期的耀州使者陶文。在乾陵之前,此人已經發掘了17座唐墓,只剩下乾陵。但他的理想在這裏破滅了。黃莉可晁,他還想數萬大軍光天化日之下挖甘嶺,不料三次上山都被風雨吹倒。部隊撤退時,天氣立即放晴了。陶文真的不明白這是怎麽回事,但他還是沒有繼續挖掘下去,所以他放棄了這個想法。
第三個想進甘嶺的人是民國初年的國民黨孫連仲。孫將軍帶領壹班人用黑火藥炸開墓道第三層,豎起石條。當他正要進入時,突然冒出壹股濃煙,盤旋上升,變成了龍卷風。突然,天空壹片漆黑,巖石亂飛。首當其沖的是山西省的7名戰士,當即吐血而亡。其他人哪裏敢再往前走,壹聲喊就跑了出去。據說孫將軍的壹個團的幸存者很少。當地人說,“因為武則天是山西人,他討厭老家的人來挖她的墳,所以七山西兵會死。”
即使像黃巢、陶文、孫連仲挖甘嶺這樣掌握軍隊的人,要麽遇到神仙,要麽挖錯了方向,那些三五成群的小盜墓賊的結果可想而知。
孫連仲兵遇鬼的故事,顯然屬於我們今天所謂的迷信。人死了就是死了。沒有仇怨,他們也不會在黑暗中殺人。但是,很奇怪的是,沒有壹個盜墓賊能壹直進入甘嶺。除了結構堅固,入口難找之外,其“以山為陵”的設計思路也是令盜墓賊頭疼的問題。
到1960時,當地農民正在山上放石、燒石灰,突然壹個墓道被炸飛了。可以說是無心之過。而這次爆炸正好炸了盜墓賊無法得逞的原因。從墓門到墓門,共有39層石頭,共計4100多塊。板條裏填滿了熔化的錫和鐵,非常堅固。就算是“正規軍”,沒有現代爆破的幫助,恐怕也很難打開墳墓。
因此,在盜墓發達的中國,甘陵能完整地存在1300多年,也被盜墓者視為“不可能的墓”。
甘嶺:挖與不挖的博弈
甘陵尚未開棺,但從武則天《敘聖紀》碑的記載和甘陵陪葬墓的發掘,大概可以知道甘陵內的物件。臨終時,唐高宗要求後人把他生前珍藏的所有書籍、字畫都葬在陵墓裏。整個幹陵是當時唐朝國家稅收的三分之壹。除了建築費用,其他費用大概都在陵墓的寶物上。
根據現代科學推測,甘陵由墓門、洞口、天井、坑道、前中後墓室或耳室組成。中間的房間裏,有壹張棺材床,用來放皇帝的自貢,也就是棺材。自貢底部覆蓋防潮防腐材料,上面有“七星板”,上面放置座椅和床墊,旁邊放置衣服和爵、張、璧、胡、黃等“六玉”。皇帝穿著12套衣服,頭上戴著玉盒,嘴裏含著玉殼,仰面躺在褥子上,面對著棺蓋。封面內側鑲嵌黃絹,上面繪有日月星辰、太陽、玉兔、龍和鶴。地宮後室有壹張石床,上面放著衣服、寶劍、千種食物和逝者的喜好。前室有“寶帳”,帳內有神龕,四周有玉石“寶”、“喪書”、“喪書”此外,洞兩旁的耳室和隧道石門前後還擺放著大量珍貴的隨葬品。
考古學家將可能藏於乾陵地宮的文物分為六類:金屬類:各種用金、銀、銅、鐵制成的禮儀用具、生活用品、裝飾品、工藝品;陶器、瓷器、玻璃、玻璃等器物、人物和動物俑;珊瑚、瑪瑙、骨、角、象牙制成的各種器皿和裝飾品;石制品:包括石線雕刻、石像、人和動物的石像、石棺、石函和容器;壁畫和朱墨銘文。紙張、典籍、字畫、絲麻織物、漆木器、皮革和草編織品等。
當然,這壹切都是猜測,所謂的專家學者往往不會太相信。專家發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陵墓,如秦始皇陵和甘陵。他們連陵墓的入口都找不到,怎麽能猜到裏面有什麽呢?
就在當地農民炸毀甘陵入口後,陜西省文化廳向中央有關部門提交了《甘陵發掘計劃》。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回答:“好的事情我們做不完,這個可以留給後人去完成。”
但在1973年,文學家、考古學家郭沫若又壹次提出發掘幹墓。周總理說:“皇陵十年內不開。”郭沫若很遺憾,因為他猜測,乾陵可能有武則天的《懸拱集》100卷,《金輪集》10卷,還有其他字畫,尤其是《蘭亭序》原作。但是他在有生之年沒有看到,因為甘陵沒有被挖掘出來。
2000年4月,陜西省代表政府向中央有關部門提交報告,認為“搶救性發掘是保護甘陵文物最有效的手段”。
大意是,埋藏在地下的字畫、帛書等古物,很可能會被地質、氣候因素逐漸破壞,應盡快發掘保護。不過甘嶺有沒有這些東西還是個未知數。
有人肯定裏面有數不清的寶藏,因為甘陵的面積相當大。早在1971,美國阿波羅飛船發射成功,飛船上的宇航員埃德寧專門向總統匯報了絕密材料和個人電傳。經過壹系列復雜的技術處理,得出壹個結果:東經107 39′~ 109 11′,北緯34° 9′~ 35° 34′,南北長117 ~ 60。美國很驚訝,因為這個位置在中國。在經過去偽掃描技術處理的雲圖上,有9個類似金字塔的裝置呈扇形排列,按照美國人的想法,這種排列非常有規律。幾年後,埃德寧來到中國。參觀了壹些旅遊景點後,他向中國市政府申請看壹看坐標範圍為東經107 39 ',北緯34 9 '。沒想到,中國欣然同意,此地歸中國陜西省管轄。來到這裏,他看到了壹切,才放下了笑容。原來這就是甘嶺所在的渭北高原。美國人探測到的常規黑點中就有甘嶺。
反正甘嶺還沒挖出來。就像很多年前盜墓賊搶著挖壹樣,現在很多人都想挖。但這時候只是壹個想法,甘陵也可以稱之為盜不走的墓。
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