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宋以來,它被神化,被稱為媽祖(當地人民對女性祖先的尊稱),並受到建造寺廟的人的崇拜。此後,它被宋高宗命名為惠玲夫人,成為宮廷公認的神。媽祖信仰從福建傳播到浙江、廣東、臺灣省、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天津、上海、南京、山東和遼寧都有天後宮或媽祖廟。
近年來,東亞媽祖海洋史研究引發了西方航海地理發現前東亞朝貢貿易、琉球網絡、跨國移民史的討論,媽祖信仰圈成為東亞海洋經濟和社會結構形成的歷史見證之壹。
擴展數據:
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聖母、天後、天後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梅州娘娘。這種信仰的主體據說是由真人進化而來的。對媽祖生平的考察表明,這種信仰來源於民間傳說。首先是傳說,然後是傳說的歷史化和神化,最後是普遍的媽祖信仰。
目前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媽祖不是虛構的偶像,而是從民間走出來,被神聖化的歷史人物。
林默娘在房間中央的女巫身份,是媽祖信仰的原始形態。媽祖信仰誕生於特殊的生態環境,與海洋漁業生產及其海上活動密切相關。漁民希望有壹個海洋守護神來保護他們的安全,因為有無數的沈船。媽祖的巫女身份正好適應了人們的願望。
她能言人間不幸,能扶危濟困,能治病消災,順應了人們的意願,所以她死後設立了壹座供祭祀的廟宇。從此,她的奇跡接踵而至,將她塑造成了壹個完美的女神。因此,民間對巫術的信仰是媽祖文化形成的思想基礎。
由於地方官員的提議和倡導,朝廷也頻頻給媽祖加封,媽祖的地位越來越高。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封媽祖為“弘仁普濟天妃聖母”,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又封其為“天上聖母”、“天上聖母”。
媽祖信仰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民間信仰之壹,也隨著中國人的腳步傳遍了世界各地。
海外華人祭祀媽祖的根本目的是不忘祖宗,不忘根。媽祖原本是海保。後來她的功能逐漸擴大,人們就認為媽祖可以幫他們解圍,不管是商人、工匠、難產還是其他疾病。
因此,海外華人也建廟祭拜。人們總是希望通過媽祖祭祀,將媽祖博愛、扶弱、濟困、勇敢、堅毅的精神和孝道的理念發揚光大,將媽祖文化的精髓融入日常生活,傳遞給下壹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說:我們還有大量的民間信仰,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媽祖信仰。
作為壹個古老的漢族民間神靈,媽祖精神為什麽能得到海內外乃至世界上那麽多人的認同、贊美和崇敬?這裏壹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媽祖聚集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媽祖作為漢族的漁女,善良正直,勇敢無畏,扶貧濟困,造福人民,保護中外商船的安全航行。這些都是功德無量的東西,所以她會深受人民的尊敬。媽祖做了許多造福人民的好事,因此受到國內外許多人的尊敬和崇拜。
莆田是外來移民的故鄉。潮汕民居大門的牌匾上至今還能看到“莆田故裏”、“莆陽世系”等莆田標記。海南能考的祖上有90多個,人數都是莆田人。而莆田崇尚美德、堅守家鄉傳統的文化氛圍影響了這些移民,帶著濃厚的鄉愁情結,來自家鄉的媽祖崇拜自然也隨著這些移民來到了全國各地和海外。
宋元時期,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港口之壹。元政府為了發展海上貿易,將媽祖引入海外交通貿易繁榮的泉州港,並因水路交通和海外交通的發展而成為國家海神並向海外傳播。
明清時期,福建大量民眾為謀生而穿越臺灣省前往南亞,媽祖信仰隨著商人和移民的足跡在海外傳播更廣。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媽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