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鄉竟陵村東約400米的朱雀門;
玄武門。大空鄉王坡村西;
金鄉村黃邊村西青龍門;
白虎門在今三河鄉原甲山村後。
方圓20平方公裏的景陵,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占地20公頃30畝,長3279.5米,寬105.4米(34.56公頃,518畝),柏樹在嶺南廣泛種植。
竟陵山為陵,陵區方圓20公裏。陵園東南角與西南角的差距及西南角與西北角的差距為2400米,南北兩聖門的差距為2500米,東西兩聖門的差距為2900米。陵園的東南、西南、西北角還在。東南角高4米,長20米,寬7米。西南角高3.5米,底徑15米。西北角高5.5m,基礎直徑14m。三角雀遺址附近出土了許多唐代磚瓦。
陵園申思門外有四對闕址、胸臺和鵲臺。南深門以北50米為仙殿遺址,東西200,南北150米。雀臺西闕遺址還在,高1米,底長7米,寬6米。東闕遺址已被夷平,兩闕遺址相距63米。喜鵲臺北距陵園南神門2876米,北距胸臺2350米。其次,闕遺址東西距離為195米,已被嚴重破壞。陵區原有石雕除了玄武門增加了壹個小石獅1外,其余與鳳嶺相同。竟陵的小石獅(唐懿宗建陵也有兩對)在唐代墓園中很少見。四座石獅子高180,寬85厘米。獅頭呈方形,額頭和眉脊突出,雕刻粗糙。
神道石雕組合與泰陵相同,東西柱間距60米。
華表位於如臺闕以北79米處,形狀與崇陵相同。中國手表的高度是770厘米。
翼馬位於獅王柱以北24米處。翼馬身長235,身高250 cm。二肋翅下端進壹步簡化,翅上植有剛毛,頭頂有單角。東柱有垂尾和小單角;西柱綁尾,單角較大。
鴕鳥位於義馬以北24米處。高度135,長度175厘米。頭頸彎曲,身體肥胖,尾巴小,腿短如鴨。鴕鳥的腹部襯著巖石,前後壹樣高。
石馬位於駝鳥以北24米處,每對石馬之間的距離也是南北24米。石馬長195,高155 cm。形狀和建陵壹樣。
石人位於石馬以北22.5米處,每對石人之間的距離為22米。石人身高265 cm。形狀與拖尾相同。
北神門外有三對石馬,東西間距45米。除西烈第三石馬外,其余石馬與神道石馬形制相同。
石馬北有兩對小石獅,在北神門外。壹對蹲獅在南,東西距離18米;壹對走獅在北,東西距離41米。
竟陵石雕氣勢磅礴,雕刻精美,栩栩如生,代表了中國古代造型藝術鼎盛時期的風格,也反映了唐代“元中興”的盛況。此外,在景陵,有壹個原始的“唐陵碑林”,有40多個歷代碑刻。這座“碑林”大部分被毀,少數散落民間。
與竟陵合葬的有四座墓,分別是郭皇後、鄭皇後、王仙妃和寧親王的墓。唐·姚輝已經出版了二十壹年。景陵共葬有四座墓,分別是寧親王趙輝、皇後易安國、皇後鄭小明和王妃王仙妃。但地面上沒有遺體,也沒有墓碑,詳細地址無法核實。目前,墓地以南1200m的曲家村北,墓地以南2050m的莊村西北,僅有壹座土葬墓。只剩下壹個,名字很難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