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相傳太昊伏羲都城萬秋,創造了中華民族的古代文明:造網,教人捕魚狩獵,開創了畜牧業;畫八卦,分陰陽,奠定中國古典哲學的基礎;中國古代的音樂,是從破壞土壤,制造琴瑟開始的:確定姓氏,締結婚姻,擺脫原始社會的群婚習俗;龍脊關,外號“龍主”。歷史上三次建都,三次立國。6500年前,人類的始祖太昊伏羲在這裏建都,創造了先天八卦和龍的圖騰,點燃了人類文明的火焰。5000年前,神農氏建都於此,始稱陳,嘗遍百草五谷,開中國農業之先河。3000多年前,舜封後,滿陳,建立了陳國。道教始祖老子出生在陳國Ku縣,這裏是道教文化的發祥地。“天下文臣之祖,歷代帝王之師”的孔子三訪陳,為儒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在古代,它壹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壹部詩歌總集,曾收錄陳峰詩歌10首。曹植、李白、李商隱、張九齡、蘇軾、蘇轍、晏殊、範仲淹等文學巨匠留下了數百首詠懷詩。縣城是歷史文化名城褚晨古城,位於萬畝龍湖中央。太昊伏羲陵廟占地875畝,矗立在龍湖北岸,大殿雄偉壯麗,居全國十八大名陵之首。壹陵壹湖壹古城相映成趣,形成了11平方公裏(16000畝)的龍湖景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尋根祭祖的聖地。褚晨古城
豐富的歷史文化在淮陽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包括326處歷史遺跡,其中包括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十八大名陵之首的太昊伏羲陵廟,占地875畝,雄偉莊嚴。始建於春秋,盛唐加建,完善於明清。已經3000年了,51的帝王祭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年來,兩位總理都曾向威嚴的朱镕基總理致敬。拜謁陵墓後,他壹改從不題字的慣例,興高采烈地題寫了“黃羲故都”的匾額。民間祭祀活動已經延續了幾千年。初春時節,周邊五省數百個縣市的農民聚在壹起上香,平均每天20萬人,持續了壹個月。農歷正月初壹和十五,有盛大的祭祀活動。作為中國最大的民間廟會,太昊陵祭祀活動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平涼臺古城遺址是中國迄今發現的唯壹有史書記載的遺址,是原始社會兩代皇帝(太昊和顏地)的都城遺址。考古發掘共發掘出9個“中國之最”,其中陶質排水管的發掘將中國城市建設的歷史推至4700年前,被歷史學家稱為“中國第壹城”,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考古發掘”。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47處,淮陽縣城所在地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褚晨古城。東漢王晨劉崇墓是壹座保存完好的磚石結構墓,考古發掘規模較大。平涼臺萬秋古城
龍湖面積1.6萬多畝,是中國最大的環城湖。6500年前,太昊伏羲率領壹支來自甘肅天水的部落沿黃河以東,擇水而居,孕育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因此,可以說龍湖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湖。湖中景點眾多,有16中國特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形成了中原水鄉獨有的特色,被譽為“中原明珠”、“內陸奇觀”。這是壹個歷史、文化、魔法和神的水。《詩經·陳風》是個惡毒的地方,有花有蓮。另壹個的惡毒,3000年前龍湖的美景才是真實的描述。這裏的彩蓮是商周時期遺留下來的優秀人口。蒲葦長得很厚,曾經是蔡晨大師充饑的食物。