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底砂,壹般是指任何鋪設在池底的栽培介質,不限於矽砂,仍以矽砂為主。作為底砂,應該有條件,包括大小適中,理化性質穩定,使用過程中不能溶解或水解有害或不受歡迎的成分。任何滿足這些基本條件的底砂都可以稱為“合適的底砂”,否則就不應該作為底砂。比如珊瑚砂就不適合用作底砂,因為在酸性水中,它會不斷溶解鈣離子,使硬度大大提高,或者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它會產生水解反應,同時使硬度、pH值、KH值升高,可能對水質造成不良影響或沖擊。
水生植物缸底砂種類繁多,但根據來源不同,可分為三大類——天然砂、加工砂和人工砂。它們的基本特征或差異描述如下_
1,天然砂_從自然界中開采出來的砂系列稱為天然砂,可分為大塊巖石砂和矽砂,其來源包括海岸砂、湖砂、河砂、海砂和山砂。天然砂是巖石或卵石經風、雨或水研磨形成的顆粒核,強度高,致密,理化性質穩定。其優點是容易獲得,大量使用時可降低成本;但缺點是可能混有雜質(鍛石),有時必須去除後才適合使用。
2、加工砂_這是機械加工產品,或者再制造產品。機制砂是通過機械破碎和篩分制成的巖石顆粒,但不包括軟巖、風化巖、偽造巖和其他可能影響水質的巖石顆粒。商品壹般是粒徑在2~6mm左右的石屑,不規則,不美觀,很少使用。再生砂是以天然巖石顆粒或砂粒為原料,然後經過改造賦予其壹定特性的產品。比如阿達黑土、阿達普斯、TBS東風1號、TBS東風3號等基礎肥砂。這類產品用途廣泛,應用範圍廣,但價格較高。
3.人工砂可分為合成砂、化學砂和燒制砂。合成砂主要是由砂粉或礦粉、粘結劑和添加劑(如顏料)按壹定比例混合制成所需性能的砂粒。這種沙觀賞性強,色彩和形狀變化豐富(如白、黑、藍),軟硬適中,大小均勻適中,但使用過程中活性低,根系松散。除了受到歐洲人的青睞,其他地區很少使用。化學砂主要是化學工業產生的。目前用作底砂的化學砂產品似乎只有黑金剛砂。燒制砂可分為燒結砂和燒制砂,用適宜的土(如紅玉土、粘土)制成。燒結砂的主要產品有煆燒紅玉石土、AZOO活性底床等;燒結砂的主要產品有陶瓷砂、發泡石等。
普通底砂及其應用範圍
1,河沙,很常見的東西,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對水質影響不大,可作為養殖壹般魚類的底砂。河沙的顏色因地而異,有棕河沙、棕河沙、白河沙。用戶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河沙。(適用:軟水中的魚類,如慈鯛、小煌斑魚、河流中產生的魚、鼠魚,適合水生植物作園林綠化)
2.珊瑚砂和珊瑚石壹樣,會使水質變硬,呈堿性。(適合海水或硬水魚,非洲慈鯛等。)
3.黑金剛砂,由碳化矽組成,主要由工業廢土燒結而成。特點:超難崩解(正常使用下幾乎不崩解),不會釋放物質造成水質噪音。本身就沒什麽營養。優點:對體色鮮艷的魚著色作用強,比熱高(有助於保持水溫的穩定),不易因崩解而產生粉塵,水生植物用於造景時可加強景觀,便於捕螺。對膽小的七鰓鰻有鎮靜作用,水螅等昆蟲不易繁殖,黑殼蝦、玫瑰蝦顏色更鮮艷,水藻繁盛時藻類附著在淺層(很容易清理,蝦也吃得很幹凈)。缺點:粒徑小造成底床縫隙小,高溫燒結會產生針狀晶體,容易刺傷底床。本身沒有營養,種壹些水生植物需要根肥,單價高。如果不幸被吸入濾網,很容易磨損扇葉。(軟硬水魚都適合)
4.矽砂:多從美國和荷蘭進口,有時也叫荷蘭砂。在水中非常穩定,顆粒細小,頗具觀賞性。(適用:軟水中的魚類,如慈鯛、小煌斑魚、河流中產生的魚、鼠魚,適合水生植物作園林綠化)
5.依蘭沙:因其黑白兩色而美麗,但顆粒不均勻,所以很少用於生態缸。(適用:中大型魚種_適用)
