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風水理論進壹步發展,形成了兩大流派——江西形勢派和福建理式派。情境學派的創始人楊筠松撰寫了《疑龍之書》和《清囊序》,為風水理論的進壹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明清時期是風水的鼎盛時期,各種風水著作雨後春筍般出現,甚至到了泛濫的程度。
明朝末年,水旱災害、蝗災等大規模饑荒,在各地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尤以李自成最為嚴重。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Xi安登基稱帝。同年4月25日,大順軍攻占北京,結束了明朝267年的國運。
崇禎八年(1635),李自成提出“分兵四面攻戰”的方略,率部與、張等人攻占南直隸鳳陽。為了打破明朝的龍脈,李自成挖開了明朝皇室的祖墳,燒毀了朱元璋當年失守的“帝王廟”,大亂滅明祖陵,大規模滅明朝龍脈。從此,明朝更加滿目瘡痍,搖搖欲墜。
崇禎皇帝得知後大怒,讓人去挖李自成的祖墳。1642年,陜西巡撫汪喬年接到崇禎皇帝的密報,他立即命令延安地區米脂縣令卞大壽等人進山尋找李自成的祖父和父親的墳墓。為李自成的第十八代祖先挖墳,不僅在原址上方的大小山脊之間挖了壹條寬20米、深5米的壕溝,還命人“聚骨焚身”,“把周圍的1300多棵大大小小的樹全部砍倒”。希望以此法斷其“龍氣”,泄其“王者氣”,使“賊自作孽”,從而使大廈瀕於崩潰。
然而崇禎皇帝的這壹招並沒有奏效。同年,侵略軍攻占河南各城,向潼關發起不可戰勝的進攻,矛頭直指Xi安。兩年後,大順軍攻陷北京,崇禎自縊。然而,李自成並沒有坐熱龍椅,40多天後在吳三桂手下被關寧鐵騎和清軍擊敗,最終戰死。
拋開戰爭、政策等因素,有人推測這是因為李自成和崇禎互相挖角龍脈,互相傷害,擊破對方龍脈,導致兩敗俱傷,令人尷尬。