獨壹無二的白龜,把“壹畫開天”的傳說變成了歷史事實;這裏蕩漾的每壹片碧水,都折射出中華民族幾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七站八景遠近聞名。修枝公園被稱為“淮陽壹絕”、“世界奇觀”。淮陽泥狗被譽為“真圖騰、活化石”。民間傳說和童話比比皆是。淮陽,原名萬秋、陳、,歷史悠久,是壹個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根據中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的研究,在5.7億年前,當中國大部分領土是海洋時,淮陽古陸就出現了。6500多年前,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在此建都。他定姓、征婚、織網、祭祀、發展廚房、畫八卦,開啟了中華文明。他制造了戰爭,裝飾了武功,統壹了四海,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第壹次大融合,融合了各個部落的特點,創造了龍的圖騰。中華民族原名“龍的傳人”。炎帝後主神農,在太昊舊市隨都,改名陳。神農在此嘗百草,耕五谷,帶領百姓進入農耕社會。所以淮陽是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八卦文化、龍圖騰的發源地。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成為中華民族自尊自信的源泉和凝聚力的象征。夏、陳屬豫州。務,為危遂封地。西周時,封後裔為陳,並把女兒妲己嫁給他,建立了陳國和陳城。以國為氏,貴滿是陳姓的始祖,也是胡、田、瑤、孫、袁的始祖。“陳姓天下,淮陽故裏”。老子,道教創始人,出生於陳國Ku縣。戰國時期,楚襄王遷都陳誠。38年後,史稱陳瑩,故淮陽又被稱為“褚晨故城”。秦時在此設陳縣,後有陳軍,公元前196年,陳在淮水北,改稱淮陽。在6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淮陽五次建都,四次封國,稱帝,帝為王,分封為國,統制為郡,南北重疊,郡郡並置。壹直是豫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直到195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務院撤銷淮陽特區,改為縣治。所以考古學家說:中國的歷史,壹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Xi安,五千年看洛陽,六千年看淮陽。陳虎公鐵墓
淮陽風光旖旎,人傑地靈,被歷代帝王稱為風水寶地。被譽為天下公仆之祖、歷代帝王之師的孔子三次來陳,著書講學四年,為其儒學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留下了“獨食”的千古佳話中國文學史上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曾收錄了陳峰的十首詩歌。文學巨匠如曹植、李白、李商隱、張九齡、蘇軾、蘇轍等。都在這裏留下了歌頌淮陽的不朽詩篇。包公·周琛的谷物釋放也發生在這裏。王晨·劉沖墓
太浩嶺
位於河南省淮陽縣的太昊陵,據說是太昊的都城和長眠之地——伏的“始祖”。陵墓位於淮陽縣北部的蔡河畔。太昊陵,包括太昊的伏羲陵和為祭祀而建的陵廟,是中國三大名陵之壹——太昊陵、黃帝陵和大禹墓。占地875畝,是壹座氣勢單薄、規模宏偉、寺廟豪華的古代宮殿式建築群。它壹直被稱為“天下第壹皇祖祠”。
