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州風水傳說
前言中華文明史,綿延五千多年,大部分時間以漢族為主,但也有少數中原之外的遊牧民族,在壹些特定的歷史時期留下了強烈的印象。在唐朝,有壹個非常特殊而神秘的少數民族,部落人口很少,長期流離失所。但它卻能在戰亂的動蕩歲月中揭竿而起,接連建立四個朝代,統治中原近半個世紀,然後迅速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連族群也隨之消散。是神秘的沙陀民族。沙陀,中國北方的壹個少數民族,原名楚嶽,是西突厥教派的成員。-百度百科據歷史考證,當時的農歷主要分布在金嶴山南、普雷河以東壹片名為“沙陀”的大沙漠地區,故又稱沙陀突厥,簡稱沙陀。位於新疆泥池山南麓,新疆東北部巴爾昆湖以東(如下圖)。在唐代的文獻中,楚嶽作為沙陀統治者宗族的姓氏,音譯為“朱燮”。唐朝月部所在的沙陀人和其他遊牧民族壹樣,基本上采取的是“軍民融合”的制度。矯健的西域戰馬,精湛的騎術,勇猛的戰鬥作風,使沙陀人成為戰鬥力驚人的最強騎兵。在唐朝沙陀騎兵長期遷徙的過程中,沙陀人在大唐、突厥、吐蕃、回紇、吐谷渾的勢力夾縫中,因實力有限而艱難求生。所以早期的沙陀氏族從來不是任何政權的堅定支持者,而是出於壹種“朝三暮四”的狀態,顛沛流離。貞觀末年,月部屬突厥國阿什那呼魯。公元654年(唐永徽五年),西突厥阿希那呼魯叛亂後,唐朝在楚越所在地建立了金曼和沙陀兩個俘國。702年(吳二年),沙陀金山月魁,隨唐軍立功,被朝廷封為金滿州巡撫。公元790年,在吐蕃逼迫下,沙陀首領帶領部落以七千戶加入吐蕃。之後,吐蕃將沙陀遷至甘州(今甘肅張掖),以孫朱燮之忠為大將軍。吐蕃進攻唐邊境,常以沙陀騎兵為先鋒。9世紀初,回鶻人占領涼州(今甘肅武威)。吐蕃懷疑沙陀與回鶻勾結,計劃將其沙陀部遷至黃河以西。與沙陀首領朱燮、長子朱燮商議妥當後,於公元808年率領三萬人加入唐朝。在遷徙過程中,朱燮被吐蕃追兵殺死,其子朱燮率殘兵至靈州(今寧夏吳忠東北)。唐朝時,沙陀部置兗州(今陜西定邊),設陰山總督署,直隸為軍事使。流散各地的沙陀陸續歸部,勢力增強。考慮到沙陀與吐蕃關系密切,擔心其復發,唐朝決定將沙陀驅散,隨後又召見沙陀遷居河東。時任河東使範錫超,挑選其麾下驍勇善戰的1200名騎手為“沙陀軍”,其余部隊則被安置在定襄川(今山西牧馬河)。宜部位於神武四川黃花堆(今陜西殷珊東北),古稱“陰山北沙陀”。在,唐朝時,支夷之子朱燮率領沙陀騎兵協助鎮壓龐勛起義,被授予節度使為大同軍,姓李,名。後來,他移居閆妍和真武,幫助唐抵抗回紇。至此,沙陀氏族開始在中原的政治軍事舞臺上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沙陀首領在四朝時期對沙陀騎兵有很強的控制力和很高的戰術執行力。沙陀騎兵是壹支令敵人聞風喪膽、戰鬥力極強的騎兵部隊,主要原因有三:遊牧民族的“軍政合壹”制度;沙陀人勇猛好鬥,打仗時所向披靡。長期在人的控制下,沙陀人只能殺敵才能站穩腳跟。唐朝沙陀騎兵第壹王朝李建立後,如前所述,朱燮因領導騎兵鎮壓唐朝龐勛起義,被唐朝授予節度使,賜姓李,名為,但李驕橫跋扈,壹發不可收拾。六年,唐朝廷命、李克舉、吐谷渾總督賀連鐸攻打豫州李,李父子李克用被迫北逃韃靼。李克用但是沒過多久,中原爆發了著名的黃巢起義,唐朝的首都長安遭到了叛軍的襲擊。唐朝為了鎮壓起義軍,壹時沒有精兵可用,只好放低姿態,派人把李的兒子李克用招進來,讓他帶領沙陀和韃靼軍隊前來救援。