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前,哈爾濱多次遭受水災。1932年,洪水洗劫了大半個哈爾濱,城裏的街道成了劃船的水上國度。男女老少四處逃亡,數萬人露宿街頭。洪水使勞動人民陷入了深重的災難。新中國成立後,哈爾濱市遭受了1953、1956、1957連續洪水,特別是1957特大洪水,最高水位達到120.30m,比1953高出0.5%。英雄的哈爾濱人民在中國* * *生產黨的領導下,頑強抗洪,終於戰勝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為確保哈爾濱市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黨和政府決定於6月1957+10月在市區修建永久性河堤。哈爾濱人民,在冰凍、暴風雪、零下30攝氏度的嚴冬,發揚戰勝洪水的光榮傳統,艱苦奮鬥,不計報酬,完成土石方4665438+10萬立方米,提前兩年完成了原定的工程計劃,築起了堅實的百裏長堤。圓盤建成後,為紀念防洪鬥爭和堤防建設的偉大勝利,表彰全市人民的豐功偉績,修建了這個“哈爾濱人民包”。高聳入雲。塔高22.5米,塔基為石砌,意味著堤防堅固,堅不可摧。塔基前的噴泉象征著勇敢而智慧的哈爾濱人民將驚濤駭浪馴服為長流之水,造福於民。
塔基下部兩級池:下壹級代表標高119.72米,標誌著1932年洪水淹沒哈爾濱時的最高水位;上臺階代表標高120.30m,標誌著1957年全市人民戰勝洪水時的最高水位。塔身中間有防汛築堤軍從宣誓到上堤、動土夯土、爭分奪秒搶險、慶祝勝利的浮雕場景,集中描寫了人們在防汛鬥爭中的英雄氣概。塔頂是防洪築堤英雄的立體雕像,象征著英雄哈爾濱人民永遠是黨領導下戰勝困難的勝利者。
環立著20根柱子,上端用帶子連接,形成35米長的半圓形走廊,象征著20世紀哈爾濱人堅不可摧的力量和堅如磐石的堤防。回廊的兩端是兩個浮雕,雕刻著各族各界人士面帶微笑,手捧花束,手挽手,在紅旗指引下闊步前進,歡慶勝利的場景。1998年夏天,哈爾濱發生了百年壹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達到120.89米。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大力支持下,哈爾濱人民團結奮戰,再次戰勝了特大洪水,保護了家園。妳現在看到的金色弧形圓管就是120.89米的水位標誌。
為了進壹步提升防洪紀念塔廣場的文化氛圍,1990在塔前水池安裝了壹組大型音樂聲控彩色噴泉,為哈爾濱增添了壹大景觀。1996,廣場前放飛r 500和平鴿。1998期間,市政府對防洪紀念塔廣場進行R整改改造,拆除有礙觀瞻的建築並鋪裝,新建R假日休閑廣場,使其更加寬敞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