中國十八大名陵之首的太昊伏羲陵廟,占地875畝,雄偉莊嚴。始建於春秋,盛唐加建,完善於明清。已經3000年了,51的帝王祭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年來,兩位總理都曾向威嚴的朱镕基總理致敬。拜謁陵墓後,他壹改從不題字的慣例,興高采烈地題寫了“黃羲故都”的匾額。民間祭祀活動已經延續了幾千年。初春二月二廟會30萬,持續壹個月。農歷正月初壹和十五,有盛大的祭祀活動。作為中國最大的民間廟會,太昊陵祭祀活動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昊陵,黃三第壹號太昊伏羲家族的墓廟,位於河南省淮陽縣城北1.5km處,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18明十三陵之壹。因為是中華民族“人類始祖”的陵廟,所以被稱為“天下第壹陵”。1997年6月2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同誌在參觀完太昊陵後,高興地寫下了“黃羲故都”四個大字。朱總理題寫的故都。
陵廟是建立在伏羲和先天八卦的數學理論基礎上的,是我國陵廟中大型宮殿式古建築群的孤例。全寺南北長750米,占地875畝。有三個“皇城”:外城、內城和紫禁城。整個陵墓有三堂、兩層、兩廊、兩坊、壹臺、壹壇、壹亭、壹寺、壹堂、壹園、七觀、十六門。數十棟建築主要貫穿垂直南北的中軸線。如果南北門層層打開,可以從南面第壹個門直接看到紫禁城內太昊伏羲家族的巨大陵墓,稱為“十門拍照”。據《周琛縣誌》記載,太昊陵在春秋時期就有陵,漢代以前就有祠。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詔“禁民以牧”。五代周世宗鹹德元年(公元954年),禁止人們拾柴耕田。劍龍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設立令狐,每三年舉行壹次追悼儀式。祭祀服太緊,制作祭祀器皿。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建立陵廟,五戶置於陵中。春秋時太緊,禦書祝版;開寶四年(公元971),加令狐二世,祭朱湘、郝穎。從那以後,墳墓和寺廟就被供奉起來了。拜龍,有禦祭。到了元代,朝拜沒有修復,寺廟的面貌逐漸被破壞。到了元朝末期,什麽都沒有了。宋代以前的建築中只留下了作為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的巾書流傳下來的墓碑。明朝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巡視帝王陵墓,太昊陵位列第壹。第四年,有幸驅陳(今淮陽),向皇帝敬酒。八年,他派官員參觀陵墓。九年,恢復守陵戶。明英宗正統十三年(1448),周知年間張之道,設臥房、走廊、戟房、廚房、屠戶房等。天順六年(1462)重修,立後殿、鐘鼓樓、齋醮坊,亦作三清觀;成化六年(1470),增加鐘鼓樓和彩繪堂;萬歷四年(1576),賠了三千塊錢,大修;乾隆十年(1745),花了8200元錢,大修理。至此,內外城墻規模宏大,大殿金碧輝煌。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1949年成立西陵保管委員會,1962、1963年先後被縣、省公布為第壹批文物保護單位。太昊陵文物保護中心建於1980,太昊陵派出所建於1984,淮陽縣博物館建於1985。博物館位於太昊陵。1996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昊陵南臨碧波蕩漾的萬畝龍湖。沿湖邊向北70米是壹條寬約25米的采荷河,是太昊陵的南界。鳥瞰全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橫跨采荷河的11米寬石橋,名為“獨山橋”,俗稱仙閣塔。
“面橋”,意思是向祖先進香的善男信女和遊客,已經在這裏遇到了“祖先”。我們應該全心回歸善。橋長25米,敞肩青石橋,橋頭有四只石獅。過橋30米。就是太昊陵的第壹道門——五毛門。這座大門建於明朝。高10.35米,單檐歇山頂,三間房寬,紅門金釘,中門9排9路,兩側7排9路,屬禦規。它的前面有壹個平臺。前面有三片五級豎帶踏面,兩邊有硬山形八字墻。門上方有“太昊陵”、“午門”、“開天立竿”等匾額。它的東西兩側相距約24米,有壹個饅頭式的卷棚屋頂,東門和西門。過了午門,只見中軸線上青石鋪成的主隧道,兩旁翠柏參天,莊嚴肅穆。在距離物貿門大約30米的地方,有壹條名叫戴宇河的小河,河上有三座敞肩石拱橋。