這是壹個可疑的優勢,形勢發生了逆轉。公元883年,李克用率軍在良田坡大敗叛軍,黃巢被迫退出長安,唐僖宗提拔李克用為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順勢占領太原,與另壹位鎮壓叛軍的大將朱溫形成競爭態勢。公元907年李,梁王朱溫推翻了唐朝,建立了政權。公元923年,李克用之子李滅後梁,建立後唐。這是歷史上第壹個由沙陀氏族建立的中原政權。第二個朝代——晉代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月11,942)石敬瑭建立後,晉高祖,山西省太原市人,屬沙陀族。五代時期,朝代更替就像旋轉木馬。李建立唐朝後,政權不穩,反軍勢力到處被鎮壓。石敬瑭跟隨李克用的兒子李思遠,在李當兵。他多次救了李和李思遠父子,使他名聲大振,備受器重。李思遠也把女兒嫁給他了。後來,李思遠的養子李從珂繼位後,石敬瑭受到猜忌排擠。為了自保,他向契丹耶律德光求助,向他許諾將十六州割讓給契丹,每年繳納大量財物,自稱小兒之國。在契丹軍隊的幫助下,石敬瑭打敗了唐軍,建立了第二個王朝——後金。政權雖然建立了,但是很屈辱。石敬瑭對契丹的臣服非常謹慎,每封信都用表格來表示君臣之別,稱太宗為“父帝”,自稱“臣”、“子帝”。石敬瑭在劉知遠建立後稱契丹第三王朝——劉知遠(895-948),即後漢高祖(947 -948在位),河東太原人,沙陀民族。劉知遠原本是壹個和石敬瑭到處打仗的將軍。他英勇卓絕,是石敬瑭的得力助手。石敬瑭率領契丹士兵開出屈辱條件時,認為條件過分,旗幟鮮明地反對。後來,石敬瑭死後,他的兒子石重貴繼位,為後金少帝。他不想再臣服於契丹,於是契丹入侵京城,把石重貴擄到北方,後金滅亡了。從此,劉知遠建立了第三個王朝——後漢王朝。劉知遠的第四個王朝劉敏建立了北方的民(895 -954),原名劉崇,太原沙陀人,五代十國時期北漢的開國君主,後漢皇帝劉知遠的弟弟。北漢後周地形圖951年,郭威推翻後漢政權,建立後周。劉崇也在太原稱帝,建立了北漢,但他統治下只有十二州。從歷史上看,北漢政權只是後漢政權的延續,因其孱弱而不被承認,沒幾年就被後周所滅。沙陀民族雖然消失得無影無蹤,處於鼎盛時期,但在復雜的社會狀態下,並不具備穩定政權的能力。但此時沙陀人因為不斷的遷徙和戰亂,與中原人有了很深的接觸。隨著與漢族的頻繁互通,如長期同居、通婚、改姓漢族、收養漢族養子等,沙陀人逐漸開始漢化。後來隨著沙陀政權的崩潰,後周和北宋相繼建立。沙陀人與漢族和其他民族的融合大大加快,原有的民族特色喪失殆盡,逐漸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後世再無沙陀人。結語沙陀人作為西突厥的遊牧民族,在唐末五代特殊的政治軍事環境下,以其騎兵部隊的強大作戰能力,抓住時機占領中原,建立了唐末、晉末、後漢、北漢四個朝代。沙陀軍作為“四朝”中央禁軍的中堅力量,是推動五代政治軍事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影響深遠,壹直延續到宋後期。隨著沙陀集團內部鬥爭、馬援失守、中華文化不斷融合等壹系列問題的存在,沙陀軍這支英勇的騎兵部隊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消失在浩瀚的歷史波濤中,但也在中國政治軍事史上留下了壯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