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風水學 - 介紹壹下寧武縣。

介紹壹下寧武縣。

寧武縣是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下轄的壹個縣。

寧武縣總面積1966平方公裏,2003年人口16萬。

寧武位於山西省中北部,東徑111° 50′—120° 40′,北緯38° 31′—39° 8′。

北臨長城,毗鄰朔州;西北以黃花嶺為界,與神池縣接壤。西南面被荷葉坪和蘆芽山屏蔽,與五寨和克蘭相對。南方與靜樂縣同題;雲中山和忻州的分界線在東南部;東面與原平市相連。

縣城南北長約105公裏,東西寬約45公裏,總面積1987.7平方公裏..

南距太原180km,北距大同180km。

因古寧武城形似鳳凰展翅,故又稱“鳳凰城”。

* * *立足鳳凰鎮。

郵政編碼:036700。

行政區劃代碼:140925。

區號:0350。

人口和國籍

2003年,總人口為654.38+60萬。

2000年,寧武縣轄4個鎮,18個鄉,總人口152938。鄉鎮人口:鳳凰鎮44843羊坊口鎮19442東寨鎮149514石莊鎮4214盤道梁鄉1556薛家窪鄉2664泉鄉2371余莊鄉4628東莊鄉2898疊臺寺鄉448。830大廟鄉929前馬侖鄉1060華北鄉8013寧化鄉4581洗馬坊鄉8689新堡鄉6600懷道鄉6196圪料鄉3307東馬坊鄉5776回順濤鄉1727(無

自然地理

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根據山西省氣象局65438-0959年氣候區劃,屬於高寒地區和寒幹地區。

特別是:氣候寒冷多風,冬季長,無霜期短,山區雨水多,其他地區降雨少,溫差大。降雨高度集中在7月和8月。

氣溫和降水有明顯的垂直分布,各地光照時間差異很大,壹個地方從陽坡到陰坡也是如此。

年平均氣溫6.2℃,極端最低氣溫-27℃,7月平均氣溫20.65438±0℃,10月平均氣溫-9.9℃,全年平均氣溫30.0℃。

無霜期為120至130天。

平均總日照時數2835小時,日照百分率67%,年平均太陽總輻射142.3大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2-6℃。

平均降水量470-770mm,山區降水較多,600 mm以上。

各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為:春季13%,夏季65%,秋季20%,冬季2%。

在歷史記錄中,降水的年際變化非常明顯。

年降水量最大為710.5mm(1959),最小值為226.1mm(1965),日降水量最大為100 mm。

地勢險峻,山巒縱橫,壹般海拔在2000m m左右

東部有雲中山,以土石山為主,主峰有大石人梁、雞冠山、老龍眼。

大石人梁最高,海拔2428米

西部由管涔山和蘆芽山組成。這些山多山,陡峭而密集。

主峰上有臥羊嗎?⒒萘骨架⒑尖上的幹齲?0隊長600m以上。

西南部的呂梁山,北部的陶虹山和東北部的禪家山。

從縣城東北的盤道梁到西南的石家莊鎮,共有99座山峰,最高峰在縣城的南北兩端,最低海拔為羊坊口河西村1260m,境內平均海拔2000m。

縣內山峰以分水嶺為界,分水嶺位於南北兩側。

縣城山勢為東北、西南走向,山西總體地形向東傾斜;從中央山頂到南北兩翼。

山地占總面積的95%,為1888.32平方公裏。

海拔2000m以上的山峰有49座,占山峰總數的54%。

其中包括:

管涔山是陰山的殘存礦脈,古稱金山始祖。

主峰荷葉坪山位於寧武、五寨、克蘭三縣交界處,西馬坊鄉南部,海拔2787米,是寧武的最高點。

但山頂寬闊平坦,植被豐富的高山草甸,自古以來就是理想的天然放牧地,海拔2736m

位於縣城西南,與五寨接壤,山上有四年冰川留下的萬年冰洞。

還有神秘的山天池群,碧波鱗次。

禪房山位於縣城東北部薛家窪鄉姚佳佳村,海拔2106.38+0米,山體敦實。

寧武境內的河流屬於汾河和桑幹河,主要有三條河流:

汾河是最大的河流,發源於縣城東寨鎮西壹公裏處的管涔山腳下。水流出懸崖,流出石鑿“龍口”。“汾源淩粉”二字,古人刻於龍門,即汾河為源。

在大廟鄉婁底村的後面,距離汾源嶺塘24公裏的汾河溝,也是汾河的源頭。

汾河流域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3/4,為1649平方公裏。

汾源海拔1602米,出口流量0.2立方米每秒。

自北向南流經東寨、三馬營、龔家莊、二馬營、頭馬營、花北屯、山寨、北屯、快屯關、寧化、八門口、南屯、紫坊寺、十裏橋、永虎屯、石家莊、陽坊、丁河、潘家灣,進入靜樂縣城。