分別對應五毛門、東門、西天門。玉帶河穿過東西陵墻,通向采荷河。在陵墓墻的外側,有壹口名為玉帶扣的井。玉帶橋不遠處,是壹座殿堂式的“易道門”,原名同德門,被群眾稱為“三門”。高8米,距離五毛門126米。它是壹個單檐,堅硬的山形,三個寬的門,裏面有三張券。是太昊陵的第二道門。穿過易道門約106米。正對著它的是壹座高樓,上面掛著壹塊石碑。被稱為“先天之門”,其高度為11.35米。這是阿清王朝的建築。和易道門壹樣,它是因為贊美伏羲的功績而得名的。舞臺上有三個崔飛高的亭子,鋪著灰色的瓷磚,四周是回廊,舞臺中央有壹個磚砌的拱門。這個大門沒有樓梯。20世紀70年代,為了方便遊客,兩邊都修建了螺旋梯子,遊客可以從亭子裏俯瞰。過了先天門就是太極門廣場。廣場南北長73米,東西寬66米。中間有貫穿東西的玉帶路,東接內城三才門和外城東華門,西接內城五星門和外城西華門。廣場北面先天門的對面是“太極門”,原名太極廣場或吉門。它是太昊陵東西南北的中心,以伏羲先天八卦的數學理論命名,與“二儀門”、“四象門”、“三才門”、“五行門”並列。此門屬於古建築中三樓無頭柱的三座木牌樓,總高7.6米。它建在壹個高五層的平臺上。東邊有壹個叫“仰視”的角門,西邊有壹個叫“俯視”的角門,以示太昊伏羲家族仰望天空,俯視大地,中觀萬物,創造先天八卦,開創華夏文明。過了太極門就是太昊陵的中央庭院。大院東南角有鐘樓,西南角有鼓樓。二層11.2米高,東西向,平均寬度五間,進深三間。是壹座重檐回廊,依山而建。下部為直壁橋臺,上部為灰瓦覆蓋。大樓裏有木梯可以到達樓上。鐘樓上懸掛著壹口明代鑄造的大鐘。打它的時候,它的聲音悠揚。鼓樓裏掛著壹面大鼓。敲它,它的聲音是悅耳的。鐘鼓二樓,檐翹飛升,趙穆對峙,晨鐘暮鼓響徹陵區。與太極門相對應的是“田童殿”,俗稱“大禮堂”,建於明代,高度為15.7米。是陵廟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重點建築,寬五間,深三間。龍鳳脊上覆黃色琉璃瓦,脊上裝飾精美:中間有三座琉璃吉星陶樓,樓下有壹座。殿的四角是四個獨特的人(龐涓、紫紫、韓信、羅成)和其他接吻的動物。寺內有“張八畝龕”,雕工精細,造型莊嚴。龕裏有伏羲像,頭上雙角,腰披虎皮,肩披樹葉,手握八卦,赤著腳,赤著腹。欣賞身邊的朱湘和郝穎。朱湘是龍飛的家人,制作書法事跡,郝穎是乾隆的家人,制作甲胄歷。殿壁上有壹幅青石浮雕《伏羲碑圖》,高1.2米,長36米,即循著巨人的蹤跡,伏羲的出生,盡在萬秋,結網,籌祭,做竈,命名姓氏,做婚禮,畫八卦,刻書約,做歷法,做禮樂,等等。廟前有壹個平臺,占地300多平方米。這是歷代舉行祭祖儀式的中心場所。殿臺四周有青石欄桿,是1998大修時新加的,旁邊還有伏羲碑圖。田童寺,環抱天壇寺和鐘鼓樓二層,為東西向走廊42間,呈曲尺形,回廊、格門窗、瓦脊、吻獸、畫檐椽,前有紅柱綠窗。東廊府北段有通往外城的“兩儀門”,西廊府北段有通往外城的“四象門”。這兩扇門彼此相對。任賢殿下在田童寺的後門要走36.2米,這是等級僅次於田童寺的“任賢寺”,俗稱“二殿”。大殿高16.4米,寬七間,深五間。它有重檐,依山而建的風格,灰色的瓦頂和高高的平臺走廊,周圍是巨大的圓柱,其結構簡單,端莊嚴謹。仙人殿
田童寺是太師門,也被稱為“睡眠大廳”,這是7米遠的任賢大廳。為高層建築,重檐小山丘,高度16.66米,寬三室,深三室,圓形回廊,灰瓦屋頂。殿下是古城的門戶。門戶之上,有凹雕的“太師門”二字。右邊有壹塊鐵匾掛著“繼天”,左邊是“頌神”。睡堂建在頂上,兩廂有臺階和角門,可以繞殿暢遊,所以又叫“轉層”。整座建築建於明代,共修建了三次。樓內有壹塊明鄭德八年(公元1513)的石碑,故又稱“石碑亭”。是太昊陵現存古碑中最早的壹座。碑文以“洪武四年”四個字開頭,所以說我們現在看到的太昊陵的格局是明朝洪武四年以後修建的。據民間傳說,元末朱元璋領導起義,吃了敗仗。留下他壹個人,然後他在後面追。走投無路之時,他跑到太昊伏羲的小廟裏,祈求道:“如果我爺爺能保我平安,將來壹旦得了天下,就按我的宮室為妳重修廟宇,再造壹個金身。說也奇怪,他話音剛落。袁兵追到廟裏,看見蜘蛛網關上了門,然後又追到別處去了。後來朱元璋得天下建立明朝。於洪武四年,派大臣徐達重修太昊陵。