6、玻璃砂、彩砂:合成產品,性能相對穩定,可用於小缸、專用缸,水生植物用於造景或養殖大型魚類不適宜。
7.陶瓷砂:陶瓷砂對水質影響不大,市面上有很多袋裝成品。
8.火山砂(水生草基砂):是壹種由火山巖構成的中性水族砂。沙子中的微小孔隙可以促進細菌的繁殖和生長,提高細菌對水族沙的營養釋放,促進植物的生長。它含有約5%的沸騰鐵,這是壹種沸石和鐵的混合肥料。
9.臺灣省化妝沙:中性,不改變水體原有的PH值,適合做布景時的床配。
10、ADAPSS(powersandspecial//能量沙):能為床體提供營養,為草體前期生長提供水分,有效活化床體,有利於各種微生物和細菌的生長。(水箱專用)
11、阿達泥:阿達紅泥,原名阿達南非泥,采用天然土壤,經高溫、滅菌等高科技制成,充分體現了熱帶水域的自然之美。
阿達黑泥,原名阿達亞馬遜泥,由天然土壤經高溫滅菌制成,充分體現了熱帶水域的自然之美。
ADA東南亞紅泥(有人稱之為黃泥)可以完美模擬東南亞水體的特征。
12,菲律賓砂:類似珊瑚砂相。(適合海水或硬水魚,非洲慈鯛等。)
二、妲己沙
大吉沙是從日本傳入的中文名詞。根據其本義,大吉砂是指從河流、小溪、海岸或山上開采的類似超小型鵝卵石的沙粒。其特點是比普通矽砂大,粒徑約5~8mm,白色、黑色、灰色顆粒混合,圓形或扁平狀,無銳角。其材質穩定,不影響水質,非常適合作為底砂使用(粒徑稍大的除外),是最早用作底砂的材質。但由於產地不同,性格差異很大(如有的摻雜或多或少的偽造石),所以在挑選時要特別註意。
從河流或小溪中開采的大塊巖石砂的成分根據產地的上遊地質而變化。大部分是花崗巖風化產生的。因此,應時,長石和雲母是主要成分,貝殼和偽造的石頭也可能混在壹起。這些混在壹起的成分對水質影響不好,使用前最好盡量去除。日本進口和自產產品(如宜蘭砂、臺東砂)主要屬於這壹類型。在建築方面也有很多應用。
從海邊開采的大塊巖石砂,是海中的山丘或海岸邊的斜坡因波浪侵蝕而崩塌、墜落形成的砂。材質接近純矽砂,大部分砂粒幾乎呈圓形,粒度均勻,但大小不均勻,可能混有珊瑚砂。開采時必須經過篩選,達到顆粒大小,用淡水沖洗去鹽,才能成為商品。由於開采成本高,很少使用。
從山裏開采的巖石沙子是沙子、粘土和其他物質的混合物。分離出的砂粒主要成分為應時和長石,夾帶礦物為雲母、角閃石、輝石和磁鐵礦。山砂含有大約5 ~ 20%的粘土。開采後必須經過選砂、洗選措施使用,開采成本最高。這種大巖沙在市場上很少見。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大吉沙的來源主要是來自河床或溪流,或者是建築用的剩余砂石。這種大塊的巖石沙並不難獲得,所以是最便宜的。但由於可能混有鍛石成分,使用前最好酸浸水洗後再使用。
酸浸的目的是去除鍛石的成分,可以用醋酸溶液(效果較差)、稀鹽酸或稀硝酸浸泡,直到不產生氣泡(二氧化碳)為止。水洗的目的是去除殘留的酸和酸浸成分。如果要選擇大塊的巖石砂作為底砂,明智的做法是使用不會影響水質硬度和pH值的大塊巖石砂。
第三,石英砂
以矽酸鹽為主要成分的顆粒物質稱為矽砂,明顯小於大吉砂,粒徑約為1 ~ 4 mm,有天然砂和加工砂兩種。天然矽砂通常采自沿海砂礦,主要由石英巖或高矽酸巖形成。經過多年的摩擦和海浪的破碎,它被沖入大海並沈積下來。因為開采出來的矽砂必須經過水洗去鹽才能成為商品,所以又叫“脫鹽矽砂”,以區別於“含鹽矽砂”。矽砂和大吉砂的另壹個區別是含有較少的雲母和長石,主要成分是應時(二氧化矽),所以又叫石英砂。純度高的石英砂是白色的,但大部分因為有雜質而有特定的顏色。市場上最常見的商品大多是黃色到棕色。
加工後的矽砂是通過機械破碎高矽質巖或石英石,然後篩分得到的。經過洗滌後的精制加工矽砂含有99%的二氧化矽(質量分數),完全不含鍛石成分,不會影響水質的硬度和pH值。顆粒大小約3~4mm,略尖,堆積密度較高,能促進水生植物的發育,保證其質量,價格較高。這樣的產品在臺灣省很少見到,在日本偶爾會聽到。
