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汕頭大部分文化館、文化宮都非常重視這壹民俗文化活動,專門設立講堂,使之得到進壹步發展。汕頭市文化局還組織了陳四文、徐鴻飛、陳淑棉等壹批人,分散在街頭擺攤講往事,並成立了汕頭新聲音評書團,在福和城設立評書場,滿足群眾娛樂活動的需要。汕頭民樂曲藝團成立於1958,也把談古人列為演出項目,註重思想性和藝術性。60年代初,全國提倡評書活動,汕頭市文化局在1964召開了地區評書工作會議,進壹步發展了評書活動。在潮汕農村,也普遍設立文化室,配備說書人。故事大多是解放後出版的新書,如《林元》、《紅巖》、《火金剛》。因此,在這壹時期,潮汕出現了壹股講故事的浪潮,講故事的人深受群眾的尊敬。然而好景不長。文革時期,古代說書人被冷落,說唱無門。“文革”後,黨和政府再次重視文學藝術事業,民間講古人的文化活動得以復興。
在潮汕,有許多著名的藝術家用潮州話講述古老的故事,包括陳四文、王敏、雍正和江林。其中,陳四文先生是最著名的。他在演講中使用了“諧音”和“白戲”,非常生動,贏得了觀眾的掌聲。離開集團後,陳老師仍多次受邀舉辦古代專題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