太昊陵現存古碑200余座,大部分是對伏羲的謳歌,也有部分記述了陵墓重建或加建的過程。其中大部分是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祭祖”的紀念碑。且皇帝派大臣祭祀,故稱“禦祭碑”,目前所剩無幾。寢殿後面是“先天八卦壇”。祭壇距睡堂5.22米,青磚砌成,為直壁等邊八角形,直徑4.45米,高0.74米,四周用青石板條圍合。壇為青磚砌成,占蔔順序為甘(33)、兌(33)、李(33)、真(33)、荀(32)、闞(33)、艮(33)、坤(33)。中間有壹個八角形的凹槽,上面有壹幅獨創的“龍馬負像”,俗稱“四不像”。相傳這四個形象是古代壹個精通八卦的道士創造的。他看到世人都在為先天八卦爭論不休,卻沒有壹個人能說出什麽內幕,使得先天八卦成了“四象”,於是他出資鑄造了壹個四象立在這個神壇上,作為對後人的警示。先天八卦壇後面是紫禁城,城內是“十丈高”(壹丈相當於今天的八城尺)的巨陵傅陵。方座的邊長182米,在上圓以下,表示圓形的地方。陵墓前有壹塊巨大的墓碑,高3.46米,寬80厘米。它沒有銘文也沒有年份。因此,關於碑文作者和年代,眾說紛紜。據《淮陽縣誌》記載,碑文為“太昊伏羲家墓”,但最後壹個字是“似墓似龍”,並說“相傳此碑為蘇文忠弟巾書或以為蘇長恭。“也有人說是魏晉人寫的。然而,關於蘇東坡的弟弟蘇小妹的《巾書》,卻有壹個廣為流傳的傳說。據說在宋神宗時期,陵墓寺廟得到了重建,這項工作即將完成。人們希望在陵墓前建壹座紀念碑,使它更加壯觀。知道蘇東坡住在哥哥汝州府,就派人請他用七個大字寫“太昊伏羲家墓”。紙墨筆記送到汝州司,那時東坡還沒有回巡城。他的女性兄弟蘇小妹和女仆壹起去了圖書館。當她看到桌子上的墨水和紙是完整的,這本書很受歡迎。因為沒有大筆款子,她用自己的汗巾寫完了“太昊伏羲家墓”七個大字。東坡回來見他,喜出望外,以為他老當益壯,可以千古傳誦。求書者來取,東坡即付。此外,還說“太昊伏羲之莫”。蘇東坡遊覽回來,看到在他面前大力寫了六個字,卻把“墓”拼錯成了“莫”,非常遺憾。蘇小妹只是笑了笑,保持沈默。蘇東坡看著小妹妹得意的樣子,頓時醒悟,連連稱贊:“妙,妙”。原來蘇小妹是以地球為基礎的。這三種理論我都不知道該怎麽說,或者都不知道。因為年代久遠,風化日曬,最後壹個字已經模糊,所以無從考證。
太昊陵景觀(15)蓍草園
陵墓後面是蓍草花園。《淮陽縣誌》記載:“太昊陵後有蓍草園,墻高九尺,八十步見方。”這就是淮陽八景之壹——“蓍草春光”。相傳伏羲根據白龜背的圖案,采蓍草“畫卦”,創先天八卦紀錄,故稱“神”。據說這種草在中國只有三個地方生長:山東曲阜,山西晉祠,太昊陵。所以草很少,歷代皇帝每逢春秋派達官貴人祭祖,回京終老,都要帶回壹束蓍草作為抵達太昊陵的信物。蓍草花園
除了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外,太昊陵東面還有三觀:嶽飛觀、老君觀和杜源觀。另壹個瓦肯平臺;西方有四大觀:女螺觀、玉帝觀、神仙觀、三清觀。這七個視圖中,只剩下嶽飛視圖,其他六個視圖都需要恢復。在太昊陵,傳說中的神仙不要說什麽,就連玉帝也只能享受香火。此外,三才門外、外城東華門、西華門各有五個更衣亭。午門西側東門前有石牌坊,表示事可成,西天門前有石牌坊,表示天挺立。這些也需要恢復。靈渠有古柏108株,古槐2株,古檀3株,新植松柏數千株。陵區東南角,有壹座被稱為“淮陽絕”、“華夏壹絕”的松柏造型公園。1996年6月,央視在第壹、二、四期節目《九州風韻》欄目做了專題報道,題為《松柏造型,天下奇》。公園建於1957,有200多種松柏造型。是太昊陵的又壹景觀,令遊人流連忘返。太昊陵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宏偉的建築群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令人肅然起敬,嘆為觀止。清雷小芳在壹首詩中寫道:“萬商龍蟠面對碧湖,寂寞孤獨;天地規模之大,道冠帝氣象之不凡。”年過八旬的臺胞方亞初先生曾無限感慨地寫下壹首詩:“我好想念我的妻子和女兒,我夢見與太昊陵同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