紅河原本默默無聞。1964年,縣城統壹規劃,以此名為懷道與葛沽合流形成的主流。

發源於東莊鄉三張莊村東溝,為汾河壹級支流,全長38公裏,為第二大河流。

流域面積504平方公裏,占中國汾河流域的31%。

澮河是寧武第三大河流,桑幹河上遊。

發源於於莊鄉分水嶺腳下,境內長32公裏。

流域面積301平方公裏,平均縱坡1%。

平均清水流量為0.1 m3/s

夏秋季河水量大,旱季經常斷流。

1959處陽方口大橋實測,河寬180m,平均水深0.81m,洪峰流量500m3/s..

自西南向東北流經於莊、苗壯、壩上、楊莊、城關、大河包、馬家灣、石湖河、馬峪寨、石嘴子、楊坊、河西。

至羊坊口鎮,進入朔縣境內,向北流經大同盆地,進入官廳水庫。

人類歷史

漢代寧武縣婁煩縣,魏晉永嘉廢。

北宋設立寧化軍。

金稱寧化縣,屬寧化府管轄。

明洪武三年設寧化所(故設在進賢縣南寧化鄉)。

成化建立寧武關,清雍正三年,設寧武縣為寧武府。

民國元年,廢府,留郡。

寧武歷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人類。

楊莊等古文化遺址留下的石斧、陶片,為歷史學家研究黃河中遊文化發展提供了依據。

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476年,在今天的寧武地區,活躍著壹支歷史悠久、擅長射擊和騎射的婁煩部落(或氏族)。

公元前277年,趙國攻克婁煩,趙武靈王再次用婁煩的兵實現滅秦的計劃。現在寧武是他駐紮的主要地區。

隋朝時,數十萬工匠在今天寧武的天池、汾源壹帶修建了規模宏大的汾陽宮。

唐朝、天池、池源和婁煩是向朝鮮轉移的重要軍事基地。

元朝時,鎮守邊境的軍民開始在現在的寧武地區開墾土地,進行種植,結束了當地歷史上的沙漠狀態。

明清以來,寧武通過修內邊、建城、建廟,壹步步發展起來。

明洪武年間,設西圩鎮,屬太原府管轄。

成化四年建立寧武關。

嘉靖十九年,寧武為山西重鎮,統領雁門、寧武、偏頭軍務。

清雍正三年,寧武縣改為寧武府,轄寧武、神池、五寨、偏關四縣,隸屬山西雁門路。

民國初年廢棄,建國後稱“寧武縣人民* * *”,屬新縣行政公署管轄。

1959 1劃歸金杯獨家代理,1961退回新縣。

“文革”期間,“縣民* * *”改為“縣革命委員會”,隸屬新縣革命委員會。

1981年3月,縣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將“縣革命委員會”改為“縣人民* * *”,現屬山西省忻州市人民管轄。

從戰國到明末,寧武地區或邊境地區是連接內地與北方少數民族的重要通道,或是內地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雜居的地方,是民族商賈文化交流的主要地區。

寧武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了粗獷豪放的寧武人民,勤勞樸實的寧武人民創造了輝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在古代,疏浚汾水河,征服洪水的主要平臺長期居住在寧武地區。在寧武丁河村,有壹座“長寧宮家廟”紀念它。

漢代著名女作家古樓惹人厭。

劉是這個縣出國留學的先驅。

丁誌忠、南桂馨早年參加同盟會,參加1911年太原起義,在推翻清朝統治的革命鬥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著名文學家吳的長子吳良,曾任寧武知府,政績斐然。

姐妹王春景和王春薇,出生在寧武,在30年代贏得了全國網球單打和雙打冠軍,為寧武和山西人民贏得了榮譽。

抗日戰爭時期,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賀龍、、、余等在寧武長期戰鬥,留下了許多革命足跡和光榮傳統。

寧武人民英勇奮戰,湧現出無數英雄模範。

老堡鄉兵分隊長、晉縣特種民兵英雄張,創造了敵來我走、勞武結合的經驗,在晉綏家喻戶曉。

西馬窪村民兵隊長邢斯瓦組織領導民兵開荒種軍火田,創辦了“軍火合作社”,婦孺皆知。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寧武數萬人參戰,1076烈士為革命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