第四,黑土
黑土其實是“沙”,不是“土”。沒有接觸過黑土的人很難想象,它其實是壹種粒徑為2~5mm,外觀為黑色,但基質為白色的沙質顆粒物質。
最具代表性的黑土是阿達的產物;此外,翠湖“TBS東風1號”也屬於這類產品。基本上都是包酸脫模劑。pH值為5.0~6.5的天然酸,被水重的天然輕石飽和。幹燥後塗上壹層以黑土為主要原料制成的薄膜。這種薄膜不溶於水,但對水有壹定的滲透性。通過內外通透性的差異,載體孔隙中固化的天然酸可以通過這層膜慢慢溶解釋放出來。
卵石是壹種熔巖,白色,充滿氣體形成的氣泡,所以比重很輕,和水差不多,有的甚至能浮在水上,所以又叫浮石。孔隙率高達71.8~81.0%,像海綿壹樣能吸收大量液體。化學成分_二氧化矽,70%,三氧化二鐵,5.5%,氧化鐵,2.4%,氧化鋁,11.50%,氧化鈣,0.79%,氧化鎂,0.29%,K2O,4.10%,Na2O。化學性質相當穩定,不會對水質產生任何影響。但是,它的物理性能有點差。摩擦時,其表面會粉化,質地柔軟,受壓易崩解。
毫不誇張地說,黑土主要是為了水生植物和坦克的需求而制造的商品。大多數水生植物(尤其是南美水生植物)通常喜歡生長在弱酸性的水中。而用黑土做成的“黑土槽”,恰恰可以提供或滿足這樣的水質環境,這是黑土最重要的功能。由於黑土外的包裹層可以控制載體緩慢釋放酸劑的速度,從而達到長時間控制水體pH值的目的,使水質環境控制在理想的pH值範圍內。
當足夠數量的從黑土中釋放出來的天然酸性系統充分發揮其功能時,KH緩沖系統就可以被完全替代,從而使原來的天然緩沖系統被黑土組成的人工緩沖系統所替代。因此“KH-CO2-pH”的三角相互作用關系會逐漸瓦解,使CO2濃度的變化不再對pH產生任何影響,從而使水質穩定在酸劑控制的pH5.0~6.5範圍內。這種控制pH值的方法比其他方法更有效、更持久。此外,黑土釋放的天然酸具有對硬度形成螯合反應的能力,因此也具有軟化水質的作用,所以黑土受到普通消費者的廣泛歡迎,但價格較高,卻不是所有人都能買得起。
黑土的釋酸功能具有很長的壽命。當載體逐漸將體內的酸全部釋放出來,就會失去原有的功能。其使用壽命的長短與載體釋放酸劑的速度有關,載體釋放酸劑的速度與塗層的濃度和完整性有關。在黑土中,砂粒塗層薄或塗層通常受損時,酸劑釋放更快,其使用壽命可能會縮短。頻繁換水往往會導致酸液流失,縮短使用壽命。塗層太厚,容易因碰撞局部起皮而損壞,所以塗層的濃度要恰到好處。
當黑土的釋酸功能失效時,必須更新以維持其原有功能,否則失效的黑土只能作為壹般的底沙。使用黑土布筒的缺點是剛買回來的時候灰塵會比較多,初次使用的時候可能會有白色渾濁,應該是包裹層或者載體的灰塵,必須通過過濾系統去除。同時,使用時間長了,可能會有壹些顆粒破碎,或者包涵體層逐漸剝離,產生壹些泥濘的黑土。
五、魚缸底部清砂
清理魚缸底沙縫隙中的垃圾,只能用虹吸管吸走汙物。底砂汙染嚴重時,要清罐換水,將底砂全部倒掉,進行全面清洗。
當然,為了減少清理底沙帶來的麻煩,在日常生活中,飼養員要合理給魚餵食,減少魚缸內食物殘渣的堆積,這樣也能有效防止底沙被汙染過快,保證魚缸內的環境衛生。
六、魚缸底部沙子厚度
魚缸底沙是硝化細菌等有益菌的溫床,有利於分解魚的糞便和雜物,凈化水質。
魚缸底沙的厚度取決於兩個因素:壹是植物要固定,特別是那些株形、葉形較大的水生植物,需要種植到足夠的深度,避免漂浮,塊莖水生植物的塊莖要全埋;其次,作為濾層,有益菌附著的面積足夠大,可以滿足生物過濾的需要。
在這兩個因素中,植物固定所需的厚度很容易把握,但為有益菌提供足夠的附著場所卻很難測量。壹般認為底砂厚度應達到5cm左右,能同時滿足以上兩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