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五點起床,五點半帶早餐(饅頭和豆漿),乘車去南泥灣。這時,天還沒亮。上車後,關燈,繼續睡覺。車在動,天漸漸亮了。透過窗戶,妳可以看到道路兩旁矗立著房屋和建築物。鄭導說,為了方便管理,也為了解決老百姓的供電用水問題,國家出資建房,把住在窯洞裏的人統壹遷出,集中居住。房子的建築風格基本和普通城市壹樣,以平房為主,建築不高。領隊阮冠希建議南泥灣時間差不多了,我就開始壹起唱壹首歌,唱南泥灣。於是大家在阮的帶動下,齊聲唱了起來。雖然不整齊,但是唱的很有氣勢!內容實用有意義。
鄭導說,南泥灣,原名亂泥灣。這裏曾經是壹個荒涼的地方,長滿了雜草,荊棘,很少有人和野生動物。歌詞“往年的南泥灣全是荒山,沒人。”沒錯。1941 3月,準將·王鎮領導的八路軍第359旅在南泥灣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只有開墾荒山,造良田,種莊稼,養豬牛羊,才能把南泥灣改造成陜北的江南。
大約6點50分,我們到達了南泥灣。導遊說南泥灣缺水。之前廁所是旱廁,太臟了沒法用。經過改進,變成了移動廁所。壹下車就找廁所,男女廁所前都排起了長隊。我看到等不及的男同性戀,有的跑到廁所後面,在樹林裏;還有就是直接跑到南泥灣的山脊上,方便背。當時我以為南泥灣土壤的肥沃是以前山裏的樹葉和雜草腐敗造成的;現在,是男性遊客。
南泥灣景區的中心在黨徽廣場。黨徽由金屬制成,立體,血紅色。站在廣場的壹邊,遊客們在黨徽下拍照。我和陳其鋼老師在黨徽裏合影。在導遊的安排下,宣城40多名遊客在黨徽合影。
整個旅途中我壹直佩戴著黨徽。獨自站在黨徽下,舉起右手,莊嚴宣誓。留下耀眼的壹幕,永遠定格!
然後乘車離開南泥灣,途中,遊覽整個景區。南泥灣肥沃的土地是群山之間相對平坦開闊的地區。沿途有旱田,也有水田(以前在陜北旅遊的時候沒見過水田)。越靠近山沖,水越多,甚至可以看到很多池塘。每隔幾塊良田,就有壹個小池塘,可以灌溉農田,水很清。
但是,在南泥灣良田面前,似乎沒有種莊稼,因為沒有青苗,水田也是;因為季節關系,現在不是種水稻的時候!看不到歌詞唱“到處都是莊稼”“到處都是牛羊”是看到了,但不是真的牛羊;仔細觀察發現,田野裏的這群牛羊並不動。導遊解釋說是用大理石做的,讓牛羊吃草,放在地裏。這裏現在不再養牛和羊了。
南泥灣已建成以革命紀念地為主,集觀光、旅遊、經濟綜合開發為壹體的多功能經濟文化中心。是紅色旅遊基地,是培養幹部的基地,是教育後代的基地。
南泥灣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內核激勵著壹代又壹代中華兒女戰勝困難、奪取勝利。
南泥灣精神永遠不會過時,永遠是激勵我們勇往直前的動力。我們要高舉南泥灣精神的偉大旗幟,不忘初心,銳意進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2021年4月22日星期四
附:
何敬之作詞,凱爾作曲《南泥灣》,由郭演唱,傳遍祖國大地。
籃子裏的花很香。讓我唱,唱,唱。
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地方。
好地方,好風景,好風景,到處都是莊稼,到處都是牛羊。
往年南泥灣全是荒山,沒人。
今天的南泥灣和往年不壹樣了。
比如今天的南泥灣和往年不壹樣了,不是舊貌換新顏,而是陜北好江南。
陜北好江南花,漫山遍野開。
得知南泥灣滿是江南,江南。
學產359旅就是壹個典範。我們上前給模特送花吧。
我們去前面給模特送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